秦秀龙
- 作品数:16 被引量:250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强度超声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人为造成右桡骨中段3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超声波治疗组(超声组),超声波联合外用丹参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分别在术后2、4、6周行X线检查,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X线片骨痂灰度值。对部分骨折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从组织学角度观察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愈合较超声组和对照组均提前。术后2、4、6周时X线评分值,X线骨痂灰度值,实验组均高于超声组和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机化血肿,纤维、软骨、骨性骨痂生长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和超声组。结论:超声波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马慧勇韩纯杰曹江龙李旭晨秦秀龙
-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丹参骨折愈合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对21例(34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应用药物、功能锻炼等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经6月~3年的随访,据美国1989年膝关节外科学的评分标准,均达到80分以上,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功的保证。
- 李旭晨曹江龙马慧勇秦秀龙
-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骨性关节炎并发症
- 髂腹股沟分叶皮瓣修复虎口部电烧伤创面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修复虎口处电烧伤创面的优化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例电烧伤患者,虎口处掌、背侧同时存在创面,皮肤缺损7.5 cm×3.5 cm~11.5 cm×5 cm,均为全层皮肤焦痂,合并腱性组织外露,肌组织炭化改变。应用髂腹股沟分叶皮瓣移位修复虎口处创面,皮瓣切取呈两叶共蒂瓣状,范围8.5 cm×5 cm~13 cm×6.5 cm。供皮区可直接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6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虎口开大满意手功能评定按照AMA指导,评定满意。结论:采用髂腹股沟分叶皮瓣修复虎口部电烧伤具有皮瓣切取操作容易,受区组织修复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手位舒适等优点。
- 刘安秦秀龙马慧勇
- 关键词:电烧伤带蒂移植皮瓣
- 联合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
- 2005年
-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9例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膝关节内侧关节囊缩紧筋膜成形、股内侧肌止点下移和半侧髌腱内移的联合手术方式。结果:本组共有9例(10膝),优良8例(9膝),差1例(1膝),优良率90%。结论:联合软组织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不易损伤骨骺,疗效满意。
- 马慧勇赵军秦秀龙
- 关键词:髌骨脱位儿童手术
-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对35例股骨颈骨折年龄≤65岁,Gar-denⅠ型2例,GardenⅡ型20例,GardenⅢ型10例,GardenⅣ型3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32例骨性愈合,愈合率91.4%;3例不愈合,不愈率8.6%;另4例愈合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坏死率11.4%。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方法。
- 李旭晨张梅秦秀龙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
-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且行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者350例,术后随访患者6年,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350例中有46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发生率为13.1%,发生的时间为伤后8~72个月,平均(18.3±0.3)个月。根据年龄、骨折移位情况和骨折的复位情况分组,两组间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2,12.782,11.023;P=0.018,0.016,0.027);根据伤侧、性别、损伤机制、手术前时间间隔分组,两组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5.498,6.529,5.436,6.821;P=0.069,0.076,0.079,0.05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移位情况、骨折复位的质量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因素(OR=2.069,3.435;P=0.023,0.019)。结论闭合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较好方法,骨折移位状况以及骨折复位的质量是股骨头坏死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 马慧勇曹江龙李旭晨韩纯杰秦秀龙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 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4月~2004年8月符合纳入条件行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68例。年龄23~78岁,平均60岁。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14.34~40.39kg/m2,平均25.88kg/m2。人工髋关节置换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52例80膝。患者按WHOBMI标准分层,即:非肥胖BMI≤25.00kg/m2、超重BMI25.01~27.00kg/m2、肥胖BMI27.01~30.00kg/m2、病理性肥胖BMI>30.00kg/m2,以及按年龄分为≤40岁、41~60岁、61~70岁、>70岁4层,研究其与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相关性。患者术前及术后7~10d均行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术后DVT,并于术后7~10d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45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7.4%,近端DVT发生率为3.2%。DVT组BMI为27.50±3.18kg/m2,高于无DVT组(24.42±4.5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后,BMI>25kg/m2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是BMI≤25kg/m2患者的2.24倍(P<0.05);BMI按WHO标准进行分层后,超重、肥胖及病理性肥胖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患者的7.04、4.80及9.60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比其他两层患者低,而病理性肥胖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最高。DVT组年龄为65.24±6.98岁,高于无DVT组(54.84±15.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0岁、61~70岁及>70岁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别是年龄≤40岁患者的24.0、38.2及24.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BMI>25kg/m2)及高龄(年龄>40岁)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中61~70岁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最高。肥胖、高龄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应予足够预防性抗凝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 关振鹏陈彦章宋奕宁秦秀龙姜军吕厚山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体重指数年龄
- 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1
- 2005年
- 目的分析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4月至8月95例128个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7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60岁(23~78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43例48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52例80膝.术前及术后7~10 d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DVT的发生.对19项临床因素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的患者有45人,DVT发生率为47.4%(45/95),其中无症状DVT患者占57.8%(26/4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VT相关的因素有4个,其中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分别增加到10.008、3.094、8.887倍(P<0.05);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使术后发生DVT的可能性减少到0.194倍(P<0.05).结论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是人工关节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而类风湿关节炎(RA)则是减少术后发生DVT的保护因素;关节置换术后无症状DVT的大量存在,提示我们术后最好常规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或造影检查,一旦有DVT发生,及时治疗,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 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宋奕宁秦秀龙姜军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关节成形术
- 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骨折22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术后肩肘带悬吊固定,功能锻炼,进行VAS评分,随访观察12个月,进行X线片复查,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手术患者术后VAS评分优良率为96.5%,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征象,内固定位置可,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和断裂.Neer评分优33例,良16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1.7%.60例患者中6例偶发肩部疼痛,功能锻炼后自行缓解.结论 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折患者效果佳,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
- 郭宏斌秦秀龙
- 关键词: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肱骨近端骨折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用DHS内固定治疗的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结果24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螺钉穿透股骨头及髋内翻,术后起床活动时间2~4周,患髋关节优良率91.7%。结论DHS设计符合生物力学特点,性能坚固,并有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 王志斌秦秀龙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内固定动力髋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