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肝炎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9篇慢性
  • 8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疗效
  • 4篇细胞
  • 4篇结核
  • 4篇肝炎患者
  • 4篇病毒
  • 3篇亚群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骨头
  • 3篇股骨
  • 3篇股骨头
  • 2篇血清
  • 2篇治疗慢性乙型...
  • 2篇糖尿

机构

  • 29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29篇禹萌
  • 15篇耿晓林
  • 5篇孙立华
  • 5篇赵香梅
  • 3篇张平
  • 3篇王天宝
  • 3篇禹光辉
  • 2篇王昕红
  • 2篇朱斌
  • 2篇李彤
  • 2篇张光文
  • 1篇刘传宝
  • 1篇李想
  • 1篇李合华
  • 1篇韩素改
  • 1篇魏丽红
  • 1篇常丽
  • 1篇毛乾国
  • 1篇赵冬梅
  • 1篇闫海清

传媒

  • 5篇中国医药指南
  • 4篇山东医药
  • 2篇医药世界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医学信息(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2008年收治的35例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和常规保肝治疗,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禹萌赵香梅耿晓林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急性黄疸型肝炎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的方法评估,将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临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心理计分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恐慌、失眠等症状,临床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禹萌孙立华赵冬梅
关键词:肝炎乙型
临床肺病与肺癌的CT检测探讨
2007年
禹光辉耿晓林禹萌
关键词:肺病肺癌CT
临床督导式干预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特点及相应的督导模式。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的方法评估,将140例慢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观察组进行临床治疗及督导式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临床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心理计分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督导式干预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督导式干预,其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禹萌耿晓林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治疗,治疗组40例,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40例,每日服用护肝片12片,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疗程结束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下降,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P<0.01)。结论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生物学效应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禹萌耿晓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双环醇疗效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大鼠脑膜间皮细胞结缔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软脑膜间皮细胞(RL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LMCs,并将其分为4组:(1)0组(正常对照组):用无血清培养基(FSM)培养细胞;(2)1组:用含TGF-β11 ng/ml培养细胞;(3)2组:用含TGF-β12 ng/ml培养细胞;(4)3组:用含TGF-β14 ng/ml培养细胞;各组分别在TGF-β1刺激6、12及24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TGF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CTGF蛋白表达。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各个浓度点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法(LSD)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12及24 h分别以TGF-β11 ng/mL、2 ng/mL、4 ng/mL处理,CTGF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6h=46.549、F12h=287.098、F24h=109.202,P均<0.001),呈剂量依赖性,以TGF-β1处理12 h组CTGF mRNA表达差异明显。western blotting:正常对照组RLMCs细胞和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后均表达CTGF蛋白,在TGF-β1刺激6、12及24 h后,各组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6h=52.988、F12h=95.331、F24h=157.107,P均<0.001),呈剂量依赖性,以TGF-β1处理6 h组CTGF蛋白表达差异明显。结论 TGF-β1能诱导RLMCs中CTGF通路激活。TGF-β1刺激RLMCs中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且随浓度增加而显著。CTGF可能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中抑制脑膜纤维化的靶点而进一步研究。
李合华李彤韩素改刘传宝魏丽红张平闫海清常丽贵永堃禹萌
关键词:原代细胞培养转化生长因子Β1软脑膜间皮细胞结缔组织
慢性乙型肝炎1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我国是全球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之一,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多数。部分患者病情隐匿,肝功能指标变化轻微,易出现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现象,导致延误病情。为提高其诊断水平,现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禹萌赵香梅耿晓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病理诊断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王昕红王天宝禹萌张光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2AT淋巴细胞亚群
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80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6-2008年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加用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而对照组单用综合疗法,分别进行统计学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对照组总有效率60.6%,两组比较P<0.01。结论:PHGF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
禹萌耿晓林
关键词: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甘草酸苷重型肝炎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血清Th1/Th2亚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变化及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方法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4W后Th1细胞因子IL-2、IL-1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DNA含量的变化及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64例HBeAg(+)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替比夫定治疗24W后,有55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5.9%,有34例HBVDNA<5×102copies/ml,HBeAg(-),占53.1%,治疗52W,有15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23.4%。治疗组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后,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患者血清Th1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升高,Th2细胞因子浓度比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恢复正常,HB-VDNA含量下降显著(P<0.01)。结论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与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HBVDNA含量下降及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相关,Th1/T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V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HBeAg高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率可能与替比夫定能上调Th1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朱斌张平王天宝禹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