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国翔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初步研究
- 萧家仪祁国翔吕燕丁金龙
- 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孢粉记录与古环境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姜里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姜里村,北距昆山市约20公里。地理坐标约为北纬30°14’.东经120°56’。遗址坐落于太湖平原蝶形洼地东翼的水网地区,河流、大小湖塘众多。遗址及周边地区地势低平,平均地面高程为3.3米。遗址西距太湖50余公里,西北距阳澄湖20余公里,南与淀山湖、澄湖近邻。东距东海约100公里。
- 萧家仪祁国翔丁金龙肖霞云陈晔吕燕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古环境孢粉淀山湖
- 淤泥质海岸藜科(Chenopodiaeae)花粉与海岸线位置数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一个比较可信的孢粉分析指标A/C((Artimisia/Chenopodiaceae)蒿属/藜科)。并为我国北方、青藏高原的古环境演变提供了证据和支撑资料。藜科植物中有许多耐盐植物。在我...
- 萧家仪吕燕祁国翔
- 关键词:藜科花粉海岸线
- 文献传递
- 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组合和考古学意义
-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苏州昆山市境内,涵盖了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四个文化期,是太湖流域考古意义重大的新石器大型时代遗址。笔者选取该遗址展开孢粉分析。马家浜文化期,木本植物花粉含量在10%-35%,草本含量在55%以上,最高...
- 萧家仪高亚炜韩艳祁国翔徐时强
- 关键词:孢粉分析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
- 古环境演变和海岸线变迁对江淮东部新石器文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考古学发现江淮东部已有十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形成了有区域特征的文化序列。分别为龙虬庄文化(7 000?6 300~5 500aBP)、大汶口文化(5 500~4 600aBP)和龙山(岳石)文化(4 300~3 450aBP)。在中全新世适宜期,受气候、长江、淮河三角洲的发育和海面变化的共同作用,江淮东部约7 000aBP,陆地东扩、多道沙堤演化及古泻湖发育,形成低洼的里下河地区。适宜的水汽环境繁育了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和大型哺乳动物,为古代先民居住提供了适宜的居住地和食物资源。岳石文化末期(3 450aBP稍后),气候温和略干,江淮东部长期处于盐沼环境,且海潮成灾,导致先民迁徙,古文化出现断歇。古环境演变对江淮东部史前文化的兴衰驱动作用明显。
- 徐时强萧家仪肖霞云高亚玮韩艳祁国翔
- 关键词:新石器遗址古环境
- 淤泥质海岸藜科(Chenopodiaeae)花粉与海岸线位置数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 萧家仪吕燕祁国翔
- 关键词:藜科花粉海岸线
- 淤泥质海岸藜科(Chenopodiaeae)花粉与海岸线位置数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一个比较可信的孢粉分析指标A/C((Artimisia/chenopodiaceae)蒿属/藜科).并为我国北方、青藏高原的古环境演变提供了证据和支撑资料.藜科植物中有许多耐盐植物.在我...
- 萧家仪吕燕祁国翔
- 中国东部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藜科花粉数量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选取中国东部江苏盐城和辽宁盘锦两地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带,经植被调查和表土孢粉分析,讨论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数量与沿岸潮上带密布的碱蓬属(Suaeda.sp)植物群落的数量关系,论证藜科花粉含量与淤泥质岸线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当沿海古淤泥质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藜科花粉超过30%,可以判定为古海岸线潮上带。如果藜科花粉为20%~30%,多见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的花粉,表明为海滨盐沼植被景观,古海岸线潮上带离之不远。第四纪古岸线变化研究,验证了藜科花粉数量可以作为判定淤泥质古岸线的代用指标。
- 萧家仪吕燕祁国翔
- 关键词: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海岸线
- 江苏苏州绰墩遗址孢粉组合和考古学意义
-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苏州昆山市境内,涵盖了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四个文化期,是太湖流域考古意义重大的新石器大型时代遗址。笔者选取该遗址展开孢粉分析。马家浜文化期,木本植物花粉含量在10%-35%,草本含量在55%以上,最高...
- 萧家仪高亚炜韩艳祁国翔徐时强
- 关键词:孢粉分析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
- 文献传递
- 南京郭家山遗址植硅体分析与湖熟文化环境背景被引量:7
- 2011年
- 郭家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距江苏南京城区最近的,较大型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商代至西周春秋文化层的植硅体分析,揭示出南京地区在商代(约3500—3000aBP)气候偏温、偏湿;西周(或西周早期)(约3000—2800aBP)气候温和湿润;西周战国时期(约2800—2500aBP)气候偏温、偏湿。与相邻地区同时段的气候环境变化比较一致。与全新世高温期时我国发达的新石器古文化对比分析,认为全新世中后期的相对温和偏干的气候环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湖熟文化发育的重要环境动力。
- 萧家仪徐时强肖霞云汤惠生陈声波韩艳高亚炜祁国翔
- 关键词:湖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