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东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矿业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疏散
  • 4篇红外
  • 3篇硫化矿
  • 2篇人员疏散
  • 2篇深井
  • 2篇疏散研究
  • 2篇自燃
  • 2篇硫化矿石
  • 2篇矿石
  • 2篇红外测温
  • 2篇红外热像
  • 2篇安全工程
  • 1篇代理
  • 1篇电子仪器
  • 1篇多代理
  • 1篇心理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叶面
  • 1篇液氨
  • 1篇液氨泄漏

机构

  • 18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国电子科技...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18篇石东平
  • 10篇吴超
  • 7篇李孜军
  • 5篇潘伟
  • 5篇熊立春
  • 4篇陈建宏
  • 3篇贾楠
  • 2篇罗周全
  • 2篇熊立新
  • 2篇吴桂香
  • 2篇王晓磊
  • 2篇杨立兵
  • 1篇游波
  • 1篇谢承煜
  • 1篇汪伟
  • 1篇廖慧敏
  • 1篇郑海力
  • 1篇杨珊
  • 1篇秦亚光

传媒

  • 5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红外技术
  • 1篇爆破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Transa...

年份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反射温度补偿及入射温度补偿的红外测温影响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以红外辐射理论及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为基础,为解决环境高温物体对红外测温的影响,提出反射温度补偿和入射温度补偿两种方法。分析了两种温度补偿方法的理论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方案并具体进行实验测温对比。对4个硫化矿样本分别应用两种补偿方法同未经补偿的红外测温进行实验测温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温度补偿后,相对误差明显小于未经补偿的红外测温,且反射温度补偿法较入射温度补偿法更为精确,验证了两种温度补偿方法的可用性及精确性。两种补偿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拓宽了普通红外热像仪的应用范围,保证了硫化矿自燃红外预测数值精度。
石东平吴超李孜军潘伟
关键词:红外热像仪
安全物质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被引量:8
2015年
为完善安全物质学学科体系,探讨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人及社会造成的危害,从科学学角度研究安全物质学。结合安全科学学及物质学,提出安全物质学定义,分析其内涵,构建包括安全物质原理学、物质致灾学、物质功能安全学、人物环交互安全系统学4个学科分支的安全物质学学科框架,并详细介绍各分支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物质安全特性、物质危害分析、物质危险性评估、物质安全功能防御4个角度,分析安全物质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所作研究明确了安全物质学的基本学科体系,系统化了安全物质学的研究方法。
石东平吴超
关键词:安全科学方法论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硫化矿石自燃预测研究
硫化矿石有发生自燃的可能性,自燃的发生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但现在对硫化矿石自燃预测研究多使用误差较大的气体预测法,因此对硫化矿石自燃预测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硫化矿石自...
石东平
关键词:硫化矿石自燃预测
文献传递
引入无量纲模型及弯曲系数的三波段红外测温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红外辐射基本理论为基础,将红外温度测量同被测物发射率相分离,构建未涉及发射率的红外三波段测温向量组,解决红外测温结果同发射率耦合度低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三波段向量组,提出无量纲发射率模型及适宜波段条件。通过对发射率线性函数进行优化,引入弯曲指数n,拓展发射率函数的应用范围。适宜波段条件的提出则保证了三波段测温向量组结果的精确性。对四个硫化矿样本应用三波段测温法同传统红外测温法进行实验测温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波段测温法同真实温度吻合度较常规红外测量好,且相对误差明显小于传统红外测温,验证了三波段测温法的可用性及精确性。三波段测温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拓宽了普通单波段红外热像仪的应用范围,保证了硫化矿自燃红外预测数值精度。
石东平吴超李孜军贾楠潘伟
关键词:发射率红外测温
基于粗糙集-模糊评判-神经网络的隧道施工安全状态评估被引量:17
2011年
为了有效地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建立了以人-机-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隧道施工安全状态评估指标体系,构造了基于粗糙集-模糊评判-神经网络的隧道施工安全状态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粗糙集约简输入变量,提炼学习样本,再利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训练和评价,提出了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隧道施工安全整体综合评判,得到的评价值作为神经网络训练目标值的方法。实际结果表明,通过使用该模型方法,神经网络训练的条件属性由原来的17个变成6个,训练周期由原来的2992次减少为1637次,泛化能力、安全状态评估的结果都优于约减前,能够对隧道施工安全状态做出有效的评估结论。
李孜军石东平
关键词:安全工程粗糙集神经网络隧道安全
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人员疏散优化模型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办公楼火灾事故为场景,着重对人员疏散运动时间进行优化,主要考虑缩短应急疏散过程中的人员反应时间及疏散运动时间,通过选择图论理论对疏散最短路径进行优选,对壅滞时间的优化则选用排队论理论,提出了防止人群排队壅滞的安全判据,构建了一个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疏散优化模型。以某办公楼建筑为例进行疏散模拟,研究了其在火灾场景下的出口宽度,疏散通道长度,分支入口数、宽度以及人员移动速度等对疏散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图论与排队论的疏散模型,对于合理设计疏散路线和优化建筑物的出口和通道结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熊立春杨立兵陈建宏郑海力石东平
关键词:安全工程人员疏散图论排队论
引入时间叠加的高斯液氨泄漏扩散模拟及人员疏散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针对现有高斯模型进行液氨泄漏扩散模拟时未考虑气体空间叠加效应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引入了时间叠加因素的高斯扩散模型。以某工业园区用氨单位为实例,模拟毒气泄漏扩散情形,分析液氨泄漏后的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划分事故影响范围,结合周边实际情况,建立了风险矩阵和人口密度矩阵,进行区域社会风险分析,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根据高斯扩散浓度范围及区域社会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了疏散区域及最佳疏散路径,可为工业园区的应急疏散提供决策支撑。
熊立春陈建宏石东平
深井环境物理模拟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其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深井环境物理模拟系统的可靠性,根据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运行情况,结合电子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构建该系统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表。通过对深井环境物理模拟系统中各种故障模式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各模式对整个系统可靠性影响的排序结果。结果表明,气体浓度检测仪的测量数据不准、气体浓度调节阀损坏和加湿机故障对深井环境物理模拟系统的可靠性影响最大,而温湿度控制仪故障和噪声仪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分别只有临界性危害和严重性危害。
游波吴超石东平
关键词:电子仪器可靠性
受限空间气体灭火应激对疏散时间影响试验被引量:2
2016年
为分析不同应激条件下受限空间内人员疏散时间规律,基于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开展气体灭火剂IG541不同体积分数环境中人员生理影响试验研究,在某电子设备厂房人员进行了疏散试验,分析疏散时间与气体体积分数间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体积分数增加试验对象心率显著加快;部分试验对象在体积分数为30%情况下出现窦性心律过速现象,体积分数超过30%时部分测试者舒张压超过90 mm Hg、收缩压超过120 mm Hg。疏散时间与灭火气体体积分数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熊立新熊立春石东平汪伟秦亚光
关键词:气体灭火生理影响疏散时间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predic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sulfide ores被引量:5
2012年
The method of infrared thermography to predic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lfide ores has a large erro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lfide ores is measured by thermal infrared imager and recording thermometric instrument contrastively. The main factors, including emissivity, distance, angle and dust concentration that affect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re analyz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about the individual factors and comprehensive factors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est data.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improves the precision of the thermal infrared imager. The geometric information lost in traditional infrared thermometry is determined by visualization grid method and interpolation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rared imager and geometry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geometry location can be measured exactly.
李孜军石东平吴超王晓磊
关键词:PREDIC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