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崇明
- 作品数:25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组织P^(53)蛋白免疫组化研究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 1997年
-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结果发现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4.4%。晚期胃癌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P53蛋白阴性者生存时间长于P53蛋白阳性者(P<0.01)。提示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
- 盛崇明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
- 皮革胃的内镜特征及临床诊断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皮革胃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06年9月诊治的40例皮革胃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早饱(70%)、腹胀(70%)、上腹隐痛(60%)、腹水(7.5%);内镜表现主要为肿瘤浸润胃体(85%),粘膜粗糙、皱襞肥厚、糜烂(67.5%),75%患者有胃腔形态改变。结论:皮革胃是一种特殊类型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内镜特征,内镜下反复取活检、结合病史及其它影象学检查相关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
- 张桂芳郑世华盛崇明
- 关键词:皮革胃内镜
- 上消化道双原发癌14例内窥镜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的内窥镜及临床资料.结果 14例上消化道双原发癌临床表现多为咽部不适、进行性吞咽梗阻和上腹不适;癌灶位于食管中段8处、下段14处、贲门1处、胃底、胃体1处及胃窦4处,而癌灶内窥镜表现多样.结论 食管中、下段和胃窦为上消化道双原发癌好发部位,癌灶表现多样化,内窥镜检查须注意观察.
- 郑世华朱宗耀仝巧云李中艳盛崇明
- 关键词:胃肠肿瘤内窥镜检查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作用的探讨
-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肝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病人7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介入治疗后治疗组给予GSH1800mg,对照组给予极化液加门冬氨酸钾镁2...
- 李中艳盛崇明朱宗耀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谷胱甘肽护肝作用
- 文献传递
-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32例肝硬化病例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32例肝硬化病例临床特点,以指导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肝硬化患者32例临床资料,同时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肝硬化病例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发病人群特点、病因、肝脏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等。结果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病毒性肝炎关系紧密,患者以男性为多,同时合并脾大及门、脾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等特点,明显不同于腹水组。结论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合并症等对防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
- 朱宗耀盛崇明龚勇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 消化道肿瘤中P_(53)基因的遗传学改变被引量:2
- 1994年
- P_(53)基因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与细胞增殖和转化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P_(53)基因的基本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消化道肿瘤中主要的遗传学改变。研究表明P_(53)基因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P_(53)基因突变和失活是消化道肿瘤发生及腺瘤向腺癌转化的分子学基础。
- 盛崇明
- 关键词:P53基因遗传学消化系统肿瘤
- 经鼻空肠管注入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 郑世华仝巧云李中艳袁晋华王晓霞龚勇盛崇明周明东游辉杨院平
- 课题来源:自选项目。背景: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凶险,中药大黄治疗胰腺炎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对于大黄治疗SAP,传统的给药方式主要有胃管注入(或口服)和灌肠注入两种方式,各存一...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腺炎中药治疗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作用的探讨被引量:2
- 2009年
- 李中艳盛崇明朱宗耀
-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介入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护肝作用细胞内环境保肝治疗
- 宜昌市20年结肠镜检查大肠癌患病率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该市大肠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以所有结肠镜受检对象为研究群体,对大肠癌患病率、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大肠癌临床症状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结果自1980年以来,大肠癌年度患病率呈非线性缓慢上升,男性大肠癌患病率7.1%;女性大肠癌患病率5.5%;在3个年限段(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5年)大肠癌中位患病年龄分别为男53.5、56.7和59.0岁;女51.9、53.7和55.2岁。986例大肠癌中直肠癌691例,乙状结肠癌82例,降结肠癌18例,脾曲癌4例,横结肠癌37例,肝曲癌30例,升结肠、回盲部癌79例,大肠多发性癌45例。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其次为腹痛、腹部包块和肠梗阻发生率较低,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贫血。结论该市大肠癌患病率和中位发病年龄呈缓慢上升,低于国内大肠癌高发区。大肠癌肿瘤发生部位有近移和多发趋势。便血是直肠癌主要症状,中老年患者便血发生率高于青年患者,但腹痛发生率低于青年患者。
- 盛崇明朱宗耀易明兰袁晋华仝巧云李中艳周华
- 关键词:大肠癌年龄性别
- 超声微探头辅助结肠镜下切除大肠巨大息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辅助内镜下切除大肠巨大良性广基息肉的方法.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经结肠镜检查直径在2cm以上的大肠巨大广基息肉45例,病理检查均为腺瘤性息肉.完善术前检查并清洁肠道,常规插入结肠镜至病变部位,完全暴露息肉后,用超声微探头扫描确定息肉基底,后用注射针于病变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病变隆起后用圈套器套取,采用分块多次切除法将息肉切除.结果 45例患者巨大息肉经分块多次切除,均完全切除,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穿孔,3~6个月内复查结肠镜残端愈合良好.结论 结肠良性巨大广基息肉用超声微探头辅助,经肠镜分次切除治疗效果好.
- 袁晋华仝巧云周明东李中艳盛崇明
- 关键词:超声微探头结肠镜切除大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