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6年 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在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对5例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CTA扫描,通过MIMICS 16.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主动脉夹层模型,根据模型充分了解患者主动脉病变情况,为主动脉夹层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模型上模拟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快速成型模型使Standford A型患者的术前准备更充分,能够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效率与精准度,并能在腔内治疗中指导支架近端的精准锚定。 杨迅 严中亚 申运华关键词: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疾病 快速成型技术 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 2010年 目的 介绍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的临床体会.方法 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2枚或2枚以上支架对4例巨大主动脉瘤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 4例患者共成功植入9枚支架.随访4~6年,所有患者胸背疼痛症状均缓解,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无肝、脾、胃肠缺血及截瘫等并发症,彩超及CT随访显示腔内人造血管无移位及内漏,动脉瘤残腔无增大及血流.结论 多支架治疗巨大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申运华 严中亚 卢中 雷虹关键词:腔内隔绝 单纯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20例 被引量:1 2016年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病变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根据Stanford分型,主动脉夹层分为A、B两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首选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则应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以往认为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甚至需要深低温停循环下以及复杂的弓部置换手术,至今仍是心脏外科医生具有挑战性的手术[14]。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已开始应用于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李晓飞 严中亚 卢中 申运华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灾难性疾病 主动脉病变 快速成型技术制备仿生主动脉弓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创建与人体解剖结构一致的仿真主动脉弓三维快速成型模型,探讨其对促进规划和执行主动脉弓外科手术的帮助,为构建个体化人工血管支架及3D打印生物组织或器官进行前期准备.方法 对正常成年男性进行胸部CT扫描,获得该男子主动脉弓原始CT数据(DICOM),通过Mimics 10.01软件对DICOM数据处理,分割出主动脉弓的区域,计算主动脉弓三维立体模型,导出三维模型数据文件(STL文件),最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主动脉弓三维模型.结果 基于CT获得的胸部解剖结构的数据,通过MIMICS 10.01软件进行处理并导出STL格式文件后,可直接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与人体主动脉弓解剖结构基本一致的主动脉弓模型(比例1∶1).结论 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主动脉弓模型对手术规划有临床意义,有助于构建个体化人工血管支架及3D打印生物组织或器官. 陈鹏飞 严中亚 申运华 陈向东 邓克学关键词:3D打印 主动脉弓 快速成型技术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2011年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从最初以控制心室率为目标的左心房隔离术及走廊术,到后来以实现完全根治为目标的心房迷宫手术,手术方式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A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同。本文就AF的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申运华 严中亚关键词:外科治疗 心房颤动 控制心室率 迷宫手术 手术方式 AF 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接受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及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的患者共44例,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42±9)岁.其中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22例(全弓置换组);行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22例(个体化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超声心动图、主动脉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病例.全弓置换组的心肺转流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输血量均高于个体化组(f=2.791~43.465,均P<0.05).术后1个月,全弓置换组和个体化组胸主动脉最大内径均小于术前[(33 ±1)mm比(45 ±6) mm(t=10.076,P=0.000),(33 ±2)mm比(45 ±8)mm(t =5.979,P=0.000)];两组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组合式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和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前者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输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 申运华 严中亚 严光 卢中 程光存 王晓玲 朱正艳 雷虹 吴一军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经胸小切口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比较经胸微创小切口封堵术与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4年8月接受封堵治疗的146例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2组,经胸组(43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微创小切口封堵术,经皮组(10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TEE引导下介入封堵术。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和房间隔缺损断径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经胸组(P〈0.05)。经胸组全部封堵成功,经皮组2例封堵失败后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两组均无输血及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经TTE测量的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减小(P均〈0.05),残余分流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右室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方法均为微创手术,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单纯继发孔型ASD的治疗。经胸微创小切口封堵方法的成功率高,不需接受射线,适应证更广;而介入封堵方法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费用低,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卢中 申运华 严中亚 黄向阳 李春生 李华宝 杨冬妹关键词: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单纯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采用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20例累及弓部(弓部无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所有支架血管位置良好、无移位、无内漏发生,腔内及弓部分支血管血流通畅;复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1个月左右夹层假腔缩小并出现血栓化,1年左右假腔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相关缺血症状。结论单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累及弓部但无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满意。 李晓飞 严中亚 卢中 申运华关键词: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弓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相关的主动脉弓形态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通过对主动脉弓CT血管造影(CTA)资料的回顾性研究,了解正常主动脉弓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为腔内治疗技术及人工血管和新型支架的设计建立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型主动脉弓CTA资料共217例,使用GE公司AW4.5工作站测量升主、弓上分支的直径及分支之间的距离,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开口上2 cm处主动脉直径为(34.56±4.72)mm,分支动脉开口直径:无名动脉为(12.50±1.95)mm、左颈总动脉为(8.28±1.51)mm、左锁骨下动脉为(10.41±2.20)mm.主动脉弓横断面上无名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连线与矢状面的成角为(50.30±13.79)°.无名动脉与颈总动脉距离为(4.39±2.49)mm,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为(6.43±3.98)mm.不同年龄组主动脉直径差异显著,61岁以上年龄组主动脉直径明显大于18~40岁和41~60岁年龄组.结论 ①在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时,选择支架应充分考虑61岁以上患者主动脉直径有明显增大趋势.②由于近端锚定区距离过小,涉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大部分是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扩展胸主动脉腔内支架来成功处理. 严宇 严中亚 邓克学 申运华关键词:主动脉弓 CT血管造影 解剖形态学 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卢中 申运华 严中亚 李春生 李华宝 李建安 王晖 程光存 宋晓蓉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胸骨下段小切口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