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 作品数:12 被引量:12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辅助与盲探穿刺在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比较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超声组利用超声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情况,并实时引导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时间、术后腰痛情况。结果与盲穿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使用超声定位及引导技术行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成功率提高。 苍惠岩 张欢 田雪关键词:超声引导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 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测定全麻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伤口镇痛的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_(50))。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BMI 18~28kg/m^2,ASAⅠ或Ⅱ级,在超声和神经刺激器辅助下在C6水平以罗哌卡因5 ml行臂丛神经阻滞,其浓度由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浓度0.5%,间隔浓度比值1.2。研究终点为:7个上-下周期,或者罗哌卡因浓度≤0.1%或≥1%,并持续7例。按照Dixon-Massey EC_(50)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罗哌卡因的EC_(50)及其95%CI。统计术后患者的膈神经阻滞率,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术前、拔管后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的EC_(50)为0.21%(95%CI 0.18%~0.25%)。膈神经阻滞率为9例(40.9%)。拔管后FVC、FEV_1/FVC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拔管后FEV_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时的EC_(50)为0.21%,其95%CI为(0.18%~0.25%)。 田雪 孟园园 安海燕 冯艺关键词:序贯法 罗哌卡因 镇痛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疝成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田雪 冯艺 安海燕关键词:超声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术后慢性疼痛 不同频率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患者阿片类药物的节俭作用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评价不同频率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患者阿片类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年龄40~64岁,体重50~90kg,ASA分级I-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Ⅱ=20):对照组(Con组)假刺激穴位,2/100Hz组、2Hz组和100Hz组电刺激列缺+曲池+内关+合谷穴,从麻醉诱导前30min至术毕持续按照各自频率电刺激相应穴位,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电流为宜,Con组只贴电极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根据情况追加舒芬太尼。根据BIS值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瑞芬太尼起始效应室靶浓度1ng/ml,切皮时调至4ng/ml,根据镇痛伤害感受指数(ANI)值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和舒芬太尼用量,维持ANI值50~70。瑞芬太尼靶浓度增加至4ng/ml,ANI值仍〈50,则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将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等效转换成瑞芬太尼用量)用量,除以患者体重和手术时间后,计算每分钟每公斤体重药物用量。结果2/100Hz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on组、2Hz组和100Hz组(P〈0.01);Con组、2Hz组和100Hz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100Hz经皮电刺激列缺+曲池+内关+合谷穴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患者阿片类药物有明显节俭作用,而2和100Hz相同穴位的经皮电刺激无此作用。 黄舜 彭文平 田雪 梁汉生 冯艺关键词:经皮神经电刺激 镇痛药 阿片类 肺切除术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疝成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疝成形术术后急性疼痛治疗效果及对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疝成形术患者40名,随机分为药物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名,术毕行超声引导下腹... 田雪 冯艺 安海燕关键词:超声 腹横肌平面阻滞 术后镇痛 术后慢性疼痛 文献传递 山莨菪碱逆转瑞芬太尼不良反应在心动过缓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心动过缓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中山莨菪碱逆转瑞芬太尼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门诊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65例,分为3组:对照组(C组)21例、小壶滴注山莨菪碱组(A1组)22例和持续泵入山莨菪碱组(A2组)22例。诱导药均为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8mg/kg,异丙酚1.00mg/kg,瑞芬太尼0.10μg/kg;A1组诱导前滴注山莨菪碱10mg,A2组诱导前滴注山莨菪碱5mg,然后以0.25mg/min速度泵入;3组进镜后改为异丙酚4mg·kg-1·h-1、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镜至回盲部,停异丙酚;抽气退镜至降结肠时停瑞芬太尼。分别于诱导前(T0)、进镜前(T1)、镜至横结肠(T2)、镜至回盲部(T3)、镜出肛门(T4)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用药量、补液量、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肠痉挛程度及例数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诱导时间3组没有差别,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A1组和A2组均明显短于C组。在刺激较强的T2、T3时点A1组和A2组患者HR均较C组平稳,T1、T2时A2组HR波动均小于A1组。A1组和A2组相对于C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少、检查时间缩短、肠痉挛减少(P<0.05)。A2组体动例数(1/22)与C组(4/21)之间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10mg在无痛肠镜中两种方式均能有效逆转心动过缓同时应用瑞芬太尼患者HR减慢,持续泵入对HR影响波动更平稳。 梁汉生 孙宏伟 田雪 冯艺关键词:山莨菪碱 依托咪酯 瑞芬太尼 肠镜检查 非甾体消炎药在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2012年 非甾体消炎药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它在术后多模式镇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反应的同时,可引起胃肠道、心血管等的不良反应。因此,只有合理应用NSAIDs,才能提高疗效,保证安全。 田雪 安海燕关键词:非甾体消炎药 急性疼痛 术后 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状态定量监测特征及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状态定量监测特征及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 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70例,年龄≥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术后住院时间≥7d,术前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测试结果正常.同时选择5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术前1天(D0)、术后第3天(D3)、术后第7天(D7)时评估认知功能,以Z计分法诊断POCD的发生,根据是否诊断为POCD分别纳入POCD组或对照组(C组).使用脑电定量监控牵引系统行脑功能状态定量监测,记录小波指数(WLI)、内专注指数(i_22)、脑活性指数(i_20).结果 67例患者完成试验并纳入分析,C组9例,POCD组58例.与D0时比较,D7时WLI降低(P<0.05),D3时W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3时比较,D7时WLI降低(P<0.05),3个时点i_22、i_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OCD组D0时i_22降低(P<0.05),其他时点i_22、各时点WLI、i_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功能状态定量监测中,WLI于术后第7天明显降低,i_20、i_22无明显变化;而术前低i_22值可能可预测POCD的发生. 田雪 安海燕 冯艺 张珏颢 闫琦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47 2013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40例,年龄18~79岁,BMI〈30kg/m2,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n=20):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B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当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分别于术后4、6、24、48h时记录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分别于术后24、48h时测定阻滞侧温觉阻滞平面,记录术后病人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和排气时间,记录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有4例病人使用曲马多镇痛,B组无一例病人需补救镇痛;与C组比较,B组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或0.01),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4h时阻滞侧温觉平面阻滞率为80%,术后48h时阻滞侧无一例病人存在温觉阻滞平面;C组术后24、48h时无一例病人存在温觉阻滞平面。B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成形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田雪 安海燕 冯艺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肝射频消融术相对肝切除术对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估择期肝切除术与肝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的水平,探讨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反应程度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37例肝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择期肝切除术19例、肝射频消融术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毕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IL-6、IL-10、CRP水平,通过非参数检验判断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比较2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前后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IL-6、IL-10、CRP水平及肝射频消融术患者IL-6、CRP水平均存在动态变化(均P<0.05)。肝切除术后24 h及48 h的IL-6,术毕IL-10,术后24、48、72 h 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肝射频消融术术毕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IL-10、CRP水平在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肝切除术患者比较,射频消融术术后48 h CRP水平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肝射频消融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相对较小,可能有利于患者加速康复。 田雪 韩侨宇 安海燕 冯艺关键词:肝切除术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