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洁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茶皂素的鱼毒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Ⅴ.茶皂素的溶血性与鱼毒作用被引量:50
- 1993年
- 对鱼、虾、鸡及人体的离体血液和鱼、虾活体及血液的显微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茶皂素对血液中的红细胞都有溶血作用,而对白细胞和虾血细胞则无作用。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破坏细胞膜而使细胞质外渗,导致红细胞解体。对鱼类的毒性,主要是通过破坏鱼鳃的上皮细胞而进入鳃血管和心脏,使血液中的红细胞产生溶血。茶皂素的溶血率曲线呈“S”型,即溶血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某一段时间里特别快。达到每毫升标准血球悬浮液完全溶解约需纯茶皂素30μg。茶皂素的溶血速度随其稀释倍数的缩小而加快。茶皂素的溶血指数为100000。
- 朱全芬夏春华樊兴土柳荣祥田洁华王路唐丽萍
- 关键词:茶皂素
- 稳泡型发气剂(TW—301)的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表面活性剂茶皂素与金属铝粉之间,在实验条件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金属铝粉中活性铝的含量、氢气的体积以及铝粉的发气特性。4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相容性甚好,表面活性甚至有所促进。加入B型茶皂素后,铝粉的分散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适应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从中筛选出第Ⅰ类中B型茶皂素掺量为5.6%的配方,定名为TW—301稳泡型发气剂。
- 田洁华夏春华王路岳福泉韩明
- 关键词:泡型茶皂素悬浮率活性铝金属颜料
- TO-891制茶专用油脂的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采取食用级茶籽油经氢化和脂肪酸重组处理研制而成的 TO-891制茶专用油脂,外观为乳白色固体,无杂质,无异味,熔点50—58℃;酸价≤4;过氧化值(出厂)<0.15%;饱和脂肪酸含量70%以上(其中中碳酸含量50%以上)。该产品的热稳定性能好,抗酸败能力强,便于运输,耐贮藏。与传统的柏油相比,它具有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和用量少等优点。1989—1990年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及福建等省30多个产茶县在炒制龙井、旗枪、大方、珠茶、炒青及各种名茶中试用推广,结果表明,该油脂完全适合炒制绿茶的工艺要求,并能改善茶叶品质,经济效益显著。它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制茶用油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条件。
- 夏春华朱全芬柳荣祥樊兴土田洁华孔宪乐应敏严明潮王路唐丽萍
- 关键词:茶籽油油脂氢化
- 茶籽油食用开发的研究
- 夏春华朱全芬田洁华束际林柳荣祥严明潮高炳华张锦林高保证唐丽萍禹杭
- 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茶籽油研究现状和对中国茶籽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国主要茶树品种茶籽含油量;中国主要茶树品种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茶籽制油工艺及茶籽油精炼方法;茶籽油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茶籽油食品卫生实验等5个方面的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茶籽油植物油制取法食用油
- 茶皂素在加气混凝土中的应用机理被引量:6
- 1992年
- 茶皂素在混凝土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在加气混凝土浇铸中获得了成功。本文从热力学和茶皂素的结构、表面活性及分散性四个方面,对茶皂素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的作用机理,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茶皂素的表面活性结构,是浇铸过程稳泡作用的重要原因,通过表面活性吸附,明显地改善了加气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和发气过程中的料浆流变性能,显著地提高了制品的抗压强度;对发气剂金属起到分散悬浮作用,以改善浇铸体系的发气性能和提高发气效率。实际使用结果表明,提高混凝土浇铸过程的稳定性,成品率提高四个百分点;抗压强度提高10%—20%;减少了制品的不均匀性,容重差离散性由σ=15降至σ<6。
- 王路夏春华田洁华
- 关键词:茶皂素表面活性化学结构悬浮率加气混凝土
- 中国主要茶树(Camellia Sinensis O.ktze)品种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研究被引量:14
- 1987年
- 采用气相色谱分离法,测定了我国26个主要茶树品种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比例。结果表明,组成茶籽油的脂肪酸有软脂酸(C_(16:0)、硬脂酸(C_(18:0)、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亚麻酸(C_(18:3)、豆蔻酸(C_(14:0)和棕榈油酸(C_(16:1))等7个组分,其中棕榈油酸属首次发现。其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因品种与生态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组成比的范围如下:软g旨酸15.79±1.03%,硬脂酸2.64±0.64%,油酸56.0±2.92%,亚油酸24.11±2.67%亚麻酸1.31±0.21%,豆蔻酸和棕榈油酸为痕量;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8.51±1.46):(81.49±1.46)。 从脂肪酸组成表明茶籽油的不饱和程度比较高,与常用的食用植物油脂比较,它非常相似于油茶油、油橄榄油和花生油,它比油橄榄油和油茶油更富有亚油酸,因此从医药和营养学观点考虑,茶籽油是适宜的食用油脂。
- 朱全芬田洁华夏春华
- 关键词:棕榈油酸脂肪酸成分脂肪酸组分CAMELLIA
- 我国主要茶树品种(Camellia sinensis O.ktze)茶籽含油量的研究被引量:1
- 1987年
- 1.茶籽含油量与茶树品种关系很大。我国茶籽含油量的幅度,就种仁而言,含油量高的可达30~35%,低的在20%以下,多数品种的含油量在24~30%,平均约24~25%。 2.影响茶籽含油量的因素很多。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从品种类型分析,小叶种茶树的茶籽含油量高于大叶种茶树的茶籽含油量;从地理位置分析,偏北茶区的茶籽含油量高于南方茶区的茶籽含油量,从茶籽的仁壳比分析,仁壳比值大的茶籽含油量高于仁壳比值小的茶籽含油量。 3.仁壳比可作为鉴别茶籽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就小叶种茶树来说,其仁壳比的幅度为(85±2):(35±2)。作为油料用的茶籽,仁壳比值过小,将会影响茶籽制油的经济效果。
- 朱全芬田洁华夏春华
- 关键词:含油量茶树品种大叶种灌木型都匀毛尖
- 高含量茶皂素的提取技术被引量:23
- 1995年
- 茶皂素含量的高低是制约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探索低碳链脂肪醇对茶皂素的作用规律,首次把萃取技术应用于茶皂素的精提过程,并巧妙地利用辅助试剂C-2的助萃作用,经反复试验和验证,提出了以正戊醇:C-2:粗皂素液=1:0.6:1(V/V/V)萃取体系为核心的制备高含量茶皂素的完整工艺技术。提取的茶皂素,其含量>75%,得率(以茶籽饼计)为10%,表面活性明显改善。该产品已在建材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 王路田洁华夏春华
- 关键词:茶皂素萃取表面活性
- 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其相关的功能性质被引量:49
- 1990年
- 本文根据近10年来的研究结果,对茶皂素的表面活性及临界胶束浓度(CMC)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茶皂素的 CMC 为0.5%左右,并且在水质硬度0—28.7°d 的范围内几乎不受影响。同时,对茶皂素的去污力、起泡力、湿润性、分散性以及乳化作用等功能性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首次提出了茶皂素对疏水性材料接触角θ在0°<θ<90°范围内,表明湿润性为浸渍湿润;HLB 值为16左右。从而证明茶皂素不仅具有表面性,而且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为茶皂素的工业利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 夏春华朱全芬田洁华柳荣祥樊兴土
- 关键词:茶皂素表面活性湿润性乳化作用去污力
- 茶皂素表面活性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
- 夏春华朱全芬田洁华
- 关键词:茶皂素表面活性功能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