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广南
- 作品数:26 被引量:1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亚临床神经梅毒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 杨日东张锡宝程军平曹文苓何玉清林仕英田广南汤少开陶小华蔡川川刘金花叶兴东林路洋梁艳华张文君
- 资料显示:梅毒在中国的再次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所见部分患者经久不愈;且缺乏对亚临床神经梅毒敏感性和特异均高的诊断方法。因此探索防治梅毒的新方法是课题组面临的重大课题。课题组于1999年获市科委资助,该成果是...
- 关键词:
-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免疫增强治疗
- 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检测RPR持续阳性经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中38例IgM阳性和32例IgM阴性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IgM阳性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IgM阴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相比,IgM阳性组CD3、CD4细胞高于IgM阴性组(P<0.001),NK细胞低于IgM阴性组(P<0.001),而CD8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NK细胞显著降低可能是RPR持续阳性且具传染性的主要原因。
- 杨日东蔡川川黎小东田广南张文君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
- 关键词:梅毒患者细胞免疫CD8细胞CD3传染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 免疫增强治疗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对二期梅毒预后影响。方法应用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治疗40例二期梅毒患者,同时于治疗后3,6,9,12月随访这些患者的外周血RPR和TP-IgM情况,并以常规驱梅治疗40例二期梅毒患者的检测结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1年内外周血RPR和TP-IgM完全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外周血RPR和TP-IgM完全转阴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驱梅治疗加免疫调节剂治疗二期梅毒可缩短疗程,加速患者痊愈;其机理可能是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机体清除梅毒抗体的能力。
- 杨日东田广南钟金宝林震江张文君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
- 关键词:梅毒梅毒抗体免疫调节剂
- 两种抗生素治疗56例早期梅毒被引量:12
- 2000年
- 李季田广南李平
- 关键词:早期梅毒药物疗法抗生素
- 广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解脲脲原体体外耐药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控制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蔓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地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U)的药物敏感性进行了为期4年(2000年1月~2003年12月)的连续观察.对每年分离的UU进行1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检测,测定其对以上药物的敏感度及耐药率.结果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敏感度无明显改变;交沙霉素的耐药率显著上升,耐药率从2000年的7.6%上升至2003年的21.0%.结论 UU的耐药趋势正逐渐增强;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率表明该类药物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治疗方面要严格控制和选择;对于UU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蔡川川杨日东陈绍谦田广南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药物敏感测定耐药趋势
- 经驱梅治疗仍具传染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 2004年
- 杨日东陶小华田广南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
- 关键词:驱梅治疗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梅毒细胞免疫功能
- 广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耐药趋势被引量:15
- 2005年
- 杨日东刘金花田广南林仕英梁幕兰陈展琳张秀练张文君
-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耐药性抗生素
- 治疗干预对不同妊期潜伏梅毒孕妇新生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对不同妊娠时期的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后对其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早、中、晚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的50例孕妇分别进行驱梅治疗,于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进行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IgM(TP-IgM)检测,比较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状况,并与13例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妊娠所生新生儿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不同时期妊娠并发潜伏梅毒经驱梅治疗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9%、35.71%,而未经治疗的潜伏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为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并及时对潜伏梅毒孕妇进行驱梅治疗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率的关键。
- 杨日东刘金花田广南黄茂芳汤少开邱小珊林仕英梁慕兰陈展琳
- 关键词:潜伏梅毒孕妇新生儿先天性
- 不孕妇女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不孕妇女下生殖道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A组 :对照组 ,2 76例正常健康育龄妇女。B组 :3 0 7例原发不孕女性患者。采用衣原体培养、支原体培养、淋病奈瑟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分别对 5 83例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 (UU)和淋病奈瑟菌 (NG)及念珠菌检测。结果 不孕妇女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支原体 (UU)、淋病奈瑟菌 (NG)及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 15 3 1% (4 7/3 0 7) ,19 87% (61/3 0 7) ,11 0 7% (3 4/3 0 7)和 2 4 76% (76/3 0 7)。与对照组比较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5 67,P <0 0 0 1;χ2 =3 3 88,P <0 0 0 1;χ2 =18 0 2 ,P <0 0 0 1) ,而两组念珠菌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不孕与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密切相关 ,而与念珠菌感染关系不密切。
- 李季关艳冰曹文苓田广南梅卓贤
- 关键词: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不孕妇女念珠菌
- 宫颈糜烂患者HPVs潜伏感染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HPVs潜伏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A组:375例宫颈Ⅰ°~Ⅲ°糜烂患者为研究组。B组:为对照组,394例体检宫颈光滑者。采用PCR方法,对A、B两组进行宫颈HPVs检测,研究其潜伏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HPVs阳性率为31.2%,对照组阳性率9.14%,两组有显著差异(X2=58.68,P<0.001)。宫颈糜烂Ⅰ°与Ⅱ°、Ⅱ°与Ⅲ°间HPV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2.6,P>0.1;X2=1.03,P>0.5),而Ⅰ°与Ⅲ°糜烂HPVs阳性率有显著差异(X2=6.62,P< 0.025)。且Ⅰ°、Ⅱ°与Ⅲ°患者HPV潜伏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23.08%、35.9%和41.02%结论:宫颈糜烂患者HPVs潜伏感染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宫颈糜烂与HPVs感染相关更加密切。
- 李季曹文苓颜景兰黎小东关艳冰田广南
- 关键词:HPV宫颈糜烂阳性率治疗组构成比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