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
- 作品数:47 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肠系膜静脉-下腔静脉分流致肝性脑病的介入栓塞治疗一例
- 2016年
- 患者女性,61岁。因“意识障碍1周,加重1天”入院。四年前因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行肝移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门静脉狭窄等并发症。患者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嗜睡,“扑翼样震颤”阳性。动脉血氨水平110μmol/L。彩超提示门静脉为入肝血流,流速5cm/s,未见门静脉狭窄,疑似存在“门静脉高压”。腹部MRI检查发现存在肠系膜静脉-下腔静脉分流(图1A)。
- 贾中芝田丰王凯李绍钦蒋国民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肝性脑病介入栓塞治疗门静脉狭窄乙肝后肝硬化
- “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320例,根据使用的穿刺鞘不同分为5 F(180例)和7 F(140例)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亚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压迫法,观察组采用"威派"止血贴压迫止血。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结果在5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8.1±2.2)min比(5.1±0.3)min、(8.3±0.5)h比(2.3±0.4)h、(20.3±2.6)h比(7.5±1.6)h、41.1%比10%,4.4%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比1.1%,1.1%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16.4±6.8)min比(9.1±3.7)min、(8.8±1.3)h比(4.7±0.7)h、(22.6±4.3)h比(9.1±1.7)h、30.0%比12.9%、8.6%比2.9%、47.1%比11.4%和5.7%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F和7 F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威派"止血贴不但止血迅速、疗效确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田丰贾中芝王凯李绍钦赵进委王云蒋利强蒋国民
- 关键词:股动脉止血介入治疗
- 下腔静脉滤器单中心九年应用数据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自20世纪60年代首个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以来。IVCF从永久性逐渐演变为可回收性。可回收性IVCF的使用量已经逐渐超过了永久性IVCF。随着对IVCF并发症的认识,一旦放置IVCF的适应证解除后。应尽快取出IVCF已经成为共识。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对425例患者行IVCF置入.现报道如下。
- 蒋利强贾中芝王云李绍钦田丰王凯任葆胜蒋国民赵进委
-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可回收性永久性使用量并发症
- 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被引量:8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肺转移瘤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分布、血液供应情况,对少血供转移瘤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转移瘤给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33例共89个肺转移瘤在肺内分布情況:内中带63个(70.8%),外带26个(29.2%)。56个转移瘤富血供,33个转移瘤少血供。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类型与肿瘤的分布位置有关,内中带病灶以富血供为多,外带病灶以少血供或无支气管动脉供血的为多(P<0.01);肿瘤病灶的大小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介入灌注栓塞的疗效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有关,富血供栓塞组的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少血供灌注组(42.4%)(P<0.01),肝癌肺转移灶多数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较好,随访中见病灶缩小明显,且病灶较稳定。结论:肺转移瘤仍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供血丰富的转移瘤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治疗。
- 蒋国民赵进委陈亚贤田丰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术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SMA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颐性分析16例孤立性SMAD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孤立性SMAD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患者均行MSCT检查,其中6例行DSA造影。SMAD病变均位于SMA主干。4例为Ⅱa型,3例为Ⅱb型,9例为壁间血肿型。真腔狭窄〉80%、80%~50%、〈50%分别为2、5、9例。7例患者可判断破裂Ⅵ位置,距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1~5cm,平均(1.7±0.8)cm。MSCT影像学特征:平扫真假腔均表现为等密度,无特异性表现;动脉期的双腔结构:假腔呈“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包绕真腔,伴夹层动脉瘤形成的患者真假腔呈“8字形”改变,假腔呈囊样扩张。DSA影像学特征:均可见夹层动脉瘤及内膜片、破裂口。结论孤立性SMAD的MSCT及DSA具有特征性表现,MSCT可以作为SMAD的筛查及随访复查的重要手段;DSA可以进一步对病变及周围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可以行腔内支架治疗。
- 贾中芝王凯李绍钦田丰赵进委王云蒋利强任葆胜蒋国民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夹层体层摄影术
- “脾切除术后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的疑问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
阅读贵刊2014年第12期刘莹莹等撰写的“脾切除术后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一文受益匪浅。文章指出:“1例脾切除术后脾动静脉瘘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由介入放射科协助,采用脾动脉栓塞+腹腔动脉造影术成功治疗该例脾动静脉瘘患者”。文章作者名单未列入参与治疗的介入科医师。
- 贾中芝田丰
- 关键词:脾动静脉瘘脾切除术后动脉造影术脾动脉栓塞消化外科介入放射
- 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评价不同操作程序和材料对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157例大咯血患者,分组采用三步双重栓塞支气管动脉和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121例选择经高温处理的明胶海绵微粒、真丝线段、明胶海绵条分三步双重逐级栓塞支气管动脉远端细小分支、小分支及大分子血管,36例患者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随访1—8年,远期止血率为:三步双重栓塞组89.3%,单纯明胶海绵栓塞组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39,P〈0.02)。结论 采用支气管动脉三步双重栓塞法能明显提高治疗大咯血的远期疗效。
- 蒋国民陈亚贤赵进委田丰韦国桢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材料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分型、影像诊断及其预后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的分型、影像学诊断及其预后,进一步提高对SMAD的认识。方法16例SMAD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MSCT)检查,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SMAD的分型、影像学特征及其预后。结果7例可判断破裂口位置,9例为壁间血肿型。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6例伴夹层动脉瘤者中,5例经腔内支架治疗后病情稳定,1例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稳定。MSCT平扫真假腔均表现为等密度,无法分辨真假腔,但伴夹层动脉瘤形成者可看到SMA呈“椭圆形”或“8字形”改变;动脉期假腔呈“新月形”或“环形”低密度影包绕真腔。DSA影像特征与MSCT表现一致,但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结论孤立性SMAD的MS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能够正确诊断SMAD;DSA不但可以确诊SMAD,同时还可以评价病变的程度、范围、是否伴有夹层动脉瘤及周围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壁间血肿型SMAD经内科保守治疗后一般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伴夹层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一般需腔内治疗。
- 贾中芝田丰李绍钦王凯赵进委王云蒋利强蒋国民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夹层螺旋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胃癌化疗栓塞术致胃破裂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68岁。因“确诊胃癌3月,恶心、呕吐3天”于2013年10月23日入院。3月前患者于本院胃镜病理检查示:胃底部腺癌;未进行治疗。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部平坦.上腹部轻压不适,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
- 贾中芝田丰蒋国民
- 关键词:化疗栓塞术胃癌胃破裂移动性浊音精神萎靡心肺听诊
- 腔内导管抽栓或联合溶栓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内导管抽栓或联合溶栓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于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接受导管抽栓或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25例SMA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后即采用右侧股动脉穿刺,在导丝的配合下,将肾动脉导管送至栓塞部位反复抽吸进行抽栓治疗;若残留栓子堵塞远端或分支血管,则经导管缓慢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对25例患者中初诊为主干栓塞的20例SMAE行导管抽栓治疗后,主干均完全开通,但有6例其残留或破碎的小栓子脱落栓塞至远端分支血管。对初诊为分支动脉栓塞的5例SMAE以及抽栓治疗导致分支动脉栓塞的6例共计11例患者,采用抽栓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5例分支动脉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另3例虽未开通但侧枝循环明显增多。1例患者治疗24 h后发现小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其余24例患者治疗后随访(4.1±2.2)月,临床症状均缓解,消化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导管抽栓或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SMAE疗效满意。
- 黄渊全贾中芝王祁陈文华何忠明张俊王凯田丰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溶栓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