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辉立
- 作品数:107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4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EPH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1.97:1,平均年龄46.4±16.7岁,病史37.0±19.6月。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及咯血等。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其他表现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等。而血管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68.3%。患者确诊均通过肺动脉造影(PPA,CTPA或MRPA)。入院时5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2%。41例给予内科治疗,63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死亡6例,总手术死亡率9.5%。57例成功手术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93.2±35.8mmHg降至术后的51.2±14.1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2.8±7.9mmHg升至86.4±9.2mmHg,二组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EPH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UCG和CTPA有较大诊断价值。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 高元明刘双甘辉立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高血压肺性
- 肺动脉肉瘤8例临床分析
- 目的:提高对肺动脉肉瘤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对明确诊断的8例肺动脉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3例支持平滑肌肉瘤分化,2例倾向于未分化肉瘤,3例未进行病理分型.术前均被误诊为肺栓塞,被误诊时...
- 梁颖米玉红高元明刘双黄小勇杨赓方微甘辉立
- 关键词:肺动脉肉瘤病理机制病例分析
- 文献传递
- 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难点的探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肺动脉高压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疾病范畴,是危重病症。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基础也相对较薄弱,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内容理解不容易深入的难点。结果和结论:针对上述教学难点,采取分层化教学管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及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等对策,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甘辉立张健群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教学难点
- 西格列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左肺动脉30min后松开的方法,创建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Sham组),对照组(I/R组),实验组(sitagliptin组),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肺组织的湿干比(W/D);HE染色光镜下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测定NF-κB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缺血再灌注组和西格列汀组的肺组织W/D、MDA、NF-κB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而且肺组织病理也有明显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对比,西格列汀组的肺组织W/D、MDA、NF-κB含量较低,SOD、GSH-Px活性较高,肺组织病理改变更轻。结论:西格列汀可减轻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改变,并可能通过抑制NF-κB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减轻大鼠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 史纪平甘辉立白宏晔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被引量:1
- 2008年
- 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员人数多、层次参差不齐、来源复杂的特点。同时,心血管外科学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心血管外科学病种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而学员的基础相对较差,对心血管外科学的理篇不容易深入。针对上述教学难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采取分层化教学管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等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甘辉立张健群
-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学临床教学
-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5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6月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肺动脉栓塞组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组45例,在深低温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组围手术期死亡率(44.4%)高于慢性肺动脉栓塞组(13.3%)(P〈0.05)。全组患者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13例,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23例。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管阻力均较术前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改善(P〈0.05)。44例围手术期生存患者平均随访(41.8±36.4)个月。晚期死亡4例。全组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0.63%人年,再发肺动脉栓塞线性发生率为0.62%人年。术后40例长期生存患者中,心功能(NYHA)Ⅰ级2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术后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抗凝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及再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较低。
- 甘辉立张健群张兆光周其文罗毅穆军升王胜洵郑斯宏张向峰刘双朱光发
- 关键词:肺栓塞动脉内膜切除术再灌注损伤
- 加与不加人工瓣环Danielson成形术矫治Ebstein畸形的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应用Danielson成形术与Danielson加人工瓣环矫治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以确定后者在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31例10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年A或B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中19例采用单纯Danielson成形术矫治(A组),12例采用Danielson成形术加人工瓣环矫治(B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围术期A组死亡1例(1/19例),B组无死亡,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所有术后生存患者随访5~41个月,平均(23.0±18.5)个月。A组术后1年1例因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行三尖瓣成形术后死亡;B组术后无晚期死亡,组间远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超声复查湿示患者房化心室均消失;三尖瓣反流结果,A组轻度11例,中到重度7例,B组轻度2例,无中到重度,组问差异显著(P=0.026)。心功能NYHAA组Ⅰ级11例,Ⅱ~Ⅲ级7例;B组均为I级,P=0.024。随访期内B组的6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优于A组[(415±41)nl对(382±46)nl,P=0.047]。结论Danielson成形术加用人工瓣环矫治有助于提高A或B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 杨毅张健群甘辉立孔晴宇王胜洵郑斯宏伯平黄国晖
- 关键词:三尖瓣心脏外科手术
-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救治2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病人被引量:1
- 2010年
- 例1女,49岁。左髌骨骨折制动2个月后反复出现晕厥4个月,气促1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收缩压87mmHg(1mmHg=0.133kPa)。核磁共振造影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段肺动脉大量血栓栓塞。右心导管检查示重度肺动脉高压86/37(50)mmHg,
- 侯晓彤邢家林倪红杨璟刘凤珍赵岩岩缪娜贾在申万彩红刘锋刘晓明郝星甘辉立
- 关键词:肺动脉收缩压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病人切开取栓救治右心导管检查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改变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电生理学特性。方法分离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患者内膜剥脱术后的肺组织标本(CTEPH患者组)和肺癌或肺大泡患者正常肺组织标本(正常对照组)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用特异性抗体(smoothmuscle-α-actin,SM-α-actin)进行免疫荧光鉴定。膜片钳记录两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①酶解法成功分离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鉴定SM-α-actin阳性细胞达90%以上;②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21.05 mV±2.20 mV,n=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12 mV±2.28 mV,n=10),细胞膜电位降低了约45%,处于明显去极化状态(P<0.001);③CTEPH患者组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APD50(0.185 s±0.035 s),APD75(0.277 s±0.053 s),APD90(0.333 s±0.064 s)与正常对照组APD50(0.100 s±0.016 s),APD75(0.150 s±0.024 s),APD90(0.180 s±0.028 s)相比,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减小,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提示CTEPH患者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存在明显的电生理学特性改变,该变化可能是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激活、钙离子浓度增加、肺血管重构发生的重要因素。
- 李晶王辰刘杰李积凤刘岩顾松杨媛华翟振国甘辉立王军
-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膜片钳动作电位
- 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TVR)治疗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分析手术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安贞医院1993年5月至2007年6月32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施行TVR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中长期生存率和免除血栓栓塞率;对比分析人工瓣膜高位或原位缝合、房化心室折叠与否、三尖瓣保留与否的临床效果;并对死亡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死亡2例(6.25%)。30例患者随访4.2±3.5年,3例发生瓣膜毁损,其中生物瓣2例,机械瓣血管翳形成1例,均再次施行TVR治疗。晚期死亡2例(6.67%),全组患者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1%±4.6%和86.5%±5.8%。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次,均经溶栓治疗成功,5年、10年无血栓栓塞率分别为91.3%±4.5%和82.3%±4.2%。生存28例患者术后6个月跨人工瓣膜压差为12.7±3.2mmHg;心功能级24例,级4例。人工瓣膜原位缝合者发生结性心律的比率显著高于高位缝合者(5例vs.1例,P=0.022),房化心室不折叠者的心室矛盾运动比率显著高于折叠者(6例vs.1例,P=0.024),保留三尖瓣与否对心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固有右心室/房化心室比率<1、腹水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23,0.025);术前腹水、下肢水肿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26,0.019)。结论TVR是治疗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有效方法,应根椐患者病理解剖情况个体化决定房化心室折叠与否、保留与不保留自体三尖瓣,但原位缝合患者发生结性心律的比率高于高位缝合者。
- 甘辉立张健群葛永强周其文孔晴宇郑斯宏穆军升伯平
- 关键词:EBSTEIN心脏畸形三尖瓣置换术人工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