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技术与人性
- 2004年
- 鲍德里亚的《物体系》认为资本主义技术文明“脱序”的根本原因在于 ,技术文明实践着“现实原则” ,而人的死亡本能不断驱使“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相冲突 ,要求回到文明的更原初状态中。鲍德里亚这一批判技术异化的心理分析路径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认识的误区。人作为历史性的存在者 ,始终不断地通过技术性的活动进行自我创造和自我生成 ,人类的历史即是人类自我超越、自我异化的历史 ,文明史即是劳动史、异化史。人的本能也是一定历史的积淀 ,人与技术互相规定、说明 。
- 蒋阳王莉
- 关键词:鲍德里亚人性文明本能
- 论罗蒂的协同伦理思想
- 2006年
- 罗蒂提倡我们通过熟悉陌生的他人的终极语汇、关注与我们的社会实践有关的奇异的文化多样性来扩展我们的道德视野,增进宽广的人类协同,他承认文化的多元差异,要求在公共生活之中产生和更新尽可能多的关于普通人的道德境遇的叙述来努力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协同,社会的正义、公共的责任、人类的协同完全可以通过对于协同性的领会来获取。应当承认,罗蒂的见解颇为独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王莉
- 关键词:协同性伦理
- 亚里士多德与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之比较被引量:4
- 2004年
- 亚里士多德和罗尔斯分别是古代和当代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他们的分配正义理论突显了古代和当代西方制度伦理异同 ,反观这些异同 ,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伦理学发展的最新走向。
- 王莉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
- 从“自我”观评罗蒂的伦理思想被引量:2
- 2006年
- 罗蒂在解读尼采、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我”观,异常肯定地认为“我们是谁”应取代“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罗蒂从人的社会化生存境遇出发,对西方理性道德哲学研究传统的分析反思、对“我们是谁”这一问题的关注,构成了他思考构建无形而上学基础的人类未来协同之新伦理学的基础性框架。
- 王莉
- 关键词:罗蒂伦理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