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香
- 作品数:43 被引量:896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架成形术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短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对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29例MCA中重度狭窄患者31条MCA实施支架成形术,应用TCD系统评价术前、术后1h及3d内的MCA狭窄段及狭窄下游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血管造影显示支架成形术后MCA的残余狭窄率均〈20%。与术前相比,术后1h及3d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下降[(162±38)cm/s对(273±77)cm/s,P<0.01;(168±45)cm/s对(273±77)cm/s,P〈0.01],术后1h及3d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3条动脉)术后第3dTCD发现狭窄段又出现了狭窄样频谱,CT扫描显示2例颅内出血,1例无异常;至少28.6%(8/28)的患者狭窄下游段出现了PSV的成倍增加。对侧MCA支架成形术前后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狭窄段及狭窄下游段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但存在较高的过度灌注风险。
- 王桂红姜卫剑王拥军杜彬黄家星金旻王素香龚浠平
-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现象
- 有效沟通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被引量:3
- 2006年
- 医患关系被称作医疗艺术的基础。人们希望通过可选择的医疗沟通形式,使患者和医生之间能够达到和谐并共享舒适的状态。
- 王素香王拥军
- 关键词:良好医患关系有效沟通沟通形式
- PAS综合疗法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被引量:6
- 2007年
- 王素香王拥军尹洪超卫景沛梁宪红林金喜梁德君
- 关键词:神经病学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动脉粥样硬化
- Biodiv Ysio支架成形术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研究BiodivYsio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 (M1段 )狭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4 3例病人 4 5处症状性M 1段狭窄被纳入研究。狭窄位于M1主干 19处、开口部 12处、分叉部 14处。结果 技术成功率 97 8% (44 / 4 5 ) ;颅内出血并发症率 7 0 % (3/ 4 3例 ) ,其中1例死亡 (2 3% )。临床随访 (中位期 7个月 ) 4 1例 ,均未再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 6个月的造影随访6例 ,共 7支血管 ,6支显示了支架段良好开通 ,1支发生再狭窄。结论 在严格的方案下 ,采用BiodivYsio支架对症状性M 1段狭窄进行成形术是可行、安全和有效方法 ,但对于C型病变进行支架成形术和使用串联双支架需要慎重。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 姜卫剑杜彬王拥军金旻王素香戴建平
- 关键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外科治疗安全性
- 经皮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MoriA型病变 12例 ,B组病变 5例 ,C型病变 2例 ;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 11例、大脑前动脉 1例、颅内颈内动脉 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 6例。在球囊成形术 (3例 )和内支架成形术 (16例 )后 ,平均动脉狭窄率从 82 .9%下降到8.0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 ,除 1例 (左大脑中动脉MoriC型病变 )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 ,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 18例平均随访 3.7个月 (1~ 9个月 ) ,未发生缺血性神经事件。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有效的方法 ,但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C型病变应当视为禁忌证。
- 姜卫剑王拥军杜彬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 关键词:内支架成形术球囊成形术适应证
-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被引量:20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 姜卫剑王拥军杜彬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 关键词: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 外科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直接内支架成形术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对 9例 (11支血管 )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随访 1~ 5个月 (平均 3个月 ) ,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例 (11支血管 )的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 0 %。术中及术后随访 ,支架开通良好 ,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及卒中发生 ,脑缺血症状消失 ,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 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 。
- 姜卫剑王拥军杜彬戴建平王素香王保国王桂红金旻
- 关键词:并发症安全性颈动脉狭窄
- 卒中的一般处理被引量:1
- 2004年
- 王素香
- 关键词:卒中静脉通道血糖气道阻塞血压管理药物治疗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被引量:2
- 2004年
- 王素香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流动力学高血压抗凝治疗适应证抗血小板制剂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到院延迟因素的调查被引量:33
- 2002年
- 目的 调查卒中发作→到达医院及开始治疗的时间 ,分析导致延迟送诊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调查 62 3例急性卒中病人发病→急诊、急诊→CT、急诊→治疗时间 ,并做卒中知识调查。结果 发病后 <1 5h到达者 2 3 1 %、<3h 38 2 %、<6h 53 5 % ;发病 急诊中位数时间 5 1 7h。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发病时未接触任何人、未使用急救车转运、首诊初级医疗机构或其他医院、脑梗死、发病时症状轻、发病地点与医院间距离远、发病 1h内未寻求帮助、发病时不重视与到院时间延迟最为相关 (P <0 0 5或P <0 0 0 1 )。急诊→CT中位数时间 1 0min。做CT→读CT时间 ,30min内完成者 75 8%。到达急诊后 1h内接受治疗者 78 2 %。结论 脑血管病人发病后到院明显延迟 ,需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提高卒中发作后的求救意识 。
- 王素香牛松涛王拥军张国华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时间健康教育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