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如何安全的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38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年龄2岁4个月-13岁,平均8.5岁.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分度,Ⅰ度30...
- 余希临徐扬沈先涛王立丹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聚桂醇硬化治疗儿童鳃裂囊肿疗效分析及随访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鳃裂囊肿应用聚桂醇硬化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超声及CT或MRI确诊的15例鳃裂囊肿患儿,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病灶造影后行硬化治疗。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彩超或CT、MRI随访疗效。结果所有患儿行聚桂醇硬化治疗共26次,随访时间6个月~1年,治愈率为93.3%(14/15)。7例患儿应用聚桂醇液体直接注射法,4例应用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4例应用引流导管注射法。其中7例患儿接受1次硬化治疗,1个月后复查达到治愈标准,经超声或CT检查未见残余囊腔或仅见少许纤维化;5例患儿在接受1次硬化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囊腔缩小(大于50%)但未达到治愈标准,行2次硬化治疗后囊腔基本闭塞达到治愈标准。3例患儿接受了3次硬化治疗,间隔时间分别为1个月,其中2例达治愈标准,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1例患儿囊腔反复增大并感染,视为无效病例,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所有患儿无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聚桂醇硬化治疗儿童鳃裂囊肿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护患儿容貌,正确选择硬化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 王立丹黄穗陈瑜刘帆
- 关键词:鳃裂囊肿儿童
- 影响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收治的1 223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1 223例肠套叠患儿中,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1 140例,复位失败83例,复位成功率为93.2%(1 140/1 223)。83例复位失败患儿中,64例有不同程度血便,5例发病以来未排便,51例患儿精神萎靡、嗜睡,病程6 h至5 d;回结型51例,回回结型15例,回回型6例,回回结结型3例,回盲型8例。其中,回结型肠套叠复位失败患儿中,套头位于乙状结肠2例,结肠肝区6例,横结肠中段23例,升结肠中段15例,回盲部5例。套叠长度均大于5 cm,其中5~10 cm 51例,11~20 cm 27例,21~30 cm 5例。套头直径4~8 cm,平均5 cm。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肠重复畸形2例,梅克尔憩室13例,幼年性息肉2例,Peutz-Jeghers综合征2例,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结论病程长、年龄大、全身状况较差、复杂型肠套叠以及继发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较低。正确判断手术指征,才能提高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
- 王立丹黄穗陈瑜
- 关键词:肠套叠儿童灌肠
-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的并发症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5例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均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周的外周血象变化,总结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及处置措施。结果 25例患儿术前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均低于正常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升高。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外周血中RBC、HB、PLT均有不同程度回升,TBIL、DBIL水平下降。术后WBC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并发症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高血压、血红蛋白尿、脑卒中、右侧肢体血运减低、穿刺部位血肿。所有患儿栓塞术后并发症均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
- 王立丹黄穗陈瑜刘帆
- 关键词:脾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发症
- 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肝血管瘤疗效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对婴儿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5月~2018年5月25例肝血管瘤患儿,予以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mg/(kg·d),服药后每月随访1次,定期进行多普勒超声及肝脏CT或MRI复查,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5例肝脏血管瘤患儿均行多普勒超声及CT或MRI明确诊断;年龄6d~8月,中位年龄2月;男12例,女13例;肝局灶性血管瘤13例,多灶性4例,弥漫性8例;其中伴体表多发性血管瘤共8例;服药时间7~18月,平均服药时间(13±1.8)月;瘤体缩小>75%(Ⅳ级)17例,>50%~75%(Ⅲ级)6例,>25%~50%(Ⅱ级)2例,0~25%(Ⅰ级)0例。Ⅲ级、Ⅳ级均视为具有显著疗效,约为92%(23/25),其中局灶性病灶总有效率达100%(13/13),多灶性病灶有效率为75%(3/4),弥漫性病灶有效率为87.5%(7/8)。两组间比较局灶性病灶与多灶性病灶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8~44月,平均随访时间(12±7.8)月,无复发病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小剂量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可以作为婴儿肝血管瘤首要治疗方案选择。
- 黄正奎陈瑜王立丹郭严延马琦
- 关键词:普萘洛尔疗效
- 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的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8例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Ⅱ型骨折,年龄2岁4个月-13岁,平均8.5岁。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分度,Ⅰ度30例,...
- 余希临徐扬沈先涛王立丹
- 文献传递
- 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如何安全的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38例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年龄2岁4个月~13岁,平均8.5岁。按Gartland分型:ⅡA型12例;ⅡB型26例。患肘软组织损伤程度按Tscherne分度,Ⅰ度30例,Ⅱ度8例。受伤原因均为意外摔伤,不伴有其他部位的骨折,术前检查患肢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体征。手术在伤后4~48 h内完成。电视透视下手法闭合复位,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固定方式,ⅡA型选择肱骨外髁2枚克氏针固定,ⅡB型多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或交叉和外侧三针固定。将骨折端牢靠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骨折愈合后拔针,进行可以忍受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恢复肱骨远端形态。无角度丢失而需要再次复位的病例。随访发现经过康复锻炼仍有3例肘关节活动范围没有恢复正常,但屈伸功能受限〈10°。没有出现针道感染。有1例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术后4个月逐渐恢复。无肘内翻畸形。按照F lynn评价标准,优35例,良3例。[结论]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与闭合复位直接石膏固定比较,固定方式可靠,无复位角度丢失需要再次复位的病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是安全可行的治疗GartlandⅡ型骨折的方法。
- 余希临徐扬沈先涛王立丹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 1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腹部X线诊断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腹部X线诊断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1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患儿腹部X线与US诊断资料,分析NEC早期患儿的X线表现。比较X线与超声在NEC早期诊断中的效果。结果 NEC早期X线检出117例,肠曲轻度扩张56例,明显扩张24例,部分扩张13例;肠曲狭窄、形态僵直62例,排列紊乱56例;肠壁间隔不规则增厚>3 mm、内部模糊57例。肠壁积气35例,门静脉积气18例,膈下游离气体12例。X线、超声诊断出NEC早期例数为107、115例,出现漏诊18、16例,误诊10、4例。US正确检出率为85.2%,高于X线79.3%(P>0.05)。结论腹部X线作为诊断NEC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早期的筛查手段。
- 王立丹黄穗陈瑜王亚囡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检查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