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 作品数:102 被引量:30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中草药添加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草药添加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渔业饲料技术领域,包括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甘草20~30份,板蓝根10~15份,金银花10~15份,陈皮10~20份,肉桂20~30份,杜仲叶10~2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
- 王杨科路宏朝王琦
- 文献传递
- 高校课堂教学的“优秀元素”探析(转载)
- 2014年
- 目前,各高校每年度都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讲课大赛”、“听课评教”、“观摩教学”等诸多示范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质量筛分、对比与评析的过程中,诞生了大量的优秀示范课例。笔者对这些课例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从中提炼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五大优秀元素”,以期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胡选萍周芳霍科科王琦秦公伟
-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化发展转载教学活动观摩教学
- 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形态及m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骨骼肌废用的动物模型,以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依据mATPase染色结果进行肌纤维分型,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首次观察了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湿重、CSA和梭外肌、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的影响,并与尾部悬吊大鼠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冬眠动物骨骼肌在废用状态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尾部悬吊14d可使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下降35.52%(P<0.001),Ⅰ型肌纤维CSA和Ⅱ型肌纤维CSA分别下降18.91%和20.68%(P<0.05);肌纤维平均CSA减少20.45%(P<0.01)。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对照组的80.61%降低为66.83%,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9.39%增加到33.17%(P<0.001);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增强,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核袋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转变为强阳性(+++)。而达乌尔黄鼠在尾部悬吊14d后,比目鱼肌湿重仅比对照组下降0.05%,Ⅰ、Ⅱ型肌纤维CSA与平均CSA分别比对照组减少0.84%、0.63%和0.37%,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从82.55%减少到77.30%,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7.45%增加到22.70%(P<0.05);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亦明显升高,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对照组的阴性(-)转化为强阳性(+++),核袋2纤维及核链纤维则由对照组的阳性(++)转化为核袋2纤维呈阳性(++),核链纤维则呈弱阳性(+)。结果表明:尾部悬吊可致大鼠比目鱼肌明显萎缩;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则无明显萎缩;两者比目鱼肌梭内、外肌mATPase活性均明显升高。
- 王琦高云芳樊小力
- 关键词: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肌梭
- 6味中草药添加对鲫鱼诱食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初步探讨6味中草药添加饲料对鲫鱼诱食及生长的影响。采用触球法和摄食生长法,将实验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Ⅱ、Ⅲ、Ⅳ为实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80、160、320 g/kg煎制而成的中草药复方。喂食30 d后,Ⅱ组无明显诱食效果,Ⅲ组诱食活性显著增加,Ⅳ组诱食活性极显著增加;同时,Ⅲ、Ⅳ组鲫鱼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使用6味中草药添加饲料对鲫鱼的诱食与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 陈思航路宏朝尚书凤王琦颜文博王杨科
- 关键词:中草药鲫鱼诱食活性
- 黑米花青苷胶囊体外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邻苯三酚在微碱条件下自氧化产生O-2、磷钼络合物法分别研究了黑米花青苷胶囊和黑米色素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抑制和其总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米花青苷胶囊和黑米色素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黑米花青苷胶囊和黑米色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抑制和其总抗氧化活性随着样品浓度增高而增加。黑米色素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抑制和总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黑米花青苷胶囊。
- 梁引库王琦李新生
-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
- 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朱鹮扩散种群弃巢的生境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为了研究朱鹮巢址的生境特征,2013年4-7月,在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调查中共获得11个朱鹮弃巢和18个繁殖成功巢的生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test检验弃巢和繁殖成功巢生境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者在距道路距离、巢树种数、坡度等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人类干扰可能是朱鹮弃巢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保护区外围加强对巢树的保护,对于朱鹮种群的增长将具有重要意义。
- 颜文博张海斌张军虎王琦陶小斌
- 关键词:朱鹮生境
- 海南尖峰岭椰子狸的活动规律
- 2024年
- 椰子狸(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EN)级,当前有关该物种的生态研究资料非常有限。从2020年11月到2022年10月在海南尖峰岭采用红外相机陷阱法监测并分析了椰子狸的活动规律。研究期间共获得椰子狸的独立有效照片637次,旱季和雨季分别为376次和261次。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椰子狸主要营独栖生活(98.90%),偶见成对或带崽以小群形式活动。椰子狸的活动受海拔及人类干扰的显著影响,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而与人类干扰强度呈负相关。椰子狸活动的海拔高度在旱、雨季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人类干扰强度对椰子狸活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在低干扰区,椰子狸旱季的活动强度显著大于雨季;而在高干扰区,旱、雨季差异不明显。旱季高干扰区域椰子狸的活动强度小于低干扰区域,而雨季椰子狸活动强度不存在区域差异。椰子狸每日主要集中在19:00时至次日6:00时之间活动,晨昏各有一个活动高峰,呈现典型的夜行性,偶见(1.73%)昼间活动。本研究初步掌握了海南尖峰岭椰子狸的活动规律,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资料。
- 杨海婷颜文博曾治高莫世琴薛少亮王琦梁春生黄祝礼李自力陆振飞揭英武莫世亮朱深强
- 关键词:活动节律红外相机
- 甘蓝型油菜花色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2025年
- 甘蓝型油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花色是油菜的重要性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此,从自然突变、人工诱变、远缘杂交和转基因与基因编辑方面总结了油菜花色的种类及来源,阐述了彩色油菜花瓣色素组成,综述了甘蓝型油菜花色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油菜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 王琦杨文涛郭二丹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花色分子调控机制
- 圈养和迁地坡鹿释放早期的空间行为比较
- 2021年
- 重引入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掌握释放早期动物的运动特征对于提高重引入动物的生存率和种群重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释放到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只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佩戴GPS项圈,研究分析迁地野生个体(3只)和圈养个体(2只)释放早期对新环境适应的运动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圈养坡鹿的运动强度和扩散距离到第四个时期都显著增加,它们的累积利用面积也是持续增加的,说明圈养坡鹿释放后持续进行扩散探索。野生坡鹿的运动强度释放后没有显著变化,扩散距离到第三个时期显著减少,它们的累积利用面积也是减少的,说明野生坡鹿经过最初扩散以后返回到原初释放地。圈养坡鹿释放后每天的活动节律由白昼活动高峰模式转变到晨昏活动高峰模式;野生坡鹿释放后的活动节律一直是晨昏活动高峰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野生个体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相比圈养个体更强。
- 王琦朱宜君颜文博余发升符运南曾治高
- 关键词:海南坡鹿
- 濒危植物秦岭石蝴蝶的SCoT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利用筛选到的24条SCoT引物,分析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和野生种群60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为秦岭石蝴蝶的濒危机制和制定种群保护与修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60份秦岭石蝴蝶供试样品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5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1.31,Nei's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2305,Shannon指数平均为0.3703,表明供试材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2)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3个种群60份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551~0.9705,平均相似系数0.9634,进一步表明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性极高,遗传背景较为狭窄。(3)秦岭石蝴蝶种群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5%的变异来自于种群间,而85%的变异来自于种群内部。综合分析表明,秦岭石蝴蝶各种群内和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这可能是秦岭石蝴蝶适应环境能力差,从而导致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 孙旺蒋景龙胡选萍李耘王琦陶小斌胡凤成
- 关键词:濒危植物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