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山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8例阿莫西林致药疹住院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阿莫西林所致药疹的临床特征,为药品不良反应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三甲医院2016年至2018年期间,因阿莫西林相关药疹收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阿莫西林相关的药疹住院病例,涉及阿莫西林41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例。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的用药原因。患者平均年龄(42.94±20.78)岁,其中29.17%患者既往有阿莫西林或青霉素过敏史。药疹潜伏期在7 d内占86.67%,其中1 d以内占35.56%;平均住院日(8.42±4.83)d。住院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氢化可的松计,M(P25,P75)]1 580.00(625.00, 2 470.00) mg,使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导致药疹的病例在住院日、糖皮质激素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7, P=0.977);药疹患者有68.75%合并白细胞异常,有29.17%合并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结论阿莫西林相关药疹潜伏期较短,及时诊治预后较好,需警惕血液系统异常以及肝损伤,使用阿莫西林需加强对患者过敏史的关注。
- 朱冬春孙旭群蒋海峰王玉山方先骏夏泉
- 关键词:阿莫西林药疹
-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分析我院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我院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的4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2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共235种,其中,以抗感染占首位,152例,占总例次36.02%,口服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50%。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56例,占36.97%。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引起重视,减少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有效。
- 梁烜赫鲁义东王玉山
- 关键词:药物应用分析合理用药
-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安全性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例,对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期间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直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并分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组(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36例住院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1例患者(86.1%)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1级(轻度)不良反应12例(33.3%),2级(中度)不良反应15例(41.7%),3级(严重)不良反应4例(11.1%)。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发生2级及以上腹泻分别为4例(26.7%),12例(57.1%),ALT升高分别为0例、4例(19.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联合组在腹泻、恶心、呕吐、ALT升高不良反应分级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提前停药共例7例(19.4%)。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ALT升高常见,2级(中度)及3级(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2.8%。临床在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时应关注其安全性,尤其对于2级(中度)及2级以上不良反应宜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甚至停药。
- 王小华刘昌伟董佳慧汪燕燕孙旭群胡先纬王玉山尹华发夏泉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药品不良反应安全性
- 我院145例ADR病例报告分析
-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本院2005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4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涉及134种药品。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
- 鲁义东张平王玉山
- 关键词:医院药学质量管理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
- 文献传递
- 临床用药典型病案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临床用药的典型案例分析,提供临床合理用药的参考。方法:分析了3宗病案的治疗过程、临床表现及其用药的不合理因素。结果:门冬氨酸钾镁因稀释度不够,导致患者产生药物性中毒反应;小儿科7例患者因所患疾病和自身机体原因,引发药物热而疑似为群体输液反应;舒肝宁注射液对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免疫功能疾病者,使用该药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结论:通过病案分析,查找原因,促进了合理用药。
- 鲁义东王玉山程钢
-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输液反应舒肝宁案例分析
- 手背静推高渗葡萄糖致不良反应1例
- 2001年
- 张平鲁义东王玉山
-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高渗葡萄糖病例报告静脉注射
- 门冬氨酸钾镁因稀释超量致休克1例
- 2001年
- 鲁义东王玉山张平
-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药物不良反应休克
-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955例ADR分析
- 2010年
-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王玉山鲁义东许杜娟梅响
-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我院14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医院2005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145例不良反应中涉及134种药品。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0.4%,居首位;神经系统反应(23.4%)和消化系统损害(20.0%)居前3位。ADR报告人职务依次是:药师(77.9%)、医师(13.7%)、护士(6.2%),医技人员(2.2%)。结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医院质量管理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 鲁义东张平王玉山
- 关键词: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 合肥市某“三甲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分析该"三甲"医院200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三甲"医院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资料,并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品种、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涉及96种,销售金额(4597.57万元)占医院药品销售总金额(15123.58万元)的30.40%,其中列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28种(2386.49万元),其他β-内酰胺类16种(1124.52万元)及氟喹诺酮类8种(319.03万元);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DDDs)前3位为头孢甲肟、头孢替安、头孢孟多酯。结论: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应重视其安全性、有效性,合理选择使用。
- 鲁义东王玉山许杜娟韦刚
-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销售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