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心肌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5篇造影
  • 4篇心病
  • 4篇心肌梗死患者
  • 4篇冠心病
  • 3篇血清
  • 3篇血清脂联素
  • 3篇乙酰肝素酶
  • 3篇脂联素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肝素酶
  • 2篇代谢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26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6篇王新
  • 12篇丁志坚
  • 7篇龚中坚
  • 6篇李海燕
  • 5篇孙勇
  • 5篇於俊
  • 5篇丁奉
  • 5篇张宇燕
  • 4篇宋瑛
  • 4篇陈新
  • 4篇陈解忠
  • 3篇陈解中
  • 3篇张良峰
  • 3篇孙铃
  • 2篇孙云
  • 2篇徐龙保
  • 2篇杨志健
  • 2篇于静萍
  • 2篇曹海涛
  • 2篇张馥敏

传媒

  • 6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江苏药学与临...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默乙酰肝素酶基因对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siRNA干扰沉默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对人腺样囊性癌SACC-M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人HP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质粒表达载体转染至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H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选出对HPA沉默效果最佳的质粒,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通过划痕损伤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检测RNA干扰沉默HPA表达后对SACC-M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pGPH1/GFP/Neo/HPA-siRNA显著降低H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干扰组中穿透Transwell小室基质的SACC-M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划痕损伤实验结果显示,干扰组与对照组细胞迁移距离比较,24、48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人SACC-M细胞中HPA的mRNA和蛋白表达,可抑制SACC-M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HPA可能是治疗人类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一个新靶点。
王新龚中坚於俊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基因沉默乙酰肝素酶
静脉注射重组人脑钠利肽在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与加用静脉注射重组BNP(rhBNP)治疗在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4月~2009年4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中重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病人40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如利尿剂、ACEI、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和加用rhBNP组(负荷剂量1.5u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01ug/kg·min持续静滴48小时)两个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的NT-proBNP下降程度。结果:加用rhBNP组的NT-proBNP 下降程度高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中重度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可更好的改善心功能。
陈新丁志坚王新
关键词:RHBNPNT-PROBNP疗效
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程度与血清脂联素的相关性
2006年
目的:探讨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将8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阴性对照组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的Gensini积分分成<30分组和≥30分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压、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和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脂联素水平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30分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30分组(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伴随。
孙云张宇燕丁志坚于静萍丁奉吴江王新陈解忠孙勇
关键词:脂联素血管造影术GENSINI积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后半年6MWT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 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的应用,结合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ST段回落率以及比较半年后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差异,以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比较对近远期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各23例,抽吸导管组:予抽吸导管抽吸后,行支架植入;直接PCI术组,予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ST段回落率,半年后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差异.结果 抽吸导管组即刻血流TIMI 2~3级者明显高于直接PCI组(P<0.05).抽吸导管组ST段回落率>50%明显高于直接PCI组(P<0.05),抽吸导管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提示近远期心功能改善较好(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ZEEK(PCAB 3060)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有效、安全的.
陈解忠丁志坚王新曹海涛
关键词:急诊PCI术抽吸导管六分钟步行试验
磨牙根管治疗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对磨牙根管治疗病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探讨根管治疗后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收集260例根管治疗病例对病人的年龄、性别、牙位、牙位置、持续张口时间、复诊次数、治疗史和术后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对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选入的4个相关因素分别为性别,牙位,持续张口时间和复诊次数(P <0. 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P=0. 023)和持续张口时间(P=0. 001)是独立的风险因素。结论:根管治疗中长时间的持续张口后易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尤其是女性患者。
王新龚中坚於俊
脑钠素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指出,BNP测定有助于心力衰竭诊断和判断预后[1-2]。近来BNP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成为研究重点,本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差异,脑钠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及心脏超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脑钠素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
张良峰王新李海燕陈新宋瑛孙铃张秋
关键词:脑钠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与生长分化因子15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43例,入院后24 h内抽血测定GDF-15浓度,并根据介入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比较两组GDF-15表达水平的差异,评估GDF-15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44例,平均年龄67.00±13.04岁,血流正常组(对照组)199例,平均年龄65.54±12.98岁。无复流组患者GDF-15浓度高于血流正常组患者(1073.43±364.38 ng/L比714.10±340.98 ng/L,P<0.001)。GDF-15预测无复流现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为0.766~0.892。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GDF-15(OR:1.003,95%CI:1.001~1.004,P<0.001)和女性(OR:2.996,95%CI:1.358~6.610,P=0.007)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F-15和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铃臧璇张良峰宋瑛陈新李海燕王新王庆捷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生长分化因子15无复流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变化,探讨IMA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监测97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急性胸痛发作后2、6、12、24、48 h血清IMA、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的变化,并与42例疑似ACS最终确诊排除诊断的患者(对照组)比较;评价各项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UAP及AMI患者发病后2 h血清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发病12 h时达高峰,24 h时下降到和对照组水平基本持平。UAP患者CK-MB及c Tn T各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AMI患者发病2 h时,IMA、CK-MB、c Tn T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81、0.648。结论 IMA可作为ACS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可用于早期诊断AMI。
张平周洪兴白阳徐哲孙颖昕王新王苏建张红
关键词: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MB同工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128s-D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59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128s-DSCTCA检查,10d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半定量分析128s-D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以SCA结果为标准,评估128s-D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结果 128s-D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41%、95.79%、91.63%、96.71%和95.00%;若以中、重度狭窄为阳性,则分别为90.07%、99.37%、95.45%、97.83%和97.43%。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128s-DSCTCA与SC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925,P<0.01)。结论 128s-D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常规、无创的诊断技术。
丁奉丁志坚王新钱农潘昌杰薛跃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现代无创检查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2007年
孙勇丁志坚王新陈解忠蒋建光纪元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造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