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 作品数:1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离子原子近距碰撞过程研究
- 1996年
- 对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实验室1.
- 夏宗璜王德民沈定予马宏骥
- 关键词:准分子离子-原子碰撞
- S散射矩阵的时间相关变分原理(英文)
- 1991年
- 本文发展了S散射矩阵的时间相关的变分表示式。此式有广泛的应用意义。文中给出的例子显示了表示式的基本特征。
- 朱武生赵新生韩德刚王德民
- 关键词:变分原理
- 用降低固定样点组上的能量方差改进量子Monte Carlo方法中的试探波函数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在量子Monte Carlo方法中用固定样点组降低能量方差对试探波函数的参数进行改进,并将以此方法优化后的试探波函数,用于H_2,Li_2和H_2O分子能量计算,获得很好的结果.
- 孙祉伟黄升堉王德民
-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分子能量
- C_(60)分子的非线性元激发和电子能谱
- 1993年
- 1 计算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利用推广的SSH 模型,采用自洽迭代的数值计算方法,得到C_(60)分子基态、激发态的电子能谱和几何结构.这与分子轨道和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结果是极相符的.在研究导电聚合物,特别是trans-polyacetylene 链的电子态时,苏武沛等提出了著名的SSH 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非线性元激发(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的物理图象.鉴于C_(60)分子与PA 链有某些相似之处,实验证实了C_(60)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
- 阎立根王德民李明贾荣谊
- 关键词:电子能谱
- 黄-李斯因子及温度对多声子无辐射跃迁的影响
- 1992年
- 本文将黄昆等人的多声子统计分布理论与严格公式进行对比,在强、弱耦合及不同的晶格弛豫能分配形式下,分别计算了多声子无辐射跃迁几率因式I(e)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由此得出统计分布理论的适用范围:由计算表明,对于高温、强耦合二者将出现较大偏差。但此时可采用高温强耦合近似化为单频膜式来进行讨论。此外,I(e)对表征晶格弛豫强度的参量S的变化较为灵敏,一般存在一个极值区域,且它随着跃迁能量的增大将向S增大的方向移动。
- 王德民贾荣谊阎立根
- 关键词:温度无辐射跃迁
- Ni^+-Fe、Ni^+-Ni、Ni^+-Zn和Fe^+-Fe等碰撞体系电子提升和电荷变化的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
- 1989年
- 一、引言 近年来利用加速器进行原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加速离子轰击各种材料靶片产生X射线的测量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这一研究在探讨碰撞机制、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开发重离子束新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 王德民夏宗璜郭瑶梁伟根
- 关键词:X射线分子轨道
- 含氧小镍原子簇电子结构
- 1991年
- 本文用多重散射波x_a方法计算了含氧小镍原子簇的电子结构。给出了本征能谱、态密度及Hellmann-Feynman力,也指出了杂质氧对电子结构的影响及相关物理效果。
- 李铿于涛高哲王德民王崇愚
- 关键词:电子结构软磁合金
- 用量子Monte Carlo方法计算氢分子H_2基态(Χ~1∑_g^+)势能曲线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用量子MontoCarlo方法中优化试探波函数Ψ_T计算氢分子H_2基态(X^1∑_g^+)势能曲线.文中采用相当简单的波函数形式,并用固定样点优化技术优化试探波函数的参数.确定优化试探波函数后,分别用变分Monte Carlo及固定节面M0nte Carlo计算势能曲线各点能值.二种方法先后得95%和100%的相关能.因此,在量子M0nte Carlo方法中,用本文作者提出的试探波函数计算分子势能面,将会获得很好的结果.从而对分子散射和动力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 孙祉伟王德民
- 关键词:势能面H2分子
- 过渡金属化合物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邻前线轨道近似计算方法
- 1998年
- 提出过渡金属化合物核磁共振化学位移邻前线轨道近似计算方法。
- 王德民叶学其林熹徐晓松刘桂兰
- 关键词: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过渡金属化合物
- 铋系氧化物超导体晶体结构的模拟(英文)
- 1993年
- 自Michel 等人首次在Bi-Sr-Cu-O 体系中获得7—22K 的Bi_2Sr_2CuO_6超导相以来,一类新型的双层铋系超导体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结果表明超导相的转变温度T_c 随CuO_2层数的增加而增高.因此,晶体结构和超导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注意的一个问题.铋系超导体的晶体完整性很差,文献仅给出晶体平均结构的晶胞参数.本文采用原子经验势方法,对Bi_2Sr_2Ca_(n-1)Cu_nO_(2n+4)(n=1,2,3,4)的理想晶体结构作了模拟计算.计算了单胞的结构参数和原子的位置参数.计算表明:Cu-O(3)的原子间距和CuO-BiO 的层间距离随n 增加而减小.根据电荷转移模型,载流子的数目和电导层(CuO_2)及电荷储蓄层(BiO)之间的电荷转移有关.层间距离的缩短似乎有利于载流子的形成.
- 王德民张涛石平朱敏慧叶学其
-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铋氧化物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