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伟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厌氧
  • 2篇厌氧发酵
  • 2篇沼液
  • 2篇发酵
  • 2篇发酵特性
  • 1篇畜禽废水
  • 1篇沿程变化
  • 1篇沼液沼渣
  • 1篇沼渣
  • 1篇湿地系统
  • 1篇水力停留时间
  • 1篇酸化
  • 1篇酸化效果
  • 1篇特性试验
  • 1篇脱除
  • 1篇牛粪
  • 1篇气中
  • 1篇人工湿地
  • 1篇人工湿地系统
  • 1篇吸附剂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5篇王小伟
  • 4篇李文哲
  • 3篇罗立娜
  • 2篇袁虎
  • 2篇徐名汉
  • 1篇刘丹
  • 1篇孙勇
  • 1篇窦钰程
  • 1篇杨旭
  • 1篇刘建禹
  • 1篇丁宁
  • 1篇黄丞

传媒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种吸附剂不同压力下脱除沼气中CO_2对比实验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不同压力下常用几种吸附剂脱除沼气中CO2的效果,以提高混合气体中CH4的浓度,并得出最佳吸附压力,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沼气净化的吸附剂。本实验选取工业上常用的 ZGA-高强度活性氧化铝、5 A 分子筛和13 X-APG空分专用分子筛3种吸附剂,在不同压力下测定分离后混合气体中的CH4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1~0.8 MPa压力范围下,5 A分子筛吸附后的尾气中CO2和 N2的浓度相对 ZGA氧化铝和13 X-APG 分子筛低,且CH4浓度高,说明5 A 分子筛对混合气中CO2的脱除效果要比ZGA氧化铝和13 X-APG分子筛明显;并且在0.7MPa的压力下,尾气中的 CH4浓度达到了90.26%。因此,5A 分子筛较适合应用于工业化脱除沼气中的CO2。
黄丞刘建禹丁宁王小伟朱坤展
关键词:吸附剂
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设计与发酵特性试验被引量:7
2013年
针对目前大中型沼气工程存在原料单一及沼液沼渣处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干法发酵与湿法发酵相结合的干湿耦合厌氧发酵工艺,即畜禽粪便采用湿发酵,将湿法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与秸秆混合进行干法发酵。并研究了干湿耦合比例——沼液沼渣与秸秆比例(BRSR)及干法发酵渗滤液回流对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干比例的增加启动时间缩短、产气量增加;干法发酵的渗滤液总固体质量分数为1%以下,达到了固液分离的效果,有利于循环利用和喷淋,解决了湿法厌氧发酵沼液沼渣处理难的问题,实现了沼液的循环利用。
李文哲罗立娜窦钰程徐名汉王小伟袁虎
关键词:厌氧发酵发酵特性
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考察人工湿地处理含沼液畜禽废水的可行性,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含沼液畜禽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1.5 m3.d-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沼液畜禽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中COD、TP、TN和NH4+-N浊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21%、53.80%、55.09%和55.57%.另外,通过对人工湿地沿程的污染物变化试验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人工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
杨旭李文哲孙勇王小伟
关键词:人工湿地沿程变化
水力停留时间对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两相厌氧发酵产酸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酸相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挥发酸总量最高为1 3701.67mg/L,乙酸和丁酸之和的百分含量在80%以上,属于丁酸型发酵类型;产甲烷相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d;37d的累积产气量为926.51 L,甲烷百分含量达到73%左右;对于连续补料发酵,在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有效容积相同的情况下,产酸罐和产甲烷罐的个数比为1:2。
罗立娜李文哲王小伟徐名汉袁虎
关键词:HRT产酸产甲烷
补料频率对牛粪料液酸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不同补料频率对牛粪水解酸化特性的影响,以牛粪为发酵原料,在发酵温度为中温(35±1)℃条件下,进行半连续产酸发酵实验,补料频率分别为12、24和36 h/次。结果表明,补料频率影响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积累速度,从快到慢顺序分别为24、36和12 h/次,24 h/次组在第7天挥发酸总量积累最大;在所做实验的补料频率内不影响发酵类型,各组的乙酸与丁酸之和的百分含量均在81%以上,属于丁酸型发酵;p H值6.2左右在丁酸发酵的适宜范围,因此,24 h/次组可以为产甲烷相提供适宜底物。
王小伟李文哲罗立娜刘丹
关键词:挥发酸厌氧发酵酸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