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媛媛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术后
  • 2篇疾病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肛肠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参数
  • 1篇蛋白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胸长神经
  • 1篇胸大肌

机构

  • 9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宝鸡市人民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王媛媛
  • 3篇寇建锋
  • 1篇王贵祥
  • 1篇马鹏飞
  • 1篇刘文奇
  • 1篇杨洋
  • 1篇张云
  • 1篇于鸣

传媒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第二届中国肛...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环状混合痔术后中西多模式联合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亚甲蓝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N SA ID s)、复方角菜酸酯栓(膏)及中药肛门熏洗对环状混合痔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15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亚甲蓝组56例,联合组59例),观察联合镇痛对术后伤口疼痛评分、组织水肿、伤口愈合时间及全身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影响。结果:联合组可显著降低术后平均静息痛及肛门排便痛的V SA评分,提高镇痛满意度评分,且可降低术后局部组织水肿发生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P<0.05);两组伤口渗血、全身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状混合痔术后采用联合镇痛,效果明显确切,无不良反应。
王媛媛马鹏飞刘文奇
关键词:手术环状混合痔肛肠外科
热休克蛋白70-hom基因+2437T/C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热休克蛋白(HSP)70-hom(+2437T/C)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6例乳腺癌患者和1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CR-RFLP)法检测HSP70-hom基因+2437T/C位点多态性。结果 HSP70-hom基因+2437T/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26;χ~2=6.586,P=0.010)。按照免疫组织化学分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7,P=0.003);其他类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5,P=0.109)。结论对于陕西地区汉族人,HSP70-hom基因+2437T/C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相关,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
王媛媛艾克东寇建锋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乳腺癌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
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3-2010-05期间实施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切开、同步处理内口和部分切开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发热、疼痛等症状完全缓解,平均住院时间10.5±5.2 d,创口均甲级愈合。一次性治愈169例,因内口寻找不佳术后形成肛瘘3例,均经二次手术后治愈,随访6-12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6、8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所有患者无肛门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操作简便易行、疗程短、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王贵祥王媛媛
关键词: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
我们眼中的安氏疗法
环状混合痔发病率高,外形多变,病情不一故其治疗难点就是没有统一的切口供选择参考以致术后并发症较多。安氏疗法在解决这一难题时采用的是不全外剥内扎加芍倍注射术。本文介绍了安氏疗法的一些注意事项。
王媛媛吴昊
关键词:肛肠疾病痔疮治疗安氏疗法
文献传递
MicroRNA相关基因XP05 rs1107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XP05基因rs1107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胸肿瘤外科和安康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11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20例非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检测XP05基因rs110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基因型分布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采用OR及95% CI表示相对风险度.结果 XP05基因rs1107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6,P=0.034).按照病理类型分层,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可增加浸润性导管癌发病风险(OR=2.127,95%CI:1.105 ~4.096,P =0.022);按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分层,携带突变等位基因C可增加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发病风险(OR=2.723,95% CI:1.388 ~5.341,P=0.003).结论 XP05基因rs11077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及肿瘤转移相关.
王媛媛艾克东寇建锋熊裕民杨洋张云
关键词:微RNAS
PAHG取出同期和二期乳房再造的效果及术后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取出同期和二期乳房再造术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以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PAHG取出乳房再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结合患者需求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进行PAHG取出同期乳房再造,Ⅱ组进行PAHG取出后二期乳房再造,以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感染、肿胀和形态不佳等)、术后生命质量及自尊评分为指标对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Ⅰ组和Ⅱ组第一阶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第二阶段各项指标较第一阶段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组患者疼痛和形态不佳发生率略高于Ⅱ组,Ⅱ组包膜挛缩发生率略高于Ⅰ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和自尊评分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和自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命质量和自尊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两种PAHG取出后乳房再造术的效果和预后均良好,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自身意愿进行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孟祥海王媛媛孙超峰华振赵卓伟
关键词:乳房再造疗效术后评价
不同阶段乳腺癌患者内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乳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逐年增加并且趋于年轻化。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最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并辅助以清扫腋窝淋巴结(ALND)作为治疗的关键步骤。前哨淋巴结(SLN)是乳腺癌细胞发生转移或扩散所经过的第一站淋巴结,一般认为如果SLN没有发现肿瘤转移或扩散,可说明该区域的其他淋巴结不会发生或者发生转移或扩散的可能性极小,相反则说明肿瘤会转移。
王媛媛艾克东寇建锋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内镜肿瘤疾病腋窝淋巴结
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6例。A组行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B组行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信息、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A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B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发生率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胸大肌重度萎缩发生率、腋窝和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8周FACT-B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胸长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肿瘤控制效果未受明显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王媛媛于鸣张军朝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胸大肌
乳腺癌病灶与正常乳腺^(18)F-FDGPET-CT代谢参数差异对比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病灶与正常乳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至2019.12我院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另选取3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PET-CT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组^(18)F-FDG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结果^(18)F-FDGPET-CT与病理检查在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950),灵敏度为95.56%,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7.50%,阳性预测率为100.00%,阴性预测率为94.59%。研究组^(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中的SUVmax、MTV、TL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8)F-FDGPET-CT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好临床价值,乳腺癌病灶^(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正常乳腺有较大差异,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王警建王媛媛李娜
关键词:乳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代谢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