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7篇行波管
  • 7篇耦合腔
  • 7篇耦合腔行波管
  • 7篇螺旋线
  • 7篇KA波段
  • 5篇螺旋线行波管
  • 5篇慢波
  • 5篇慢波系统
  • 5篇毫米波
  • 3篇电子枪
  • 3篇散热
  • 3篇散热设计
  • 3篇平均功率
  • 3篇小型化
  • 2篇弹载
  • 2篇栅控
  • 2篇栅控电子枪
  • 2篇热设计
  • 2篇螺旋线慢波系...
  • 2篇宽带

机构

  • 18篇北京真空电子...

作者

  • 18篇王娟
  • 11篇苏小刚
  • 7篇吴刚
  • 7篇孟晓君
  • 5篇李紫琳
  • 4篇龚海华
  • 4篇张彦成
  • 3篇杨定义
  • 3篇李伟
  • 3篇郝保良
  • 3篇郑丽
  • 1篇杨明华
  • 1篇费娜
  • 1篇朱敏
  • 1篇吴钢

传媒

  • 13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空间电子技术
  • 1篇中国电子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平均功率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的散热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慢波系统的功率容量是制约行波管平均功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采用周期永磁(PPM)聚焦方式的耦合腔行波管更是如此。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提高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散热能力的途径以及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种可提高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散热能力的结构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热分析及磁分析。制管结果表明采用该散热结构方案的慢波系统能稳定承受1500W的电子截获功耗使整管实现2.4kW的平均功率输出。
龚海华杨定义张彦成孟晓君王娟
关键词:耦合腔行波管热设计
Ka波段耦合腔行波管注波互作用分析
2013年
对Ka波段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结构的冷特性、注波互作用进行分析。设计计算出慢波系统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利用大信号程序得到同步电压和等激励输入功率,最终获得高于300 W的输出功率。并结合实际测试情况,对比实际热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在工作频带内两者数据较为符合,从而对大信号程序进行验证,同时为工程制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娟吴刚苏小刚
关键词:耦合腔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毫米波
40~50 GHz宽带螺旋线行波管高频系统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针对40 GHz以上电磁兼容试验需求,开展了40~50 GHz宽带螺旋线行波管研制。本文主要对该行波管的高频系统进行技术研究。通过尺寸共度效应理论分析和螺旋线表面镀膜降低高频衰减技术,研究了高频率行波管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高频衰减、横向传播常数等高频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无翼片加载慢波结构、螺旋线双渐变技术和衰减器分布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宽带输出功率和电子效率,同时抑制了返波振荡。研制出的行波管在40~50 GHz范围内,饱和功率达到110 W,能够满足宽带毫米波电磁兼容试验的需求。
郑丽郝保良李紫琳李伟王娟孟晓君
关键词:毫米波宽带行波管螺旋线慢波系统
小型化Ka波段行波管快启电子枪研究
2024年
针对弹载环境中毫米波行波管快速启动要求,利用ANSYS软件模拟电子枪阴极施加热丝功率对阴极温度产生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枪温度试验,定量测定热丝功率和阴极温度的对应关系,验证温度对阴极发射的影响。在模拟和试验基础上,开展电子枪小型化结构设计,成功研制出小型化毫米波弹载行波管用电子枪,使其满足弹载环境15 s快启功能。
李伟王光强张依雨王娟郑玲丽苏小刚
关键词:电子枪小型化
大平均功率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的散热设计
慢波系统的功率容量是制约行波管平均功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采用周期永磁(PPM)聚焦方式的耦合腔行波管更是如此。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提高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散热能力的途径以及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种可提...
龚海华杨定义张彦成孟晓君王娟
关键词:耦合腔行波管散热设计功率容量
Ka波段双模螺旋线行波管的研制
2024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Ka波段双模螺旋线行波管的研制情况,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2~38GHz,工作电压为9.5kV,低模工作比为70%,峰值输出功率为150~200W;高模工作比为10%,峰值输出功率为300~400W。该Ka波段双模螺旋线行波管具有工作电压低、快速启动、可无环控工作的特点,适用于航外有源诱饵弹等多种应用场景。
王光强郑丽李紫琳王娟张依雨孟晓君李伟耿伟楠苏小刚
关键词:KA波段双模螺旋线行波管诱饵
螺旋线型Q波段高效率通信行波管研究
2025年
面向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毫米波应用的快速需求,文章详细研究了螺旋线型Q波段行波管的大功率、高效率、高增益、非线性等物理特性和设计技术。通过尺寸共度效应理论分析,研究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耦合阻抗;采用了一种双渐变技术,在提高电子效率的同时兼顾高增益和良好的非线性指标;采用了主衰减,输入副衰减和切断的设计方法,有效抑制了返波振荡,以使行波管稳定工作;在互作用后电子能谱分析基础上,设计出一种五级降压收集极,收集极效率达到90%,促进了行波管总效率的提高。采用以上设计方法研制了2种Q波段螺旋线通信行波管,具体测试结果为,A型大功率行波管,Q波段(带宽2GHz),输出功率达到125W,饱和总效率达到57%,饱和增益45dB,相移小于49°,重量460 g;B型小型化行波管,Q波段(带宽4.5 GHz),饱和功率65 W,饱和总效率55%,饱和增益46 dB,相移小于45°,重量350 g。两种螺旋线型Q波段行波管满足了通信的高效率、高线性度、高增益、小型化等综合指标要求,测试参数超过公开报道的最新产品,展现出极佳的综合性能。文章所提出的设计方法为Q波段及更高频段螺旋线通信行波管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郑丽郝保良王娟张彦成李紫琳王光强陈然耿伟楠徐光张丽霞
关键词:毫米波通信行波管大功率小型化
50 GHz高效率螺旋线通信行波管研究
2022年
针对50 GHz通信行波管高通量卫星上行链路的应用背景,通过仿真计算和样管试制对Q/V波段螺旋线行波管总效率和线性工作效率的提升开展技术研究。在确定行波管电参尺寸、电子注互作用后,采用三级降压收集极,在收集极电子入口处设计“偏心”带“挡板”结构,实现电子注能量回收并抑制返流,研制出总效率优于40%、饱和输出回退6 dB效率优于20%的50 GHz螺旋线行波管。
苏小刚李紫琳郝保良郑玲丽王娟孟晓君
关键词:螺旋线行波管
Ka波段800W耦合腔行波管研制
本文主要介绍了Ka波段800 W耦合腔行波管的设计与研制,测试表明在等激励条件下,900 MHz带宽内脉冲输出功率达到800 W以上,带内总效率超过30%。
王娟吴刚苏小刚
关键词:KA波段行波管耦合腔
大平均功率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的散热设计
慢波系统的功率容量是制约行波管平均功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采用周期永磁(PPM)聚焦方式的耦合腔行波管更是如此。本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提高耦合腔行波管慢波系统散热能力的途径以及可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一种可提...
龚海华杨定义张彦成孟晓君王娟
关键词:耦合腔行波管热设计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