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垚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化
  • 5篇物质文化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研究方法论
  • 1篇摇滚
  • 1篇摇滚乐
  • 1篇药性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游戏
  • 1篇杂合性
  • 1篇政治
  • 1篇人类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命
  • 1篇身体
  • 1篇生命
  • 1篇时代强音
  • 1篇受众
  • 1篇受众心理
  • 1篇数码

机构

  • 1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1篇王垚
  • 7篇张进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学周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象学视域下的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现象学是物质文化研究重要的理论资源。胡塞尔的口号"面向事物本身"开启了现象学对"存在"、"物"、"物性"等问题的探讨。海德格尔对物的分析经历了从"上手物"和"在手物"到后期天、地、神、人的物之聚集的转向。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探讨了身体间的以及身体与生活世界的可逆性的互联关系。贯穿现象学运动的生活世界理论推动了现象学在物质文化研究领域的发展。物质文化研究继承了现象学突破主体/客体二元论的立场,倡导"回归到物",重新考察多元的物质文化中人与物的多维互动关系。
张进王垚
关键词:物质文化现象学物性身体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在当前蔚成风气的物质文化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枢纽,也是物质文化研究诸分支思想交汇和方法分野的场域。商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概念,也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心所在。从马克思对作为客体的商品的生产-消费分析到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商品/客体与人的二元对立关系不断突显,伯明翰学派的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研究转向,视商品消费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为物质文化研究的兴起铺平了道路。物质文化研究重新思考人与物、物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确立人与物和谐共存的新观念,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路径上的演进及其思想成果作为物质文化研究者批判的对象和继承的先驱,深刻地塑造了当前物质文化研究的思想面貌和方法范式。
张进王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物质文化
技术的嵌入性、杂合性、药性与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技术和技术物是当代哲学、艺术和文化研究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有关当前技术与文化状况的分析和评估方面,唐·伊德、唐娜·哈拉维、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研究富有启发。伊德分析了技术与人的多重关系并强调技术-文化的"嵌入性";哈拉维的赛博格理论突破了人/非人的界限,突出技术带来的身体跨界为人类所开启的新的可能性;斯蒂格勒指出技术的"药性"一方面毁坏文化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则催生了社会联系和人的多样化存在。物质文化研究探讨人与物的复杂关联以及"与物为春"的共存境遇,如上有关技术物的嵌入性、杂合性和药性的剖析,是物质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维度。
张进王垚
关键词:物质文化嵌入性药性
物的社会生命与物质文化研究方法论被引量:17
2017年
商品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80年代,文化人类学领域开启了"物的社会生命"和"物的文化传记"研究,追踪物在社会文化中的"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轨迹。物在不断商品化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不断转换也意味着物作为"行动者"对文化秩序和人的社会生活的介入,从而形成一种"价值的政治"。以阿尔君·阿帕杜莱和伊戈尔·科比托夫为代表的物的社会生命研究体现出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人与物的共生关系,为物质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张进王垚
关键词:物质文化
摇滚文化的意识形态研究
2013年
摇滚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风靡全球,成为有影响力的亚文化分支。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赋予"摇滚"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作为亚文化的一种。摇滚文化抵抗着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商业的操纵下,摇滚文化逐渐丧失其意识形态功能。
王垚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美育“当代性”价值研究
2024年
在当代社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美育带来了诸多新的可能性和机遇。美育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在“当代性”的视野中重新诠释其学科特性、实践方法与价值内涵。从席勒到蔡元培,现代美育观念的基本价值和目的乃使人完善。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美育理论和实践不能仅通过用新概念、新术语概括和解释新技术、新现象,更应重审“何以为人”这一美育根本性问题的新内涵,阐释审美感知与自由游戏在人的完善层面的重要意义。
王垚
关键词:美育人工智能感知后人类
新世纪文论:从文本间性到事物间性被引量:8
2017年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本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的轴心概念。随着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演进,文本主义逐渐占据理论中心。与之联袂而行的文本间性和"文本巨无霸"理论聚焦于语言、符号、话语,致使其忽略现实事物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20世纪末期,文学理论"回归事物"的思潮和物质文化研究的崛起引发了从"文本间性"到"事物间性"的范式转换。"事物间性"概念建立在反思文本主义的基础上,旨在调解长期以来语言/事实、人/物、心/身的分裂状态,重新考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事物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张进王垚
关键词:物质文化文本间性
论丹尼尔·米勒的物质文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回归到物"的思潮,物质文化研究日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焦点。丹尼尔·米勒的物质文化研究从消费入手,认为大众消费是属于人类行为的小写的创造,是当代人创造自己专属的私人生活的主要方式,具有抵抗主流意识形态操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费并不一定就是有益的,但也不应该被认为是低级的;物质文化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设标准,关照寻常物,聚焦被忽略之物,摒弃那种以人为主体的归类研究;从小群体或个体的日常生活出发,考察人与物的亲密的互构关系是米勒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主旨。在米勒看来,物质文化研究最关注的就是物是如何融入人的生活并使人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秩序的,譬如数码的物质性。丹尼尔·米勒从消费的创造性、事物与人的亲密关系以及数码人类学等三个方面展开其物质文化研究,旨在突破主客二元系统,从人性的视角转向物性的视角,扭转物的次级的、从属的、卑下的地位。从人类学到文化研究,米勒的研究既体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性,对国内开展物质文化研究深有裨益,但也有着理论系统性缺乏的局限。
张进王垚
论文学消费的物质性被引量:1
2017年
文学消费是文学的物质性研究视域下的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学作为物的文化传记,可以看出在大规模的商品化、货币化的消费社会,文学经历了"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的过程。文学消费活动发生在多个子系统中:一般物性商品的系统、物质性"商品符号"系统以及物质性语言符号系统。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不应是高低等级制的关系,而是一种"域化"与"解域"的复杂关联。
张进王垚
关键词:文学消费物质性文学接受
“嚎叫”之后的时代强音——探析金斯堡对鲍勃·迪伦创作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金斯堡和鲍勃·迪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文化的标志,一个是"垮掉的一代"的桂冠诗人,一个是摇滚乐的灵魂人物。金斯堡的创作影响了包括鲍勃.迪伦在内的一大批创作者。从创作形式和技法、作品风格和意境、思想和精神追求等三方面分析金斯堡的诗歌对鲍勃·迪伦歌词创作的影响。和金斯堡一样,鲍勃.迪伦极大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
王垚
关键词:鲍勃·迪伦摇滚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