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辰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脏
  • 2篇细胞
  • 2篇囊肿
  • 2篇膀胱
  • 1篇凋亡
  • 1篇凋亡指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淋巴管瘤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源
  • 1篇血小板源生长...
  • 1篇血小板源性
  • 1篇血小板源性生...
  • 1篇血小板源性生...
  • 1篇盐霉素
  • 1篇移行细胞
  • 1篇移行细胞癌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化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王一辰
  • 5篇王志平
  • 3篇王家吉
  • 2篇岳中瑾
  • 2篇段建敏
  • 1篇李晓鸣
  • 1篇左陵君
  • 1篇钟甘平
  • 1篇钟甘平
  • 1篇包军胜
  • 1篇王丽
  • 1篇王晶宇
  • 1篇张向波
  • 1篇钟甘平
  • 1篇董治龙
  • 1篇秦大山
  • 1篇拜刚
  • 1篇刘国栋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盐霉素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探讨盐霉素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侵袭转移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MTT法检测盐霉素对肝癌HepG2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增殖的影响;利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微丝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技术获得盐霉素作用下F-actin细胞骨架的形态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盐霉素对HepG2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盐霉素对HepG2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盐霉素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而盐霉素对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经过盐霉素(1μmol/L和4μmol/L)处理的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F-actin为基础的微丝骨架结构发生紊乱。盐霉素(4μmol/L和8μmol/L)还可明显下调MMP-2、MMP-9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这些结果提示,盐霉素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MP-2、MMP-9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有关。
王晶宇王一辰王丽王志平
关键词:盐霉素肝癌细胞增殖体外实验
两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MainzⅡ和回肠原位膀胱两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8月至2005年5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其中1例用腹腔镜行膀胱全切)21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行可控性回肠原位膀胱术...
包军胜岳中瑾王志平段建敏王家吉左陵君钟甘平王一辰泰大山
关键词:可控性尿流改道疗效比较乙状结肠
文献传递
肾上腺皮质囊肿1例
2004年
王一辰钟甘平王家吉拜刚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囊肿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ftved growth factor,PDGF)系统,包含4个亚型(PDGF—A、B、C、D)和2个受体PDGFR—α、β。PDGF在绝大多数肾脏细胞都有表达,调节众多病理生理事件,如促进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产生抗炎因子和炎症介质前体;提高组织渗透性;调节血流动力学等。几乎只要有PDGF组成表达发生改变就会导致人类肾脏疾病。对PDGF的组成、信号转导、在肾脏的分布及表达、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一辰王志平
关键词:肾疾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丙戊酸镁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组蛋白乙酰化作为一种后生变化在肿瘤领域被广泛研究。组蛋白乙酰化的异常可以引起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同时使控制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停滞、分化、凋亡等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发生失调。丙戊酸,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许多...
王一辰
关键词:丙戊酸膀胱肿瘤乙酰化凋亡指数
文献传递
表阿霉素加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表阿霉素 (EPI)和卡介苗 (BCG)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方法  4 4例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 (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分为两组 :①EPI加BCG组 (2 4例 ) :术后 1周内单次EPI膀胱腔内灌注 ,第 2周后开始定期BCG膀胱腔内灌注。②单用BCG组 (2 0例 ) :术后 1周内开始单用BCG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 结果  4 4例术后随访 2 4个月 ,单用BCG组 3例分别于术后 5、9、12个月复发 ,复发率 15 % (3/ 2 0 )。EPI加BCG组未见复发 ,χ2 检验 ,P <0 .0 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反应和并发症。 结论 EPI早期单次膀胱内灌注加BCG定期膀胱内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不明显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向波王志平段建敏王家吉秦大山岳中瑾王一辰刘国栋
关键词:表阿霉素卡介苗膀胱灌注膀胱癌
肾脏巨大血管淋巴管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男,49岁。2000年5月4日B超检查示右肾囊性肿物,约10cm×8cm。B超定位下行右肾囊肿穿刺,抽出约250ml淡黄色液体。
董治龙钟甘平王志平李晓鸣王一辰
关键词:血管淋巴管瘤肾脏肾囊肿穿刺囊性肿物B超定位黄色液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