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小兵

作品数:121 被引量:1,802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4篇盆地
  • 94篇鄂尔多斯盆地
  • 42篇延长组
  • 33篇储层
  • 27篇油层
  • 22篇延长组长
  • 20篇致密
  • 18篇砂岩
  • 18篇孔隙
  • 17篇致密砂岩
  • 16篇油层组
  • 16篇三叠
  • 14篇成岩作用
  • 12篇地质
  • 12篇页岩
  • 11篇页岩油
  • 10篇成藏
  • 9篇三叠系
  • 9篇勘探
  • 9篇孔隙结构

机构

  • 113篇中国石油天然...
  • 6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2篇长江大学
  • 11篇西北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长庆...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成都北方石油...

作者

  • 121篇牛小兵
  • 57篇梁晓伟
  • 41篇冯胜斌
  • 38篇尤源
  • 21篇王成玉
  • 20篇徐黎明
  • 18篇辛红刚
  • 15篇付金华
  • 14篇王芳
  • 13篇淡卫东
  • 11篇罗顺社
  • 11篇李卫成
  • 10篇王海红
  • 9篇李士祥
  • 9篇韩永林
  • 9篇郝炳英
  • 8篇张居增
  • 8篇郑荣才
  • 7篇李廷艳
  • 7篇叶博

传媒

  • 13篇低渗透油气田
  • 12篇岩性油气藏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石油学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石油科技论坛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14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1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不同类型成岩相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以及试油试采资料,深入分析了超低渗储层成岩相及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其生产动态.结果表明:优势成岩相主要有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相、长石溶蚀+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相、长石溶蚀+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等.不同类型成岩相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相孔喉比高且配位数高,试采初期日产液低,含水率低且稳定,稳产周期较长;长石溶孔+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孔喉比高且配位数低,试采初期日产液高,含水率高且上升较快,稳产周期较短.
师调调孙卫何生平牛小兵李廷艳尹红佳
关键词:长6储层成岩相微观孔隙结构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2优质储集层成因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2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8.8%,平均渗透率为0.64×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储集层物性变差主要原因,碳酸盐胶结作用促使储集层物性进一步变差。尽管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差,但在普遍低孔低渗背景下仍发育相对高孔渗的优质储集层。对优质储集层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优质储集层的典型特征,统计表明:优质储集层的塑性组分含量较低,孔隙类型以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小孔—中细喉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优质储集层成因机理。研究认为: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高能厚层砂体有利于优质储集层发育,相对低的塑性组分含量和绿泥石环边胶结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溶蚀作用是次生孔隙形成的最主要成岩作用。
徐黎明李志成梁晓伟纪友亮牛小兵叶博郝炳英马继业尤源
关键词:低孔低渗溶蚀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藏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技术
冯胜斌韩永林牛小兵周树勋王成玉黄锦绣辛红刚王秀娟梁晓伟王芳赵爱彬张三李廷艳雷启鸿
该项目属石油、天然气科学技术领域,项目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油藏富集规律及高效开发技术攻关研究,主要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3期发育南部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的新认识,明确了盆地西南部长3沉积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被引量:41
2014年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微图像拼接(MAPS)等测试新技术结合常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具有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孔隙连续分布的特征,大于2μm的微米级孔隙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颗粒间充填胶结物质剩余的各尺度残余粒间孔及溶蚀形成的各尺度溶蚀孔隙是最重要的孔隙类型;致密油储层各尺度孔隙连通性较好,可以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及渗流通道;深湖细粒沉积及后期强压实、强胶结及强溶蚀为主的成岩作用是现今长7致密油储层微孔隙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由于具备源储近邻或互层配置及异常高压驱动优势条件,致密油储层微孔隙中形成了富集石油的特征。
尤源牛小兵冯胜斌王芳王成玉李卫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意义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具相对高孔低渗特征,孔隙类型复杂,常规的测试技术无法识别和表征储集空间特征。通过对长7致密油储层的核磁共振测试和研究,表明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孔径分布范围宽,储层中大孔、中孔、小孔、微孔及纳米孔隙类型均发育,且孔径分布范围、孔隙类型和主体孔隙类型受储层致密程度的控制作用明显;长7致密油储层大孔隙至纳米孔孔隙均含油,且微孔至纳米孔隙含油饱满。长7致密油储层微孔、纳米孔孔隙类型的识别及其含油的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冯胜斌牛小兵刘飞张居增郝炳英郑庆华甄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特征核磁共振技术
国外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及其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2012年
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关键问题。国外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开发了新技术,获得了新认识,对致密油工业开发起到了助推作用。我国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需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突破常规,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基础问题。介绍了国外在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面采用的新方法及取得的认识,分析了致密油储层基本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难点,初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尤源牛小兵辛红刚冯胜斌宋娟毛振华张丹丹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孔隙结构数字岩心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伊利石成因初探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粒度细,物性差。最主要的黏土矿物为伊利石,占填隙物总量的60%。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襄体测试等分析资料,探讨了伊利石的产状、成因,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认为:伊利石呈片状、蜂巢状和丝缕状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原生沉积所带来:第二种为早期形成的蒙皂石转化而来:第三种是由钾长石溶蚀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高岭石的伊利石化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其形成的长石溶孔是该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长石溶孔发育区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
王芳牛小兵梁晓伟李卫成李廷艳刘晓英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伊利石
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常规物性、X 衍射等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长8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孔隙结构、物性及成岩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套储层具有低石英、高长石、高岩屑含量的岩石...
王维斌牛小兵王永宏马文忠任瑞清李成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影响因素
陆相致密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例被引量:103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长7沉积期西南陡、东北缓的湖盆底形和活跃构造条件有利烃源岩及储集岩沉积与分布;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充足油源;大规模沉积砂体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储集条件;发育的构造裂缝是形成致密油的有利运移通道;盆地稳定的沉积及构造演化为致密油区提供良好保存条件。长7段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1有效源储配置和持续充注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2密集发育的微小孔隙是致密油富集的前提;3持续强大的石油充注控制致密油富集高产。
杨华梁晓伟牛小兵冯胜斌尤源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相对高渗储层特征及分布控制因素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_2为例被引量:22
2017年
为了阐明致密砂岩中相对高渗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_2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岩心观察为基础,综合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物性分析、恒速压汞、微米-CT扫描、C-O同位素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分析了长8_2储层差异致密化的成因和相对高渗储层的形成条件,认为致密储层主要发育在低能、薄层砂体中,储层压实作用强烈,压实作用使原始孔隙度大大降低,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进一步变差.三角洲前缘高能、厚层河道砂体是研究区相对高渗储层形成的优相基础,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利于粒间孔隙的保存,是相对高渗储层原生孔隙保存的关键,长石溶蚀作用有助于相对高渗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8_2储层为低孔致密储层,孔隙度大多小于10%,渗透率小于1mD.长8_2低渗致密背景下发育相对高渗储层,高渗储层具有较低的塑性组分含量,绿泥石环边胶结物百分比一般小于7%;孔隙类型以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溶孔为主,喉道半径大于1μm,孔喉连通性好.
周勇徐黎明纪友亮牛小兵车世琦尤源李志成
关键词:储层质量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