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高海拔寒区隧道水热力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 2025年 在高海拔寒区,隧道病害严重威胁着道路的行车安全。本文利用现场试验获得的大量监测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某高海拔寒区隧道的气候特征及温度场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水-热-力耦合冻胀模型,同时,采用COMSOL数学模块中的系数型偏微分方程和固体力学模型进行水热力数值模拟,利用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寒区隧道工程的水热力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外界气温与隧道温度之间具有强相关性,离洞口越近,两者之间响应越强;气温对隧道径向温度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衬砌和浅层围岩,对深层围岩温度影响较小且相对滞后;隧道洞口段衬砌和路面冻害严重,在冷季,隧道仰拱处的含冰量和边墙处的混凝土二衬应力达到最大值;此外,气象要素、衬砌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是引起高海拔寒区隧道洞口段冻害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高海拔寒区隧道的水热力作用机理,可为寒区隧道工程的设计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潘振华 包卫星 郭强 车博文 卢汉青关键词:寒区隧道 气候特征 水热力耦合 数值模拟 关于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加固技术及理论的探讨 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燃烧过程、燃烧结果,不燃物的变形条件、变形过程、残留特征,建筑物及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耐火极限、火灾特征,现场实际的火场分布、发展过程、灭火过程等对火灾进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结构提出了具体... 潘振华关键词:火灾 建筑结构 文献传递 剪切斜裂缝发生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实验研究 2006年 为了研究已有剪切斜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效果的影响,探讨带斜裂缝钢筋混凝土梁的有效抗剪加固构造措施,先后采用有间隔外包钢箍及全面包裹薄钢板的方法对一批已出现剪切斜裂缝的梁进行加固后静载破坏试验。结果表明在几乎同样的耗钢量条件下采用全面包裹薄钢板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裂缝梁的承载能力及刚度、并使其破坏形态发生改变。 潘振华 杨炳成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 关于穿透性非结构性裂缝对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影响的新观点 被引量:2 2008年 如何评估带穿透性非结构性裂缝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是结构检测鉴定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构件接缝与穿透性非结构性裂缝实际工作状态的相似性,对已有构件接缝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现行规范中带裂缝构件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存在的缺陷。其成果有助于对规范相关条文的进一步完善。 潘振华 杨炳成 王庆霖关键词:裂缝 接缝 承载能力 混凝土结构 关于粘钢加固中压条锚固作用的讨论 被引量:1 2006年 借助弹性地基梁的既有研究成果,分析了抗弯加固时U形箍板对板底钢板的锚固作用及抗剪加固时钢板压条对U形箍板的锚固作用;给出的锚固承载力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潘振华 杨炳成 陆建勇关键词:抗剪加固 抗弯加固 压条 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演化规律——以黑恰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1 2024年 为研究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青藏高原西北部喀喇昆仑高山区的黑恰隧道为依托工程,首先,在现场建立包括气象要素在内的寒区隧道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提出考虑湍流对流传热和热传导作用下的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利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讨论铺设保温层前后隧道温度场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距进口0~270 m隧道受到冻融作用影响,洞内气温与衬砌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隧道洞内气温对隧道径向温度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衬砌和浅层围岩;3)在最冷月平均气温方面,不同类型寒区隧道温度大小关系为特高海拔<高纬度<高海拔,在最大冻结深度方面,不同类型寒区隧道最大冻结深度大小关系为特高海拔>高纬度>高海拔;4)铺设保温隔热层后,保温层对衬砌与围岩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潘振华 包卫星 卢汉青 车博文 尹严关键词:寒区隧道 温度场 基于巴西劈裂与扫描电镜的板岩冻融损伤试验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板岩抗拉强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以饱和炭质板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周期的冻融循环试验,然后采用巴西劈裂试验与扫描电镜试验,分析板岩试样冻融力学性能变化与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板岩固体质量逐渐减小,饱和质量先缓慢增加后迅速递减,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板岩受荷破裂面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板岩基质间胶结作用降低,孔隙结构连通、扩展,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增大,破裂面分形维数逐渐增大,板岩冻融损伤变量逐渐增大,冻融循环50次后,板岩试样冻融损伤程度约为39%。 郭强 卢汉青 车博文 潘振华关键词:炭质板岩 冻融损伤 扫描电镜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特征和碳减排模式研究 2023年 为揭示超长隧道建设过程中污水处理全过程碳排放特征,以乌鲁木齐至尉犁段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法、过程分析法、污染物参数归一化方法,建立污水处理全过程新型混合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碳排放足迹,将污水处理全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21—2022年天山胜利隧道隧址区污水处理全过程总碳排放量为4242.43 tCO_(2)eq,排放量强度约为1.17 kgCO_(2)eq/t;其中,电耗、去除BOD5、物耗、去除TN、污泥外运处置等过程碳排放量占比分别为85.3%、11%、2.1%、1%、0.6%;通过提升出水水质标准、污泥再利用为土壤肥料开展节能减排,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15.6%,碳减排效益明显。 尹严 包卫星 卢汉青 张智勇 车博文 潘振华 林旭辉关键词:特长隧道 碳排放 污水处理 基于改进HRNetV2的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检测方法 2024年 针对修建在高寒区的隧道衬砌存在的所处环境恶劣、冻害频发、衬砌图像干扰因素多、冻害目标尺度不一致及传统人工目视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且成本昂贵等问题,提出了基于HRNetV2的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检测方法。首先以HRNetV2为基础模型,提出改进模型,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结合迁移学习的知识,在结构中引入注意力机制以加强模型对于冻害特征的学习能力,并使用Focalloss作为损失函数以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为验证改进后模型的性能,使用高清摄像头采集高寒区隧道衬砌冻害图像,经过裁剪及数据增强等手段,建立一个包含2800张图像的冻害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冻害数据集上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可达到89.05%,相比原始模型提升了5.41%,在面对复杂形态冻害时展现出较好的鲁棒性,可直接应用于高分辨率原图;且在综合性能上优于DeeplabV3+、U-Net、PSPNet三种模型。所提方法可准确、安全地实现衬砌冻害智能检测,可为高寒区隧道智能化运维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郭强 车博文 包卫星 包卫星 潘振华关键词:公路隧道 跨裂缝粘钢抗剪加固作用机理试验研究 2006年 为研究跨裂缝粘钢加固对裂缝截面抗剪能力的提高幅度及内在作用机理,探讨跨裂缝粘钢抗剪加固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12根短梁的直剪破坏试验研究,以粘贴位置、端头锚固条件、裂缝界面状况为主要相关因素,对跨裂缝粘钢加固混凝土构件裂缝截面的抗剪承载力、抗剪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 潘振华 王转英关键词:裂缝 粘钢加固 抗剪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