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慧
- 作品数:24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高产优质杂交糯稻黔糯优88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 2020年
- 为探索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增产因素和高产途径,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黔糯优88的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整理,分析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黔糯优88的产量与其余8个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全生育期与产量关系密切,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实粒数和千粒重次之。在黔糯优88推广应用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同时注意其与实粒数及千粒重之间的协调,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 王珍珍甘雨郭慧杨占烈向关伦郝留根张宏伟潘建慧黄宗洪
- 关键词:农艺性状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与温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在贵阳对 8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间期为 10~ 15d的分期播种 ,以套袋自交结实性作为育性考查指标 ,结果所有核不育系都有稳定不育期和可育或部分可育期表现 ,且育性转换明显。稳定不育期的长短因不育系不同而有差异 ,范围在 5~ 33d。自交结实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 ,所有不育系都在幼穗发育的一定阶段内对温度表现敏感 ,大多数不育系的温度敏感时期在抽穗前 7~ 2 4 d,培矮 6 4 S在抽穗前 17~ 30 d。不同不育基因供体来源的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时期和持续时间长短存在着差异 ,同一不育基因供体来源的不同不育系之间 。
- 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潘建慧
- 关键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育性转换
- 恢复系4761及其配组Ⅰ优4761的耐寒性被引量:4
- 2002年
- 通过高海拔地区自然低温胁迫条件对三系杂稻恢复系 4 761及其配组组合 优 4 761的自交结实率的分析 ,探讨了 4 761及其配组组合 优 4 761在扬花授粉期的耐寒特性 ,讨论了中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耐寒性组合 ,有利于降低异常低温年份导致水稻减产的风险 ,从而保证水稻高产稳产 ,稻农增产增收 。
- 黄宗洪陈锋向关伦潘建慧杨占烈甘雨
- 关键词:配组耐寒性杂交水稻结实率
- 水稻不育系紫ⅡA的选育被引量:4
- 2007年
- 紫ⅡA是从贵州大学农学院引进的紫叶性状标记水稻,与珍汕97 B杂交的中间材料,再与Ⅱ-32 B杂交和回交转育而成的紫色性状标记不育系。紫ⅡA的叶片、叶鞘、枝梗、叶耳、叶舌、颖尖、柱头均为紫色,内外颖成熟时呈黄色,糙米种皮白色。在田间苗期的第一片完全叶全展,叶色即为紫色。与绿叶恢复系杂交,杂种F1为绿色,利用这一特性在苗期即可鉴别和剔除杂交稻种子中混杂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可实现快速鉴定和提高杂种纯度。紫ⅡA的不育性、开花习性、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均与Ⅱ-32 A近似。该不育系于2005年9月通过贵州省技术鉴定。
- 向关伦黄宗洪杨占烈潘建慧唐宇鹏甘雨
- 关键词:杂交水稻不育系紫叶标记选育
- 水稻产量性状QTL研究进展
- 2018年
- 为深入理解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促进水稻产量性状QTL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从QTL初定位群体、QTL验证与分解等方面进行总体概述;对当前水稻主要产量性状的QTL定位、验证与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根据已验证和克隆的水稻产量性状QTL的遗传效应,提出这些QTL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方向。
- 郝留根张宏伟杨占烈甘雨郭慧向关伦潘建慧龚大琨
- 关键词:水稻产量性状多效性
- 水稻披叶标记性状遗传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将具有叶片为披叶性状的水稻与正常直立叶片的水稻进行遗传试验 ,对其杂种 F1、F2 及 B1F1的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 :披叶性状对直立叶性状为隐性 ,受一对基因控制。
- 杨占烈黄宗洪向关伦甘雨潘建慧
- 关键词:标记性状水稻
-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生育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 2 136 S在贵州省 3个不同生态点的生育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 4月 10日至 5月 30日期间播种 ,有效积温基本稳定 ,播种期与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呈极显著线性关系 ,由此建立了2 136 S播期与播始历期和播期与主茎叶片数的两种线性回归方程 ,并讨论了其在 2 136 S繁殖。
- 甘雨黄宗洪向关伦潘建慧杨占烈葛必庆陈文强
- 关键词:生育特性两用核不育系籼稻
- 贵州中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安全生产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食作物,其产量历来居各类粮食作物之首.全省约有70%以上的人口是以稻米为主食,水稻生产安全与否,对于促进全省粮食总量的增长,保障全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贵州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力争粮食产量恢复到1 100万t以上".贵州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落后,气象灾害频繁,仅2002年全省因秋风影响受灾人口达849万人,受灾面积43 000 hm2,造成粮食减产达134万t,直接经济损失达28.2亿元[1] .2002年中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受"秋风"影响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视"秋风"对杂交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贵州中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安全生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陈锋黄宗洪罗德强杨占烈甘雨向关伦潘建慧
- 关键词:安全生产灾害性气候种子处理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贵州不同生态点的育性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在省内3个不同生态地区,对7个两用核不育系的分期播种的育性观察试验表明,核不育系不育期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随海拔增高由长变短;可育期内繁种结实性是随海拔增高由低到高。因此,可采取低海拔地区制种、高海拔地区繁种的方法利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同时,提出了参试不育系在贵州省的适用范围和繁制种措施。
- 向关伦黄宗洪陈文强陈文强李育生潘建慧
- 关键词:两用核不育系不育性可育性水稻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再生复育及利用评价被引量:6
- 2000年
- 对几个籼型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分期播种 ,考察了再生稻与头季稻同期抽穗的育性差异。再生稻繁种试验结果表明 :在短日 (低于 13h)、低温 (2 3°C以下 )条件下 ,再生稻的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率都明显高于头季稻 ,可克服籼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困难 ;用割茬再生方法进行繁种 ,培矮 6 4 S结实率达 4 5%以上 ,36 0 S可达 6 0
- 向关伦黄宗洪潘建慧杨占烈
- 关键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