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娣
- 作品数:24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丽水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酰半胱氨酸在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前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对胃镜视野清晰度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检查前分别给予乙酰半胱氨酸片600mg+碳酸氢钠片2 g+西甲硅油乳剂30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ml(A组)、西甲硅油乳剂30 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B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C组)。记录胃镜操作时间、统计分析胃镜视野清晰度评分总分、微小病灶分析和病理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 3组胃镜检查再冲洗例数和胃镜操作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B组、C组的胃镜视野清晰度总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底、胃体、胃窦部位视野清晰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食管、贲门、胃角、十二指肠视野清晰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3组糜烂、凹陷、溃疡、息肉样增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但是红斑和出血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组、B组、C组癌前病变(萎缩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现率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3组早期癌发现率比较虽然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组受试者均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胃镜检查前给予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有效改善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提高微小病灶的发现率,减少早期癌的漏诊率,改善患者耐受性;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练庆武杨上文叶斌何伟莉叶淑芳潘俊娣汪剑波
- 关键词:利多卡因乙酰半胱氨酸西甲硅油胃镜检查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收治的SAP患者作为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作为MAP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全部入选对象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收集入选对象血清标本检测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IL)-6、IL-8的水平。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BISAP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SIRS评分)评价SAP的病情,采用28 d生存情况评价SAP患者的短期预后。结果 SAP组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及血清DAO、D-L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MAP组(均P<0.05)。SAP组中肠道菌群失调患者的血清DAO、D-LA、TNF-α、HMGB-1、IL-6、IL-8水平及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SIRS评分、28 d累积病死率均高于肠道菌群正常患者(均P<0.05)。结论 SAP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及其代谢产物的大量释放会造成病情加重、炎症反应激活及预后不良。
- 徐跃元杨上文潘俊娣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病情
- 汉唐时期脾胃学说内容和特点的评价
- 脾胃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汉唐时期作为脾胃学说的奠定时期,在脾胃学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汉唐时期脾胃学说的梳理与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汉唐时期脾胃学说已基本成形,其雏形...
- 潘俊娣钦丹萍
- 关键词:汉唐时期
- 文献传递
- 生大黄水浸液灌胃、芒硝外敷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生大黄水浸液灌胃、芒硝外敷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腑实热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SAP腑实热结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大黄水浸液灌胃与芒硝外敷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淀粉酶(AMS)、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AMS、DA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AMS、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生大黄水浸液灌胃联合芒硝外敷治疗SAP腑实热结证,可缓解胃肠损伤,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 王三丽廖玉麟叶关娣潘俊娣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灌胃芒硝外敷二胺氧化酶
- 抗人原肌球蛋白亚型5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中,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炎症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初步研究发现,人类原肌球蛋白亚型5(hTM5)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细胞的一种抗原,可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产生相应抗体,除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外,还参与T、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 潘俊娣钦丹萍审阅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反应
- 防脱落腹腔穿刺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脱落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外侧开设有多组流孔,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
- 潘俊娣
- 替吉奥联合卡培他滨对胆囊癌患者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在胆囊癌患者中表达异常,本研究通过研究替吉奥联合卡培他滨对胆囊癌患者炎性因子和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治疗机制。方法将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胆囊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口服治疗,1.5 g/m^2,2次/d,试验组加用替吉奥口服治疗,50 mg/m^2,2次/d,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情况和毒副反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炎性因子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52.38%(22/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3%(14/42),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肿瘤控制率为78.57%(33/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2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T细胞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胆囊癌患者疗效较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施骅潘俊娣叶斌
- 关键词:胆囊癌卡培他滨淋巴细胞功能
- 一种改良的胃镜咬口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胃镜咬口器,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口,所述连接槽口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接壳体,所述内接壳体外壁处套接有外接壳体,所述外接壳体远离连接槽口的一端与内接壳体的...
- 潘俊娣叶斌施骅蓝延美江吴霞
- 通腑泄热愈瘅汤在急性胰腺炎腑实热结证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 2024年
-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和血清淀粉酶升高等为特征,随着生活及饮食的变化,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AP若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转变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1-2]。
- 叶关娣潘俊娣李旻玥
- 关键词:通腑泄热急性上腹痛消化系统疾病黄疸病死率恶心呕吐
- 生长抑素联合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以探索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6月来丽水市中心医院治疗符合纳入条件的恶性肠梗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常规组15例,生长抑制组15例,低剂量动脉灌注化疗组15例以及生长抑素加低剂量动脉灌注化疗组15例。比较4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症状缓解的持续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表明含生长抑素组的胃肠减压量和症状缓解时间都明显优于常规组。尤其是症状缓解时间上要明显快于常规组和动脉灌注化疗组(P〈0.05);动脉灌注化疗组和生长抑素+动脉动脉灌注化疗组在生存时间和症状缓解的持续时间上,都明显优于常规组和生长抑素组(P〈0.05)。结论 在恶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生长抑素有利减少胃肠减压量,快速缓解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有助于提高恶性梗阻的症状缓解的维持时间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联合生长抑素和腹腔动脉灌注化疗有利于短时间缓解症状的同时延长症状缓解时间间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 傅丽霞汪剑波叶斌潘俊娣刘央央赵中伟
- 关键词:生长抑素恶性肠梗阻动脉灌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