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立娜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疗效评价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及疗效。方法 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估营养状况。营养支持分2组: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治疗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综合治疗+肠内营养。监测0-4周营养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0%以上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综合治疗+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案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及营养治疗指标效果好,显效率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综合治疗的同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最好,应鼓励患者适量进食。
- 王艳梅朱建华李楠吴凯翟俊山沙立娜
- 关键词:营养支持溃疡性结肠炎营养评估
-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重症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内镜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术后并发中、重度结肠炎内镜、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分析总结12例接受骨髓移植术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的内镜下表现资料。结果4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的1~57d并发不同程度中、重度结肠炎,肠镜和病理活检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或上皮层坏死脱落,肠腔正常结构消失,直、结肠多发性溃疡,见较多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未见巨细胞病毒(CMV)包涵体和巨细胞,诊断为结肠aGVHD。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其中3例予FK506、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2例出现血CMV抗原血症,给予更昔洛韦/磷甲酸钠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并发aGVHD所致结肠炎,诊断有赖于肠镜和病理活检并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 李楠沙立娜朱建华黄俊施兵
- 关键词:骨髓移植异基因移植物抗宿主病
- 伪膜性肠炎内镜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伪膜性肠炎(pseudr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为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该病多发生于老年、重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病情较严重,处理不当则病死率较高。以往的报道大部分是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但近年来,随着患者老龄化及抗生素的使用,内科医生遇到该病的情况有增多的趋势。我院近3年内科诊治该类患者17例,现就其临床及内镜特征分析如下。
- 李楠沙立娜朱建华张林吴凯王艳梅
- 关键词:伪膜性肠炎内镜特征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外科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内科医生
-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2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嗜酸粒细胞性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1]。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判断,极易误诊[2]。现总结我院近期收治的2例嗜酸粒细胞性肠炎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 李楠朱建华陈伟王艳梅沙立娜
- 关键词:粒细胞浸润少见病消化道管壁
-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回顾性探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5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癌变风险分析,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UC-CRC)的早期筛查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5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分组,其中15例UC-CRC组患者,随机抽取28例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对两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6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UC-CRC组患者有15例,总体风险为3.77%。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变内镜活检、疾病病程、血清CRP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危风险因素显示:疾病病程、病变范围、血清CRP水平、病理诊断为UC-CRC的高危因素。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较高的UC-CRC癌变风险,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病程、血清CRP水平、内镜活检为不典型增生及程度与UC-CRC的发生呈正相关。
- 沙立娜李楠王艳梅张林朱超慧吴智明辛丽敏苏丽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血清C反应蛋白
- 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间交叉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的探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对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对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T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先单独检测20次混合血清标本TBA及TG的含量;之后检测免疫球蛋白E(IgE)、糖化血清蛋白(GSP)、肌酸激酶(CK)、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试剂对TB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再检测肌酐(CR)、总胆红素(TBIL)、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试剂对TG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结论RBP试剂对TBA检测,Hcy试剂对TG检测均有明显的交叉污染。结论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和把存在干扰的项目放在不同检测单元能有效地消除RBP试剂对TBA及Hcy试剂对TG检测的影响。
- 丁修冬周园园沙立娜梅雪金兆佳周南南王汝微雷红
- 关键词:甘油三酯总胆汁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交叉污染
-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16例报告)被引量:4
- 2008年
- 李楠翟俊山朱建华沙立娜石玉玲李娜黄俊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胃造口术肠造口术
-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2例报道被引量:6
- 2008年
- 沙立娜崔俊山李楠
- 关键词: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TXNDC5蛋白在胃腺癌组织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 2013年
- TXNDC5(硫氧还蛋白5)在一些人类肿瘤中存在高表达。但人们对TXNDC5在胃腺癌的地位和作用却了解甚少。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TXNDC5在胃腺癌的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54份胃癌患者及对照正常组织的TXNDC5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该分子组织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54个胃腺癌标本中,有23个(42.6%)高表达TXNDC5。腺癌组织中的具有较强的TXNDC5表达,在低分化腺癌的比例中表达更显著(P<0.05)。高表达TXNDC5的病例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方面更显著。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标本中高表达TXNDC5比低表达TXNDC5的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XNDC5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侵袭和转移存在相关性。目前,可以被认为是与胃癌相关性较高的潜在性癌基因。
- 沙立娜张林侯艳红朱超慧张静刘龙李楠
-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预后
- 复方血竭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 细胞因子(cytokines,CK)在UC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K在体内形成CK网络,相互协调、抑制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使用血竭为主的复方血竭治疗U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观察了复方血竭对UC大鼠模型...
- 李楠王雪明吴凯翟俊山张林石玉玲王欣沙立娜宋晶莹
- 关键词:复方血竭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