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浅析康德对休谟认识论问题的探索被引量:2
- 2010年
- 近代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使自然科学、形而上学和宗教面临挑战,康德为拯救理性、科学、信仰和自由,致力于解决休谟在认识论上留下的问题。康德解决休谟难题的路径以论证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为核心,改变了近代哲学解决知识论问题的思考方式,将对象区分为现象和物自体,明确区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意义,以其独特的方式证明了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为解决休谟在认识论领域留下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沈朝华
- 关键词:休谟知识先天综合判断
- “守护”还是“背弃”?——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点质疑
- 2011年
- 后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是否如其所宣称的那样只有"背弃"马克思主义,才能"守护"马克思主义。其"背弃"表现为以黑格尔哲学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拒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摈弃阶级政治、否定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如此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姿态,又何谈"守护"马克思主义。
- 沈朝华
-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阶级共产主义
- 社会总体性视域中的意识形态革命——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为例
- 2012年
- 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在反对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的过程中,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框架,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理解为总体性方法,并以此为视角,形成了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其观点主要包括:以意识形态为斗争武器,重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意识形态是政治主体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明确意识形态的目标在于夺取领导权。
- 沈朝华
- 关键词:卢卡奇柯尔施意识形态无产阶级
- 论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被引量:1
- 2014年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既是构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凝聚各民族的核心力量。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族际政治关系保持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态势,源于主流意识形态在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又促进了各民族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 沈朝华
-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民族
- 拉克劳和墨菲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 “意识形态”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后马克思主义延续了这一意识形态批判的传统,回顾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的谱系,就不难发现他们所探讨的很多问题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原初的语境中生发...
- 沈朝华
- 关键词:拉克劳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警示被引量:2
- 2014年
-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尽管针对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但他们的批判对当代中国同样具有警示作用。如果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审视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会发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解构,全球化时代"去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悄然流行的现代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等隐藏着的隐患需要引起警惕。多角度地审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旨在引起我们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从而有的放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
- 沈朝华
- 关键词: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
- 事实与价值难以二分的原因探究
- 2010年
- 休谟认为从对事实的描述"是"中是无法推演出规范性陈述"应该"的。休谟问题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终究未能破解。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性事实毕竟不同于自然事实,它是由社会所规定。在社会性事实中语言、观察者的意向性本身就已成为事实的一部分,从而也导致事实与价值难以二分。在意识形态领域、学术研究、政府决策中区分事实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 沈朝华
- 关键词:休谟社会科学
- 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路径探微被引量:1
- 2014年
- 在意识形态批判问题上,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连续性又存在断裂,而正是这种断裂,构成其"后"学特色,形成了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他们都倾向于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反对把意识形态作为"知"的,而是强调分析意识形态的实践性。
- 沈朝华
- 关键词:鲍德里亚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通与融合被引量:1
- 2012年
- 当前推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通与融合,须悬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的争论,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对话与沟通。学理上共同的论域、共同的现实基础,全球化的语境使二者具备会通与融合的可能。而双方的研究成果对于彼此而言所具有的互补性使会通与融合更显得必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研究重点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需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 沈朝华
-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会通
- 破解神话:罗兰·巴尔特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微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罗兰.巴尔特眼里,神话总是和特定的意识形态相联,借助符号学的方法,他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了批判,揭示神话的奥秘就隐藏在语言的结构及其神话的言说方式之中,即把历史变成自然的叙述方式,使人们把作为价值系统的神话作为事实系统来解读。语言所制造的幻象,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大众文化得以广泛地传播和渗透。巴尔特的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后马克思主义。
- 沈朝华
- 关键词:罗兰·巴尔特神话资产阶级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