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雁

作品数:30 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血性
  • 7篇缺血
  • 7篇疗效
  • 6篇蛋白
  • 6篇缺血性脑卒中
  • 6篇急性
  • 5篇疗效观察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反应蛋白
  • 4篇痴呆
  • 3篇血清
  • 3篇预后
  • 3篇他汀
  • 3篇卒中患者

机构

  • 30篇高州市人民医...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30篇梁雁
  • 20篇吴泳
  • 17篇梁汉周
  • 14篇黄丹丹
  • 8篇万里飞
  • 7篇黄波
  • 5篇李普华
  • 4篇陈钢涛
  • 3篇邓耀芳
  • 3篇卢常盛
  • 3篇黄国敏
  • 2篇唐华文
  • 1篇庄艳姗
  • 1篇李刚
  • 1篇冯庆艺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奥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治疗、奥拉西坦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积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3周后奥拉西坦治疗组总有效率82.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尼莫地平治疗组,各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最高,MMSE积分的变化最明显,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奥拉西坦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药物之一,尼莫地平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效果,两者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梁雁吴泳梁汉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尼莫地平
康复运动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疲劳的有效治疗措施及其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6例急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运动训练内容与强度,并根据训练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及强度。所有患者在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其治疗前明显增加[(72.28±19.47)分比(15.36±8.09)分,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梁汉周梁雁李普华黄波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日常活动能力
Miller-Fisher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研究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对10例MF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前驱因素者6例,10例患者均有眼肌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其中合并上睑下垂4例,肢体末梢型浅感觉障碍3例,脑脊液示蛋白细胞分离9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8例.通过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10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Miller-Fisher综合征多有前驱症状,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临床特征,行脑脊液及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诊,应用激素及球蛋白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黄波梁汉周万里飞梁雁李普华陈钢涛
关键词:预后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一次(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不超过30 min),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溶栓组NFDS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溶栓组患者PT、T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PT、TT、APTT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溶栓组的FIB明显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显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吴泳梁雁黄丹丹黄国敏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疗效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5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神经梅毒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对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应常规查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如结果为阳性,应进一步做脑脊液TRUST和TPPA检查排除神经梅毒,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
万里飞唐华文梁汉周梁雁黄波李普华
关键词:神经梅毒血清梅毒抗体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研究2012年1至2013年6月100例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其中50例患者发病后≤6 h就诊,50例患者发病后>6 h入院。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就诊时间,分析就诊时间与疾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就诊时间在起病后≤6 h和>6 h的入院患者的预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患者进行出院1年后的随访,不良结局中死亡状况、复发率、再次入院率≤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优于>6 h发病入院的患者情况,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能否及时就诊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患者的及时就诊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吴泳梁雁黄丹丹黄国敏韦恒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临床预后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应用脑脊液(CSF)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TBM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CSF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CSF指标及体征、症状恢复时间和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CSF指标(CSF压力、白细胞、糖及氯化物)以及体征和症状(脑膜刺激征、发热、头痛)的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论 TBM应用CSF置换联合鞘内注射疗法的疗程短,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梁雁吴泳梁汉周万里飞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FT_3、FT_4、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的血清FT3、FT4、TSH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患者的血清FT3、FT4、TSH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NIHSS评分的增加,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清FT3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16,P〈0.05)。预后良好组的血清FT3、TSH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清FT3、FT4、TSH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和近期预后的判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梁雁吴泳伍秀宇陈钢涛梁汉周黄丹丹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92例脑梗死组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并与7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共检测出斑块81例,检出率为88.0%,而正常对照组仅检出12例,检出率为15.8%,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所占比重高达53.1%,而正常对照组中软斑检出率仅为25.0%,扁平斑最为常见,比率达58.3%。3个年龄段中,脑梗死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60岁组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高于40-59岁组和〈40岁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且年龄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梁汉周梁雁陈钢涛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IL-6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9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以观察组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控制炎症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梁雁吴泳梁汉周万里飞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