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变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应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肠道菌群对CHB患者疾病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的CHB患者(60例)、健康对照者(30例)粪便样本,应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菌群鉴定及差异性分析。结果与CHB组比较,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更高。在门水平,两组样本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健康对照组出现了独有的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纲水平,健康对照组独有Melainabacteria和OM190;芽孢杆菌纲在CHB组较健康对照组多(P=0.000 999)。在目水平,放线菌目、假单胞菌目在CHB组中独有;Gastranaerophilales在健康对照组独有;乳酸菌目在CHB组多于健康对照组(P=0.000 999);柄杆菌目、脱硫弧菌目、根瘤菌目在CHB组少于健康对照组(P=0.000 999、0.045 954、0.000 003 57)。在科水平,放线菌科、丛毛单胞菌科、莫拉氏菌科在CHB组中独有;叶杆菌科、柄杆菌科、氨基酸球菌科在CHB组少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03 57、0.000 999、0.039 96);Defluviitaleaceae、链球菌科、毛螺菌科在CHB组多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67 3、0.000 999、0.018 981)。在属水平,CHB组独有12个属,健康对照组独有5个属;CHB组毛螺旋菌属UCG-010、中慢生根瘤菌属少于健康对照组(P=0.033 966、0.000 003 57);以下菌属在CHB组多于健康对照组:瘤胃球菌属1、伊格尔兹氏菌属、毛螺旋菌属NC2004、毛螺旋菌属FCS020、梭菌属、Defluviitaleaceae UCG-011、颤杆菌克属、Blautia(P=0.009 99、0.004 995、0.030 969、0.011 988、0.027 972、0.000 067 35、0.000 969、0.019 98)。慢乙肝患者不同个体间肠道菌群差异大,健康对照组个体差异小。结论与CHB组比较,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更高。在门、纲、目、科、属等不同分类水�
- 卢峪霞卢峪霞艾自胜艾自胜梁萍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肠道菌群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部分免疫活性细胞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部分免疫活性细胞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发病的关系及输血影响。方法将67例AIHA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28例输血患者为A组,70例非AIHA其他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30例输血患者为B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观察组部分免疫细胞活性水平,并分别与对照组、正常健康组测定值比较,同时对A、B两组患者进行输血前后部分免疫指标比较。结果①观察组用药前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观察组CD19^+指标上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CD19^+指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联合检测AIHA患者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单项阳性表达率。③A组输血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上升、CD19^+细胞表达下降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结论 AIHA患者存在外周血部分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异常,输血能改善AIHA患者的细胞免疫平衡调节功能。
- 陆紫敏王秀芹祖亚钧梁萍郑伟萍
- 关键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细胞活性
- 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及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17例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进行输注前、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其中对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配合组与普通组),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1)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手术外科、肿瘤及其他内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输注1次组(1组)输注总有效率高于输注5次以上组(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次以上输血的45例患者中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达60.0%,配合组输注血小板后1h、24h,血小板计数及CCI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基因配型输注血小板后1h、24h,血小板计数及CCI明显高于血清学配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不同。影响输注疗效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抗体)随着受血者接受输注次数增加,在体内可累积增加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提倡对多次输注血小板后不见临床疗效的血液病患者,应尽早采用快速、简便、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SEPSA)技术进行交配试验,输注同型的单采血小板对提高受血者体内血小板数效果尤为明显。
- 陆紫敏梁萍祖亚钧纪黎明刘静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
- 血栓弹力图在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变化与糖尿病伴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单纯糖尿病组(A组)患者80例和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组(B组)患者8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联合测定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1)血凝常规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B组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EG检测显示:B组的R值和K值降低,MA值和α角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的K值高于B组,α角度低于B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凝状态是糖尿病伴发血管病变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栓弹力图(TEG)作为1种检测高凝状态有效手段,能及时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凝血各方面变化。
- 梁萍陆紫敏李雪晨方琦刘承重
- 关键词:糖尿病血栓弹力描记术预后凝血状态
- RhE抗原分布与临床输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5
- 2012年
- 目的:观察RhE抗原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32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3613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所有入组患者均于输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胆红素及临床症状动态观察。结果:①Dee表型最为多见,占51.47%;在3613例RhE阴性受血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共26例,其中抗-E抗体9例,自身抗体4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2例;②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次以下输血组输血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较输血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RhE抗原阴性率远远高于RhD抗原阴性率;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RhE阴性患者接受RhE阳性血液的风险较大。建立输血前常规检测RhE抗原及RhE同型输注,对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陆紫敏祖亚钧梁萍方琦李雪晨纪黎明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 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及与临床输血关系
- 目的:观察江苏、浙江地区汉族人群RhE分布,探讨其抗原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17500例临床受血者和献血员进行RhE、e表型鉴定,并对其中4110例RhE血型阴性者接受RhE阳性血液后的血样本进行...
- 陆紫敏梁萍方琦李雪晨祖亚钧纪黎明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输血抗原性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高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相关性
- 2008年
- 中高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情发展迅速,危及患者生命,是常规治疗失败和复发较多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有研究显示较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与淋巴瘤的不良预后有关。研究发现,TNF基因具有多态性,而这种多态性可能导致TNFα转录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TNFα在肿瘤增殖过程中的自分泌模式。有关TNFα基因多态性与淋巴瘤关系的报道较少。我们通过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研究TNFα-308位点在江苏、浙江地区NHL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分布特点,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 陆紫敏张全祖亚钧梁萍孙向华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血清TNFΑ转录水平
- 江浙地区人类红细胞RhE基因的研究
- 目的 观察江浙地区人类红细胞RhE抗原分布,探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在RhE基因定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对临床住院病人和同期献血员的血液标本共计12100人份进行RhE...
- 陆紫敏宋婷婷方琦梁萍王秀芹祖亚均孙向华赵卫军谢晓恬
- 关键词:血型基因定型表型
-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备血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不规则抗体筛查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不规则抗体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虽然不规则抗体在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0.3%~2%[1]。
- 王秀芹陆紫敏梁萍纪黎明祖亚钧方琦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受血者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系统妊娠史
- 输血与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关系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输血与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关系。方法:用卡式凝胶法对4790例输血患者的备血样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进行输血史调查;阳性标本加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做比较。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0.71%,其中自身抗体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6例;3次以上输血组与3次以下输血组比较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凝胶法检出抗体阳性率与传统的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规则抗体产生与输血频率关系密切;输血前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和鉴定在保障临床手术或药物治疗及安全有效输血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选用卡式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其灵敏度高,结果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常规应用。
- 陆紫敏祖亚钧梁萍纪黎明孙向华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微柱凝胶输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