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贻新 作品数:5 被引量:2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低对比剂剂量、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在BMI>25kg/m^2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对比剂剂量结合低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检查在BMI>25 kg/m2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BMI>25 kg/m2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和低剂量组(B组)各30例。A组扫描参数120 k V,200 m As扫描;对比剂总量70 m L,生理盐水30 m L,注射流率5.0 m L/s,触发阈值120 HU。B组扫描参数100 k V,200 m As;对比剂总量按0.6 m L/kg体质量计算,生理盐水30 m L,注射流率5.0 m L/s,触发阈值90 HU。结果:B组主动脉平均CT值、主动脉及左冠状动脉的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右冠状动脉的噪声、SNR、CNR明显高于A组(P<0.05);2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3 9);B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41.4%,对比剂剂量降低33%。结论:对BMI>25 kg/m2的患者,采用100 k V的管电压、40~50 m L的对比剂用量,可获得良好的与常规剂量组相当的冠状动脉CTA图像,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明显降低。 栾贻新 张玉敏 巴照贵 王振强 付玲 韩吉武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管电压 对比剂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探讨 2011年 非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结缔组织源性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上以8~20岁的青少年好发,病灶多位于四肢长骨距干骺部3~4cm处,尤以胫骨、股骨和腓骨多见,且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移向骨干。非骨化性纤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本文就其DR、CT、MRI的影像学表现对临床诊断的意义加以探讨。 栾贻新 田均玲关键词:非骨化性纤维瘤 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表现 良性肿瘤 结缔组织 四肢长骨 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期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例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1例病变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MRI信号不均匀,在T_1WI以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在T_2WI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其内伴有条片状低信号区,仅1例病变内可见囊变坏死;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T_2WI低信号区无强化。手术病理:肿瘤无明显包膜,细胞呈长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呈侵袭性生长,并伴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增生。病变的MRI信号特点和增强特点与肿瘤细胞及胶原纤维的比例有关。结论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能全面显示其病理特征,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栾贻新 巴照贵 张玉敏 柳澄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病理 骨内脂肪瘤的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 lipoma,IOL)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皮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IOL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8例IOL发生部位分别为:跟骨11例,股骨8例,胫骨5例,髂骨6例,肱骨6例,桡骨1例,距骨1例;所有病例均属于单囊型;X线平片和CT扫描中,11例见钙化,19例见骨嵴,4例见双重硬化带,21例病灶周围伴硬化边缘,16例见骨膨胀,所有病例CT上都能确定脂肪组织密度,CT值为-40 HU^-133 HU;MRI显示所有病例都有脂肪成分,其中9例见囊性部分,20例见信号强度不均匀的部分。Milgram分型,I期4例,Ⅱ期4例,III期30例。结论 X线、CT能显示病灶部位、形态、病灶内钙化、骨嵴、病灶周边硬化、骨膨胀以及有无边界。MRI能显示病灶内脂肪成分,脂肪坏死、囊性变、黏液样变性、炎性改变、病变范围及边界。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IOL的影像学特点。 李春爱 栾贻新 程晓光 李相龙关键词:脂肪瘤 骨肿瘤 股骨颈关节囊内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7。26岁,中位年龄13岁。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及CT检查,其中同时行CT增强检查10例,行MR检查4例。结果19例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其中夜间痛11例,8例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另外2例仅表现为跛行。病程2个月至4年6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X线平片:21例中仅有10例显示瘤巢,18例股骨颈内下方呈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CT:21例均清楚显示瘤巢,其中骨皮质型8例,骨膜下型6例,骨内膜型7例;20例骨质硬化均位于瘤巢下方,即髋关节囊外的股骨前内侧骨皮质;“血管沟征”19例。MRI:4例均可显示瘤巢;骨质硬化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关节积液3例,骨髓水肿4例,滑膜增厚2例。结论股骨颈骨样骨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瘤巢位于关节内,而骨质硬化主要发生于关节外的股骨前内侧骨皮质。CT扫描仍然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曾泳瀚 程晓光 栾贻新 顾翔 李江涛关键词:骨瘤 骨样 股骨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