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颖

作品数:17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葡聚糖
  • 5篇聚糖
  • 4篇右旋糖
  • 4篇右旋糖酐
  • 4篇制糖
  • 3篇受性
  • 3篇梭菌
  • 3篇糖液
  • 3篇葡聚糖酶
  • 3篇免疫比浊
  • 3篇免疫比浊法
  • 3篇耐受
  • 3篇耐受性
  • 3篇聚糖酶
  • 3篇比浊法
  • 2篇丁醇
  • 2篇对数期
  • 2篇蔗糖
  • 2篇蔗糖溶液
  • 2篇制糖工业

机构

  • 16篇广州甘蔗糖业...
  • 4篇广西农垦糖业...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广东省生物工...

作者

  • 17篇柳颖
  • 16篇梁达奉
  • 14篇曾练强
  • 12篇蚁细苗
  • 11篇常国炜
  • 6篇李雨虹
  • 6篇黄曾慰
  • 6篇张九花
  • 4篇郭亭
  • 3篇黄玉南
  • 3篇黎志德
  • 3篇吴兆鹏
  • 2篇钟映萍
  • 1篇钟志才
  • 1篇谭文兴
  • 1篇刘桂云
  • 1篇黄海波
  • 1篇徐艳芳
  • 1篇黄思鸿

传媒

  • 4篇甘蔗糖业
  • 3篇广西科学
  • 2篇广西蔗糖
  • 1篇Agricu...
  • 1篇广西糖业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聚糖——甘蔗新鲜度的可靠指标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分析甘蔗新鲜与变质前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引起变质的原因,提出葡聚糖是衡量甘蔗新鲜度的可靠指标;并且论述葡聚糖对制糖的危害及检测方法,建议在甘蔗日常分析中增加对葡聚糖这一指标的检测。
梁逸黄海波柳颖马步曾练强刘桂云梁达奉
关键词:葡聚糖免疫比浊法
α-葡聚糖酶及其在国内制糖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制糖工艺过程出现的葡聚糖主要为α-葡聚糖,它的存在会使糖汁糖分损失,糖液粘度增大,糖液过滤性降低,晶体伸长,这不但增加精炼成本,同时也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糖浆澄清仅能除去约20%的α-葡聚糖,而利用α-葡聚糖酶水解α-葡聚糖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本文综述α-葡聚糖酶及其在国内制炼糖厂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在提高α-葡聚糖酶酶活、热稳定性、增强底物特异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梁达奉马步柳颖梁逸曾练强黄曾慰黄玉南林荣珍
关键词:制糖
免疫比色法定量测定α-葡聚糖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α-葡聚糖对制糖工艺和产品品质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测定葡聚糖的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繁琐、杂质干扰大等缺陷。本文对免疫比色法检测α-葡聚糖进行了探讨,以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定量测定样品中的α-葡聚糖,建立了比色法测定葡聚糖Ag-Ab复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简单快速、适用于测定所有糖产品及在制品的优点,可应用于糖厂生产控制α-葡聚糖的实时监测。
柳颖蚁细苗林荣珍曾练强常国炜梁达奉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高耐受性拜氏梭菌的离子束诱变选育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为了优化生物丁醇生产工艺,研究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方法】利用常温等离子诱变技术选育获得1株突变株C.beijerinckii GZ-9,并通过摇瓶发酵对比原始菌株C.beijerinckii NCIMB 8052和突变株GZ-9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结果】NCIMB 8052在酚浓度为1.5g/L的发酵液中已不能生长,而GZ-9在酚浓度2.4g/L的发酵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当可溶性总酚浓度为1.5g/L时,实验总溶剂产量和丁醇产量分别达9.2g/L和6.5g/L。【结论】突变株GZ-9对未脱毒甘蔗渣酸解糖液中毒素物质的耐受性远高于原始菌株NCIMB 8052。
张九花柳颖曾练强蚁细苗梁达奉郭亭
关键词:丁醇耐受性
一种蔗汁连续集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蔗汁连续集样器,其包括引流管、带滤网的漏斗以及保温瓶,所述引流管的一端竖直伸入所述漏斗内部对着滤网,所述漏斗的出口端伸入保温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流管将蔗汁引流到漏斗后通过滤网将蔗渣过滤后,蔗汁通...
梁达奉曾练强柳颖钟志才黄玉南常国炜
文献传递
一株高耐受性拜氏梭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耐受性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M17 CCTCC NO:M 2013425及其在生产丁醇中的应用。该菌株通过常温等离子体诱变和筛选获得,对未脱毒木质纤维酸解糖液中的毒素...
郭亭张九花梁达奉蚁细苗柳颖常国炜曾练强李雨虹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α-葡聚糖酶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α-葡聚糖酶进行萃取,以两相比、酶活、蛋白浓度、比活力以及萃取率为参数进行比较,探讨了使用不同分子量的PEG、不同的PEG浓度以及不同(NH4)2SO4浓度下对酶分配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葡聚糖酶在质量分数13%的PEG4000以及13%的(NH4)2SO4的双水相系统中,可获得较高的比活力2364.97 U/mg以及萃取率99.94%。
黎志德蚁细苗黄思鸿曾练强黄曾慰常国炜柳颖梁达奉
关键词:聚乙二醇双水相萃取
右旋糖酐酸解与酶解产物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前工业生产药用右旋糖酐常用酸解法,能耗高,污染大,而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可以在右旋糖酐发酵的同时进行,可大大降低能耗,减轻污染。本文通过对右旋糖酐酸水解和酶水解产物的成分和分子量分布的研究,为酶解法生产药用右旋糖酐新工艺打好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酸水解的终产物基本上为葡萄糖,而酶水解终产物为异麦芽寡糖;水解到重均分子量为20000 Da以上时,2种水解方法对右旋糖酐含量和分布系数影响不大;水解到重均分子量小于20000 Da之后,酶解产物右旋糖酐含量下降。
常国炜林荣珍曾练强吴兆鹏李雨虹柳颖梁达奉
关键词:右旋糖酐酸水解酶水解
制糖工业右旋糖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制糖工艺过程出现的右旋糖酐(Dextran)是由细菌感染(蔗糖转化)形成,它的存在意味着糖分损失,糖液粘度增大,对制(炼)糖生产造成危害,降低糖分收回和产品质量。本文综述了制糖工业中右旋糖酐的检测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研究,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样品中右旋糖酐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制糖物料或产品中的右旋糖酐分子量大小以及分布对制糖过程的影响、不同检测方法对不同分子量右旋糖酐的响应等问题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梁达奉柳颖常国炜马步张九花林荣珍
关键词:右旋糖酐制糖工业分子量
木质纤维原料制备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丁醇作为一种重要的且具有极大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受到广泛重视。生物发酵法制备丁醇是通过产溶剂梭菌的厌氧发酵合成,即传统的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其可以降低对有限石油资源的消耗和依赖;而以玉米、糖蜜等淀粉质和糖质为原料发酵制备丁醇使得丁醇的原料成本升高,不利于丁醇未来的发展和产业化;木质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廉价且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木质纤维原料制备丁醇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酶解及脱毒;重点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产丁醇菌种的选育研究进展,并概括了ABE发酵工艺中的调控技术进展;最后针对以木质纤维原料制备丁醇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向,以期为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制备燃料丁醇提供新思路。
张九花蚁细苗柳颖钟映萍常国炜郭亭
关键词:丁醇木质纤维素菌种选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