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查正江

作品数:58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庆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手术
  • 14篇外科
  • 11篇外科手术
  • 9篇颅脑
  • 9篇脑损伤
  • 8篇颅脑损伤
  • 7篇显微手术
  • 6篇入路
  • 6篇神经外科
  • 6篇肿瘤
  • 6篇疗效
  • 6篇颅内
  • 6篇内镜
  • 5篇血肿
  • 5篇引流
  • 5篇预后
  • 5篇手术治疗
  • 4篇动脉瘤
  • 4篇亚低温
  • 4篇神经内镜

机构

  • 39篇安庆市立医院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安庆市市立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8篇查正江
  • 23篇陈新生
  • 22篇施正生
  • 15篇周和平
  • 14篇毛以成
  • 12篇方晖
  • 11篇王俊
  • 11篇李志宏
  • 8篇罗斌
  • 8篇赵鹏
  • 7篇杨友忠
  • 7篇陈敏
  • 5篇李志宏
  • 5篇孔权
  • 5篇方晖
  • 5篇陈新生
  • 4篇汪文斌
  • 3篇罗斌
  • 3篇赵鹏
  • 3篇陈敏

传媒

  • 8篇立体定向和功...
  • 5篇安徽医学
  • 4篇安徽医药
  • 3篇右江医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安徽省第九次...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级医刊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7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电双频指数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33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BIS值、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水平;根据BIS值将患者分为BIS值0~40组(33例)、BIS值41~60组(25例)、BIS值≥61组(22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GCS评分及血清NSE和S100水平。结果预后良好组机械通气患者占比(18.18%)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40.43%,P<0.05)。预后良好组BIS值、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而血清NSE、S100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BIS值≥61组机械通气患者占比(9.09%)显著低于BIS值0~40组和BIS值41~60组(45.45%和32.00%,P<0.05)。GCS评分比较,BIS值41~60组、BIS值≥61组高于BIS值0~40组(P<0.05);血清NSE、S100水平比较,BIS值≥61组低于BIS值0~40组、BIS值41~60组(P<0.05),BIS值41~60组低于BIS值0~40组(P<0.05)。结论预后良好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BIS值,同时随着患者BIS值降低,患者血清NSE、S100水平升高,说明BIS值可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和预后的早期评估。
陈敏毛君熊登喜查正江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脑电双频指数脑损伤预后
CYB561D2基因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CYB561D2基因对于神经胶质瘤的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病理标本,共78例进行研究。手术路径过程中必须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共32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YB561D2基因mRNA和蛋白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肿瘤组织中CYB561D2基因的表达程度均较高,肿瘤组织病理级别越高,具有越显著的表达,而对照组中并无明显的CYB561D2基因mRNA(χ2=2.75)和蛋白表达(χ2=2.19),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胶质瘤中CYB561D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提示CYB561D2与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一定相关。
黄纯周和平查正江朱克帅宣兰兰刘雅玲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实时定量PCR
颅内肿瘤35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我科1990年7月以来开展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以我科应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术(MR)与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前后所有颅内肿瘤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头颅MR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开展后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结论头颅MR的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开展使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明显上升。
查正江吴霞方晖陈新生李志宏施正生毛以成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手术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2例。随访1~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杨友忠陈新生施正生查正江毛以成方晖王俊赵鹏
关键词:镰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症颅脑损伤
陈新生张平平查正江施正生毛以成杨友忠方晖罗斌汪文斌李志宏王俊
该项目应用亚低温治疗(33℃~35℃)重症颅脑损伤41例。治疗3个月以后GOS标准随访、对比,探求颅脑损伤的最佳亚低温治疗时程。预期达到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进一步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重症
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腹外侧区肿瘤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枕大孔腹外侧区肿瘤手术技巧,以合理的入路、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显露、更高的切除率。方法选择斜坡和枕大孔区腹外侧肿瘤12例,其中神经鞘瘤5例,胆脂瘤3例,脑膜瘤2例,室管膜瘤1例,脊索瘤1例。运用远外侧入路及其改良法显微镜下切除该区位于低位脑干和上颈髓腹外侧不同性质的肿瘤。结果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及大部分切除4例。均恢复良好。结论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大孔腹外侧区病变的一种良好的入路。
施正生陈新生毛以成孔权查正江方晖罗斌汪文兵李志宏
关键词: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肿瘤
脑膜转移瘤伴张力性硬膜下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恶性肿瘤颅内转移一般以脑实质为最常见,临床症状较明显,随着CT、MRI等影像设备及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临床诊断不难。但研究表明,8%~9%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颅内脑膜转移瘤(intra-cranial meningeal metastasis,IMM)[1-2],可转移至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等,由于其临床症状不突出,头颅CT、MRI等影像特征性不强,漏、误诊率较高,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见。本文总结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脑膜转移瘤伴张力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资料,为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贡伟一王文明查正江陈敏王俊周和平
关键词:脑膜转移瘤肿瘤转移硬膜下积液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d,平均(65.3±28.2)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查正江吴霞陈新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预后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自体颅骨瓣修补的42例为研究组,三维钛网修补的4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健康状况、术后6个月修补失败率和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癫痫、感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优于钛网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骨瓣吸收和感染病例,对照组钛网外露1例需取出修补材料,修复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外观不对称、气温变化敏感、头部不适、行核磁检查受影响、颅骨变形或凹陷、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和定制三维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但自体颅骨修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术后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清超查正江李志宏周和平李建
关键词:自体颅骨深低温
颅内肿瘤51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我科1989年7月以来开展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以我科开展头颅MR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前后所有颅内肿瘤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MR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开展后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例数明显增加,死...
查正江李志宏王俊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杨友忠方晖罗斌汪文斌孔权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手术手术疗效显微神经外科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