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芸
- 作品数:19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运动训练环境分类及其影响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训练环境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更符合运动训练本质特点即人类特殊活动属性的运动训练自然环境、运动训练人工环境、运动训练社会环境分别对被训练主体的影响。
- 林祥芸
- 四川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会员锻炼行为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总局在1999年提出的.其基本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体育组织形式,并明确提出创建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并向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俱乐部从前期组建至今已经运行了10多年,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及其运动技能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青少年的学习负担一直以来都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故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俱乐部会员的锻炼状况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进行一次调查.为下一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 李昊张媛媛林祥芸
-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会员体育活动
- 气排球运动在南充市企事业单位开展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充市气排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南充市气排球运动开展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推动气排球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林祥芸
- 关键词:气排球
- 对医学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某医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与规律进行了调研,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林祥芸
-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
- 倡导“健康第一”引领下的学校体育生活化被引量:8
- 2007年
- 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发达国家体育生活化价值观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学校体育生活化实施路径的“四个渗透”,提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意识、良好生活方式及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 毛晓荣林祥芸彭波
- 关键词:体育生活化学校体育
- 体育界流氓习气盛行的社会根源分析
- 2015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对体育流氓进行定义,并阐述体育界的流氓现象。当前体育活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参与人群甚广,参与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界流氓习气盛行的社会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从体育观众的观赏心理,体育观众的观赏要求以及体育暴力与体育的观赏性关系结合较为典型的体育暴力实例进行分析,认为社会需要善待体育,善待体育人,善待所有的人,不要把体育当作一个罪恶的替代品。
- 林祥芸
- 关键词:体育界社会根源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作为康复治疗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运用研究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探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康复作用。方法:运用文献法,检索有关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和动物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和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对高血压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应大力推广。
- 林祥芸
- 关键词: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体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探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的有目的性的教育过程,是实现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语言教学,但是,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的特点不同,本文从体育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对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 林祥芸
-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近年来有多所高校的学生在体育课或运动会中受伤或猝死,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教学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呼吁各高校关注学生的安全。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和竞赛活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参考。
- 林祥芸李雯
-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教育
- 医学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7
- 2004年
- 通过问卷调研、座谈访问及资料查阅的方法,结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及未来职业特点分析,对医学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实践,重点提出:新课程应在解决高年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加强学生体育健康职业教育两方面有所突破。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力,提高健身意识及整体健康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 毛晓荣赵晓玲张道成吕大权彭波林祥芸
- 关键词: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素质教育学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