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奇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资助课题无锡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乳腺
  • 11篇肿瘤
  • 9篇乳腺癌
  • 9篇腺癌
  • 6篇乳腺肿
  • 6篇乳腺肿瘤
  • 6篇腺肿瘤
  • 5篇新辅助化疗
  • 5篇化疗
  • 5篇辅助化疗
  • 4篇腋窝
  • 4篇腋窝淋巴结
  • 4篇胃癌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4篇淋巴结转移
  • 3篇血管
  • 3篇腋窝淋巴结转...
  • 3篇胃肿瘤
  • 3篇基因

机构

  • 13篇连云港市第一...
  • 9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林奇
  • 10篇周士福
  • 5篇唐强
  • 5篇金灌培
  • 5篇刘洋
  • 4篇陈惠玉
  • 3篇白玲
  • 2篇金留根
  • 2篇陈慧玉
  • 2篇费伯健
  • 1篇张天艳
  • 1篇刘毅

传媒

  • 5篇徐州医学院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urvivin、Ki-67、雌激素受体和肿瘤学分级对局部晚期乳腺癌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survivin阳性表达、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和高肿瘤学分级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为了实施保乳手术而应用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68例(Ⅱb—Ⅲb)患者完成了4—6个周期的每3周TA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mg/m^2,吡哺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500mg/m^2)。化疗前粗针穿刺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Ki-67和ER的表达,按照Elston和Ellis标准进行肿瘤学分级,结合临床和病理因素预测疗效。化疗后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或者改良根治术。结果68例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85%,其中21例(31%)获得临床完全缓解,37例(54%)获得部分缓解,14例(20%)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37例(54%)实行了保乳手术。)(2检验:survivin阳性表达、Ki-67高表达、高肿瘤学分级(Ⅲ级)分别和高的ORR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24和0.047),survivin阳性表达和Ki-67高表达和高的pCR相关(P值分别为0.029和0.048),ER和ORR及pCR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urvivin阳性表达、高肿瘤学分级和高的ORR相关(P值分别为0.030和0.036),所有因素和pCR无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和高肿瘤学分级是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获得高ORR的独立预测因子。
刘洋陈慧玉刘毅林奇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癌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PDI)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癌基因(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用PDI检查,术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ER、PR及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PDI显示分级为Ⅱ~Ⅲ级,其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分级为0-Ⅰ级的病例(P〈0.01);而CerbB-2阳性率则高于对应病例(P〈0.05)。结论乳腺癌PDI与CerbB-2、ER、P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通过PDI和免疫组化的结合去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刘洋林奇张天艳
关键词:能量多普勒超声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三种方法比较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 ,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 :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块种植于裸鼠胃壁 ,形成原位移植瘤 ,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 ,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结果 :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 5 0 % ,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 37 5 % ,肝转移发生率为 2 5 % ;皮下瘤块的原位成瘤率为 10 0 % ,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 6 2 5 % ,肝转移发生率为 5 0 % ,腹水形成率为 6 2 5 % ;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 10 0 % ,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 87 5 % ,肝转移发生率为 75 % ,腹水形成率为12 5 %。细胞悬液成瘤时间较皮下肿瘤组织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延迟 2~ 3周 ,而后两者无差异。结论 :三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 ,以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为最优 。
林奇周士福
关键词:胃肿瘤原位移植疾病模型裸小鼠
多西紫杉醇抗血管生成化疗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抑制胃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抗血管生成化疗(小剂量高频率给药)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联合应用在裸鼠体内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SGC一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将40只裸小鼠随机分成4组,建模1周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剂量0.3ml·d,对照组)、多西紫杉醇腹腔注射(剂量5mg·kg·d^-1,4d·周^-1,多西紫杉醇组)、塞来昔布灌胃(剂量10mg·kg^-1·d^-1,塞来昔布组)、多西紫杉醇腹腔注射+塞来昔布灌胃(剂量同前,联用组)。所有动物用药9周后拉颈处死,称量瘤块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肉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裸鼠原位移植瘤、胃周淋巴结和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塞来昔布组和联用组的瘤重分别为(1.76±0.31)、(0.89±0.20)、(0.70±0.24)、(0.44±0.16)g,抑瘤率分别为49.4%、60.0%、75.0%;胃周淋巴结癌转移率分别为100%、60%、50%、30%;肝脏肿瘤转移率分别为80%、50%、50%、20%;MVD分别为14.0±3.4、7.0±3.2、6.9±3.6、4.8±2.6。与对照组相比,多西紫杉醇组、塞来昔布组和联用组的瘤重明显降低(P〈0.01),联用组胃周淋巴结和肝脏癌转移明显受抑制(P〈0.05),多西紫杉醇、塞来昔布和两药联用组均能显著抑制胃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P〈0.01)。结论多西紫杉醇抗血管生成化疗和塞来昔布均能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且两者有协同抗癌作用,多西紫杉醇抗血管生成化疗和塞来昔布联用有望成为未来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林奇周士福
关键词:胃肿瘤多西紫杉醇塞来昔布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及其疗效预测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同时研究这些指标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和HE染色对化疗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化疗后手术切除的30例乳腺癌组织的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表达情况。化疗方案为CAF(CTX 600 mg/m2,THP 50 mg/m2,5-FU500 mg/m2)和TA(艾素75 mg/m2,THP 30 mg/m2),每3周1疗程,用药2~3个疗程。化疗疗效通过采用临床体检、乳腺彩超检测及术后病理分析综合判断。结果 30例患者中70.0%(21/30)获PR,SD为30.0%(9/30),全组无恶化病例,总有效率为70.0%(21/30)。通过对化疗前后的指标比较发现:新辅助化疗能降低Ki-67的表达(P<0.01)和肿瘤分级(P<0.05)。化疗前后survivin、ER、C-erbB-2和p53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Ki-67高表达(≥20%)、肿瘤分级高的患者和Ki-67低表达(<20%)、肿瘤分级较低的患者相比,化疗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组织Ki-67的表达和肿瘤分级,而对survivin、ER、C-erbB-2和p5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Ki-67高表达(≥20%)、肿瘤分级高的患者对化疗更敏感、短期疗效更显著。
林奇陈慧玉刘洋唐强金灌培
关键词:肿瘤分期KI-67抗原基因,BCL-2
抗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一、简介 血管生成是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血管基底膜的降解、血管和血管网的形成以及血管网的连接等复杂过程.在机体发育、再生、修复和许多病理情况下都有发生,且有关键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微循环建立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的调节.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缺氧.
林奇周士福
关键词:抗肿瘤血管生成内皮细胞细胞凋亡血管网血管基底膜血液微循环
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及微血管密度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PDI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癌肿块内MVD,比较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及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3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7例。LN+组肿块内血流信号较LN-组明显丰富(P<0.05)。LN+组CD34标记的血管计数较LN-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通过PDI技术与MVD检测结合,能很好地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刘洋林奇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术前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信号联合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imaging,PDI)检测血流信号及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30名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PDI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研究乳腺癌肿瘤内血流信号及微血管密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30名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即LN+组13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7例。LN+组肿块内血流信号较LN-组明显丰富(P<0.05);LN+组CD34标记的血管计数较LN-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术前对乳腺癌患者行PDI与MVD的联合检测,能很好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且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刘洋林奇
关键词: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微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4例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对24例年龄在5~24岁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脾修补术。结果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采用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
唐强陈惠玉林奇金灌培白玲
关键词:脾修补术外伤性脾破裂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和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影响。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未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或术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最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ER和PR表达变化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8.3%(11/60)和13.3%(8/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6.7%(4/60)和3.3%(2/60);对照组60例,ER、PR表达强度发生改变分别为15%(9/60)和10%(6/60),ER、PR状态发生改变分别为5.0%(3/60)和3.3%(2/60),两组ER、PR表达强度及表达状态均有改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ER、PR表达强度和表达状态的改变无明显影响。
费伯健周士福金留根林奇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激素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