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49 被引量:332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妊娠
  • 10篇双胎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胎儿
  • 5篇子痫
  • 5篇子痫前期
  • 4篇羊膜
  • 4篇绒毛
  • 4篇绒毛膜
  • 4篇双胎妊娠
  • 4篇肿瘤
  • 4篇结局分析
  • 3篇单绒毛膜
  • 3篇蛋白
  • 3篇羊膜囊
  • 3篇孕妇
  • 3篇早产
  • 3篇妊娠期
  • 3篇细胞

机构

  • 4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0篇北京海淀妇幼...
  • 8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国际...
  • 3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郑州大学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市妇幼保...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食品发酵...

作者

  • 49篇杨静
  • 20篇赵扬玉
  • 11篇魏瑗
  • 7篇原鹏波
  • 5篇张小为
  • 4篇杨硕
  • 4篇乔蕊
  • 3篇李民
  • 3篇蒋红清
  • 2篇龚丽君
  • 2篇王学举
  • 2篇齐伟宏
  • 2篇付蒙
  • 2篇刘建蒙
  • 2篇周玉博
  • 2篇赵诚
  • 2篇李宏田
  • 2篇王艳
  • 2篇马力文
  • 2篇张捷

传媒

  • 5篇中国生育健康...
  • 3篇中华围产医学...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在葡萄胎受精类型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用于葡萄胎受精类型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LCM获得葡萄胎病病理组织的滋养细胞,再用16个位点(D8S1179,D21S11,D2S1338,CSF1PO,TH01,TPOX,D3S1358,D13S317,D16S319,D19S433,FGA,D18S51,D5S818,VWA,D7S820,Am)复合微卫星序列-PCR方法对61例病理学诊断为葡萄胎标本进行分析,明确其受精类型。结果用LCM技术从61例标本中获得滋养细胞后,成功提取DNA46例,浓度范围为:6.2-114.5(ngμ/l)。经STR多态性分析确定空卵单精子受精完全性葡萄胎13例,空卵双精子受精完全性葡萄胎13例,部分性葡萄胎20例。结论 LCM联合多重STR多态性分析能够确定葡萄胎的受精类型。
李晓倩杨静杨邵敏齐伟宏王静袁杨郝婷孙佳良张小为
蛋白质组学及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06年
杨静张小为郭红燕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卵巢癌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肿瘤发生过程特异性标记物致死性疾病
SIRT3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和代谢调控机制在2型糖尿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1年
2型糖尿病(T2DM)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线粒体损伤和代谢紊乱是T2DM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定位于线粒体的SIRT3对于维持线粒体功能及细胞代谢稳态至关重要。研究表明SIRT3能通过调节呼吸酶活性、抗氧化应激、促进线粒体自噬及葡萄糖摄取等途径,减缓或抑制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杨静李民
关键词:线粒体代谢2型糖尿病
高龄妇女孕期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9
2024年
随着高龄孕产妇比例的逐年上升,妊娠相关风险日益凸显。为提升我国高龄妇女的孕期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结合国内外已经发表的高龄孕产妇相关研究证据和共识,经过国内专家多次的深入讨论,共同制定了“高龄妇女孕期管理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了高龄孕妇的定义、孕前准备、产前诊断、围产期并发症防治、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式以及围分娩期管理等关键问题,旨在为产科医师提供规范化的高龄孕产妇管理指南,进而提升高龄孕产妇的母婴保健水平。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漆洪波赵扬玉杨慧霞王岚杨静
关键词:高龄孕期管理
DNA倍体定量分析及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及液基细胞学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21例患者采用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以及液基细胞学诊断进行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早期筛查,对其中453例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阳性和(或)宫颈液基细胞学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在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与意义。结果 DNA倍体分析及液基细胞学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阳性者与活检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对宫颈病变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筛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敏感性为69.23%,特异性为78.86%,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敏感性为93.16%,特异性为62.2%;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敏感性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诊断宫颈病变CINⅡ级及以上病变,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相比常规细胞学筛查更为敏感。
付蒙杨静吕晓杰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细胞学
Robson十分类系统在剖宫产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评价在剖宫产率分析中Robson十分类系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所有剖宫产病例,采用Robson十分类系统分别统计总剖宫产率各组剖宫产率及各组在总剖宫产率内的占比情况,同时分析各组剖宫产的指征。结果 2014年和2015年总剖宫产率分别为28.6%和31.8%,最常见的剖宫产指征为前次剖宫产史(2014年占19.9%,2015年占34.4%)。根据Robson十分类系统分组标准,2014年和2015年妊娠≥37周单胎头位、初产、引产或临产前剖宫产的2组产妇规模最大(47.1%vs.46.3%),其次是1组(妊娠≥37周单胎头位、初产、自然临产,26.6%vs.16.1%)和5组(妊娠≥37周单胎头位、前次剖宫产,5.2%vs.10.0%)。2014年和2015年剖宫产权重最高的是2组,分别为52.4%和43.2%;其次是5组和6组(所有臀位初产),5组的剖宫产权重增长最快,从2014年的18.0%升高至2015年的31.5%。结论 Robson十分类系统在剖宫产率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能够有助于针对特定组别产妇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并改善预后。
蒋红清陈寒杨静
关键词:剖宫产剖宫产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管理策略
2023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病因多而复杂、临床表征多样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本篇文章主要从PCOS患者的流行病学出发综述了PCOS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健康教育指导管理等)的策略,为PCOS患者有更好的临床预后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常笛徐晓琳杨静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饮食干预健康管理药物管理运动管理
健康妊娠与子痫前期患者循环微粒体携带蛋白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微粒水平及其蛋白质在子痫前期时的变化,初步探索微粒在子痫前期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入选98例子痫前期患者、54名健康妊娠女性和51名健康育龄女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MPs水平,蛋白质谱检测微粒所携带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健康妊娠组总MPs水平较健康育龄女性组明显升高[159.87(113.25,218.18)/μl和94.10(53.35,140.23)/μl,P=0.004],但与子痫前期组比无明显差别(P>0.05)。提取各组微粒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健康妊娠女性与健康育龄女性之间有30种差异蛋白,与凝血级联反应、补体和其他免疫反应、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联系密切;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妊娠女性之间有14种差异蛋白,与凝血级联反应、补体和炎症反应以及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联系密切。结论循环微粒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子痫前期的高凝状态。循环微粒可能通过所携蛋白质经多种途径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对子痫前期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张云聪杨静杨硕崔婵娟赵诚郭晗赵扬玉张捷魏瑗乔蕊
关键词:先兆子痫血栓形成倾向蛋白质组学
双胎孕妇妊娠中晚期的子宫颈长度对早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双胎孕妇妊娠中期和晚期的子宫颈长度(CL)对妊娠<32周、<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妊娠中期(20~24周)和妊娠晚期(28~32周)行经阴道超声测量CL的双胎孕妇共490例,其中161例于妊娠中期及晚期均行CL测量。按照测量的孕周分为妊娠中期组427例,妊娠晚期组224例,评估CL对早产的预测价值,并以敏感度和特异度计算最佳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孕妇年龄、绒毛膜性、经产妇、辅助生殖治疗、孕前体质指数),评估孕妇CL与早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妊娠中期组、妊娠晚期组孕妇的中位CL分别为36 mm(33~40 mm)、28 mm(18~33 mm)。妊娠中期组孕妇中,早产者151例(35.4%,151/427),足月分娩者276例(64.6%,276/427);早产和足月分娩孕妇的中位CL分别为34 mm(30~37 mm)和37 mm(34~40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晚期组孕妇中,早产者100例(44.6%,100/224),足月分娩者124例(55.4%,124/224);早产和足月分娩孕妇的中位CL分别为22 mm(15~30 mm)和31 mm(23~34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采用妊娠中期CL预测妊娠<32周、<34周早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5%CI为0.70~0.86)、0.71(95%CI为0.64~0.79),其最佳界值分别为36.5、33.5 mm。校正混杂因素后,妊娠中期CL与妊娠<32周、<34周早产均呈负相关。(3)采用妊娠晚期CL预测妊娠<32周、<34周早产的AUC分别为0.86(95%CI为0.75~0.96)、0.75(95%CI为0.67~0.84),其最佳界值分别为17.5、18.5 mm。校正混杂因素后,妊娠晚期CL与妊娠<32周、<34周早产均呈负相关。结论妊娠中期和晚期经阴道超声测量CL是无症状双胎孕妇早产的良好预测指标。妊娠20~24周CL≤36.5 mm和≤33.5 mm,可分别预测双胎妊娠<32周和<34周的早产;妊娠28~32周CL≤17.5 mm和≤18.5 mm,也可分别预测妊娠<32周
左喜芳杜雨峰杨静程子怡龚丽君张爱青韩娜魏瑗赵扬玉
关键词:早产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自体血液回输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在异位妊娠腹腔出血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妇科确诊为异位妊娠并经腹腔镜手术的32例患者,于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监测患者自体血回输前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其输血后有无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腹腔内出血量为600-2 300 ml,平均(1 250±285)ml,自体回输血量为300-1 200 ml,平均(850±150)ml,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凝血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吕晓杰蒋红清杨静付蒙费军伟
关键词:异位妊娠腹腔镜自体血回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