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5篇周围神经
  • 5篇细胞
  • 4篇置换术
  • 4篇术后
  • 4篇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后
  • 3篇神经损伤
  • 3篇神经再生
  • 3篇周围神经损伤
  • 3篇周围神经再生
  • 3篇髋关节
  • 3篇碱性成纤维
  • 3篇关节炎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酸钠

机构

  • 17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7篇杨静
  • 16篇裴福兴
  • 8篇沈彬
  • 6篇王光林
  • 4篇池雷霆
  • 3篇屠重棋
  • 3篇李箭
  • 3篇杨天府
  • 3篇杨志明
  • 3篇王国庆
  • 3篇夏庆杰
  • 2篇成娘
  • 1篇杨均
  • 1篇刘涟
  • 1篇刘涟
  • 1篇丁兰
  • 1篇宁宁
  • 1篇池雷霆
  • 1篇龚全

传媒

  • 4篇西藏医药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6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ARTZ)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疼痛、压痛、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及安全耐受性。结果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后症状及功能显著改善 ,安全耐受性好。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能有效缓解退变性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功能显著改善 。
杨静王国庆王庭贵裴福兴
关键词:退行性骨关节炎透明质酸钠疗效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局部的基因表达与细胞定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 ,bFGF)mRNA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局部表达规律及细胞定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4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只)。用改良持针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制成神经挤压伤模型 ,分别于术后4h ,1、3、7、14、21、28d处死大鼠 ,切取包括挤压伤及其上下各2mm的神经段 ,应用引物原位标记技术 (primedinsitulabel ing,PRINS) ,结合光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损伤局部的bFGFmRNA表达变化及细胞定位 ,分别以图像分析结果中灰度值和阳性面积值表示bFGF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组于术后4h ,表达强度开始增加 (176.07±16.64) ,阳性细胞数增多[(725.33±60.45) μm2] ,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5) ;术后7d ,表达强度最高(122.89±10.77) ,阳性细胞数最多[(1876.35±108.40)μm2]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5) ;术后28d表达强度(189.85±19.51)及阳性细胞数[(605.25±36.40) μm2]均降至正常组及对照组水平 (P>0.05)。
池雷霆裴福兴王光林夏庆杰杨静刘涟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定位周围神经损伤
改良Hardinge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髋关节外侧入路中前方臀中肌与股外侧肌连的接腱性部一起分离,修复后可重新撕裂,术后易并发髋外展无力和跛行。我们采用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行大转子前方部分切骨32例髋关节置换术。避免臀中肌、臀小肌撕裂,保护了外展肌,防止了髋外展无力和跛行。方法: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6-98岁,平均67岁.髋关节置换原因:骨关节炎14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4例。手术方法:按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显露大转子,臀中肌和股外侧肌。股骨轻度外族,沿臀中肌前2/5与后3/5之间纵行切开肌膜,沿股骨干前缘切开股外侧肌,用骨膜剥离器从股骨前方向上分离,直达关节腔.用摆动锯行大转子前方部分切骨,切骨厚度5mm左右。将切骨块骨连同部分臀中肌,股外侧肌和前方关节囊一起李向前,显露髋关节.人工关节置入后,用三根钢丝将切骨块与大转子固定,用自制钢丝拧紧器拧紧钢丝.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12月,平均7月。大转子区无疼痛,3月后步态恢复正常,术后无一例脱位。外展肌力达Ⅳ级14例,V级18例,Trendelenburg征阴性。经术后X线片显示:大转子切骨没有发生移动,均在3个月内愈合。一例病人术后9月照片时发现一根固定钢丝断裂。
裴福兴杨静王光林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大转子股外侧肌臀中肌全髋关节股骨颈骨折
华法令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华法令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院98年收治的74例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病例25例术前给予华法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余49例不用华法令预防,诊断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结果:术前预防性使用华法令的病人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预防性使用华法令的病人有28%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用华法令抗凝后手术侧肢体肿胀消退。所有使用华法令的病例未见有出血。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人工关节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使用华法令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开展越来越广泛,但外科医生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认识还不够。根据西方国家的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没有预防性抗凝的情况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40-80%,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25%,致命性的肺栓塞发生率为05-2%,而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亚洲,根据马来西亚及国内的报告人工关节量技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2.5%,国内吕厚山教授报道为47%,因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引起人工关节外科医?
杨静裴福兴沈彬
关键词:人工关节血栓形成华法令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外科医生
高位髌骨临床分级法的探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探索高位髌骨的分级诊断法 ,以更好的估计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设计出高位髌骨的临床分级法 ,回顾性的对 5名已确诊为高位髌骨的患者进行疾病程度分级。研究分级结果与病人年龄、发病年龄、疾病严重度的关系。结果 :分级为重度者 ,髌股关节炎的症状出现早 ,程度重 ,保守疗法效果差 ;分级为轻度者 ,髌股关节炎的症状出现晚 ,程度轻 ,早期药物治疗多能缓解疼痛。结论 :高位髌骨临床分级法对疾病的预后估计和治疗方式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是切实可行的。
沈彬王国庆杨静裴福兴
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2000年
沈彬裴福兴杨静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金属陶瓷
成年人高位髌骨的X线改变及临床分级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成年人高位髌骨患者的X线改变 ,并根据X线改变进行临床分级 ,以估计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高位髌骨的 18例成年患者 ,共计 34侧膝关节 ,进行屈膝 30°侧位片和髌骨轴位片的拍摄 ,然后在X片上测定Blumensaat距离、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髌股协调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髌骨外移度七项参数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选用Blumensaat距离 ,髌骨高度及髌股协调角作为临床分级的参数指标。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 :Blumen saat距离 ,髌骨高度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髌股协调角、外侧髌股角、髌股指数、髌骨外移度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股骨滑车沟角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临床分级 :10侧膝关节属轻度 ,表现为髌骨软骨软化症 ,药物疗效好 ;2 1侧属重度 ,表现为髌股关节骨关节炎 ,药物疗效差。结论 :成年人高位髌骨的X线改变以髌骨的异常高位为主 ,伴有一定程度的髌骨外移和向外侧倾斜 ,临床分级在定性诊断的基础上 ,融入了定量诊断 。
沈彬杨静裴福兴杨天府李箭屠重棋池雷霆
关键词:X线摄影成年人
经股动脉注射海洛英致假性动脉瘤破裂一例被引量:2
1997年
经股动脉注射海洛英致假性动脉瘤破裂一例池雷霆*杨志明*杨天府*杨静*龚全*毒品滥用者,一般采用卷烟吸食、“追龙”、静脉穿刺等方式给药[1],经股动脉穿刺注射海洛英方式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并发假性动脉瘤、感染、破裂。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
池雷霆杨志明杨天府杨静龚全
关键词:海洛因中毒假性动脉瘤
周围神经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102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 只,对照及实验组各48 只,用持针钳钳夹坐骨神经,于伤后4 小时、1,3,7,10,14,21,28 天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 PCR) 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alpha-32p- dCTP放射自显影,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局部、腰4 ~6 背根节及相应脊髓节段bFGF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伤后4 小时bFGFmRNA在损伤局部、脊髓及背根节的表达均开始增强,分别为1.41±0.10,1.78±0 .10 和2.17±0.12;伤后7 天表达值最高,分别为2.72±0.14,3 .65±0.17 和3.90 ±0.06;伤后28 天表达值为1.23 ±0.06 ,1.43±0 .05,1 .78±0.03,降至正常及对照组水平(P> 0.05)。
池雷霆裴福兴王光林杨均夏庆杰丁兰杨静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BFGFMRNART-PCR
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探讨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严重畸形的病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方 法。方法回顾分析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术后严格 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 严重畸形的最佳选择,术后严格的康复治疗是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的可靠保证。
杨静沈彬宁宁王光林裴福兴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