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效应的经穴特异性研究的因子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针刺效应来研究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方法:以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据Zausinger六分法选择1-3分的大鼠入组。以随机对照设计原则设立基础对照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未干预组、尼莫地平组、人中旁组)和针刺组(内关组、委中组、三阴交组、尺泽组、人中组和非穴组)。而且针刺组内每个穴组采用正交设计法分别设置9个不同参数组合。每组12只,共60组。针刺干预组以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h 1次,共干预6次。并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比较(以SPSS 17.0实现)。结果:针刺组内比较:每个经穴的针刺参数组合不同,则针刺效应亦不同。针刺组间比较:内关>尺泽>人中>三阴交>委中>非穴。经穴与非穴比较:穴位组>非穴组。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非针刺组。结论:经穴具有针刺效应的特异性;
- 常晓波王舒樊小农张亚男孟智宏杨雪石学敏
- 关键词:针刺效应经穴特异性
- 脑梗死大鼠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动态变化。方法:将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大鼠模型,进行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h 1次,共干预6次。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脑梗死大鼠模型于第12、24、36、48、60、72h针刺后进行6次神经行为学评分,借助因子分析方法,结合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分别与梗死率、脑血流、微循环、光镜等指标数据进行权重系数确定。结果:脑梗死大鼠的6次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73645、0.129477、0.271616、0.125729、0.132866、0.132859。结论:对于神经行为学指标来说,针刺第3次即36h处的权重最大,在针刺第4次以后各个指标的权重变化不是很大。可见,针刺第3次即36h处是行为学指标变化的关键节点,针刺48h以后脑梗死大鼠病情逐步处于稳定状态。
- 常晓波王舒樊小农杨雪石学敏
-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基于脑梗死大鼠模型的针刺指标对针刺效应影响的均值加权分类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针刺指标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大鼠模型的针刺效应的影响。以此来初步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并为脑梗死针刺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以Zea-longa线拴法复制MCAo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依据Zausinger六分法选择1~3分的大鼠随机入组。以随机对照设计原则设立基础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未干预组)和针刺组(内关组、委中组、三阴交组、尺泽组、人中组和非穴组)。而且针刺组内每个穴组采用正交设计法分别设置9个不同参数组合。根据各组别所对应的针刺参数分别进行提插手法针刺治疗,每12小时1次,共干预6次。每组12只,共57组。并以神经行为学、脑血流、梗死率、微循环、光镜等为测量指标,评价针刺指标对MCAo大鼠模型的针刺效应的影响。结果:内关穴在降低梗死率、扩张输入枝管径、提高神经行为学评分表现的最突出;委中穴在增加脑血流、提高神经行为学方面表现最佳:尺泽穴在增加脑血流、扩张输出枝管径、提高正常神经细胞数方面表现最好;三阴交在减少坏死神经细胞和噬神经细胞、降低坏死神经细胞率、提高神经行为学评分方面表现最优。结论:针刺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梗死率、降低坏死神经元细胞数、减少噬神经细胞数从而提高神经行为学评分来实现的.为脑梗死的针刺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常晓波樊小农王舒孟智宏杨雪石学敏
- 关键词:针刺效应
- 脑梗死大鼠模型的针刺效应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建构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构筑脑梗死大鼠针刺效应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比较各个指标权重系数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并初步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引用负指标的概念,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建立针刺效应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结果]统计量F即为建构的脑梗死大鼠针刺效应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从模型的各个指标权重系数可知:微循环指标中的输入枝(A)管径和AV比值对于针刺效应的综合评价影响最大,其次是微血管数、坏死神经细胞率,影响最小的是梗死率。[结论]通过数学模型可知针刺治疗脑梗死可能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大脑微循环(扩张输入枝管径、增大AV比值)、增加微血管数来实现的。该数学模型不仅为中医针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今后作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并指出用数学模型来表达中医的科学内涵,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常晓波王舒樊小农杨雪石学敏
- 关键词:脑梗死大鼠针刺效应综合评价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