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林
- 作品数:232 被引量:7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缬沙坦对膀胱癌细胞表达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不同侵袭能力的膀胱癌细胞株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抗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三株不同侵袭能力的细胞株EJM3、EJ、BIU-87进行培养,使用10-2、10-3、10-4、10-5、10-6、10-7、10-8、10-9mol/L缬沙坦的1640培养液作用于细胞株,采用细胞生长状态测定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确定最终药物浓度。根据细胞株不同分为EJ-M3组、EJ组、BIU-87组,每组细胞分为实验亚组和对照亚组,实验亚组加入含有10-3mol/L缬沙坦的RPMI-1640培养液,对照亚组仅加入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培养48 h后抽提相应蛋白和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AT1R、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AT1R、MMP-2和MMP-9基因的相对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实验检测3种膀胱癌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依据MTT实验测定出的生长曲线选择浓度为10-3mol/L的缬沙坦作为最终药物浓度。Western blotting电泳结果显示,AT1R、MMP-2、MMP-9在3个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但均较对照亚组表达明显降低。3组细胞株对照亚组AT1R、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均高于实验亚组(P<0.05)。3组细胞株实验亚组细胞迁移距离短于对照亚组(t=7.24、6.14、4.30,P<0.01)。3组细胞株实验亚组侵入细胞数量较对照亚组少(t=6.24、4.33、2.81,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抑制膀胱癌细胞AT1R表达,进而抑制MMP-2和MMP-9表达。AT1R抑制剂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抑制膀胱癌转移和延长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药物。
- 霍倩杨德林杨定芳颜汝平王海峰韦海荣丁祥黎唐钊然
-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 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被引量:9
- 2002年
- 方克伟石永福徐鸿毅杨德林陈戬
- 关键词:尿道狭窄成形术带蒂皮瓣
-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全切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3年12月34例女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年龄53~64岁,平均58岁.其中移行细胞癌30例,腺癌3例,鳞状上皮癌1例.原发肿瘤30例,复发肿瘤4例.34例患者均行膀胱全切,其中24例保留自主神经.所有患者均截取末段回肠,行回肠代膀胱.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34例手术时间平均360 min(280~420 min),输血量平均600 ml(300~1000 ml) .术后30例获随访,随访6~108个月,平均61个月.术后6个月昼夜控尿率分别为90%(27/30)和86%(26/30).一次性排空膀胱23例,2例排尿可控过度,需定时导尿,另5例需采用手压下腹部排空新膀胱.23例行尿动力检查结果显示:贮尿囊容量300~520 ml,充盈期囊内压<23 cm H2O(6~23 cm H2O,1 cm H2O=0.098 kPa),最大尿道压35~70 cm H2O,功能性尿道长2.6~3.5 cm,剩余尿量0~38 ml.IVU检查贮尿囊球形,无输尿管狭窄,轻度输尿管返流1例,肾盂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无肠膀胱或尿道残端复发者. 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尿流改道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方克伟杨达宽徐鸿毅李泽惠石永福李炯明王剑松杨德林左毅刚陈戬
- 关键词:女性原位尿流改道膀胱肿瘤膀胱切除
- 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效果的比较(英文)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原位尿流改道在膀胱癌根治术后具有良好的控尿能力,但针对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回肠重建新膀胱和原位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后疗效及随访方面的研究很少。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6 至 2008 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回肠组,n=29)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乙状结肠组,n=23)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修复中及修复后的一般情况、尿动力学结果、控尿能力和修复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 57 个月,乙状结肠组 55 个月。两种修复方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治疗后下床时间、新膀胱容量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回肠组治疗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回肠组治疗后储尿囊再发肿瘤 2 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说明两种重建方式应用于女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均良好。
- 王海峰王剑松徐鸿毅左毅刚杨德林
- 关键词:尿流改道术回肠代膀胱乙状结肠代膀胱女性膀胱癌
- 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两种不同入路的比较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两种入路肾囊肿去顶术的优越性。方法:采用经后腹膜腹腔镜行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65例,并回顾分析腹腔径路肾囊肿去顶术12例,对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路径平均需时35min,平均出血量35m...
- 袁龙王剑松左毅刚卢永伟石永福杨德林徐鸿毅
- 关键词:肾囊肿去顶术不同入路出血量
- 文献传递
- 钬激光联合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附98例报告)
- 目的 评价钬激光联合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科应用科医人钬激光(功率100+W)联合德国铂立F8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98例.术前患侧输尿管留置5F或...
- 颜汝平柯昌兴韦海荣王海峰詹辉王伟杨德林左毅刚王剑松
- 多西他赛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多西他赛是一种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在前列腺癌中的疗效确切。对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能明显提高高负荷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延缓癌症相关症状的进展。但多西他赛的严重不良反应常导致其使用受限制,适时联合用药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效益。本文对多西他赛治疗各类前列腺癌及其不良反应、应用时机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前列腺癌化疗提供参考。
- 邓姣何仲明刘飞能欧译天夏成兴杨德林
- 关键词:多西他赛前列腺癌
-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经腹膜后腔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科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开展的 2 2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进行分析。 2 2例中 11例为皮质醇腺瘤 ,10例为醛固酮腺瘤 ,1例嗜铬细胞瘤。结果 2 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 6 0~ 14 0min ,平均 10 0min ;失血量 30~ 10 0mL ,平均 5 5mL ,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 ;1例术后发生后腹膜腔血肿。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为非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 王剑松左毅刚杨德林刘靖宇陈戬石永福徐鸿毅
- 关键词:腹膜后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上腺肿瘤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BPH研制与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BPH)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依据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与特异模块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在对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特色,采用量表开发的程序化决策方式研制量表,并通过测试14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生命质量对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QLICD-BPH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5;Cronbach’sα系数为0.91;分半信度为0.72;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反应度也尚可;各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均大于与其他领域的相关,相关系数r值多>0.5。结论 BPH患者QLCID-BPH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以作为临床BPH患者的测评工具。
- 黄聿明杨德林万崇华谭健烽许传志张晓磬
- 关键词:生命质量量表考评
- 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肾积水12例(13.6%),肾功能不全9例(10.2%),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2例(13.6%),复发转移13例(14.8%),死亡14例(15.9%),肿瘤相关死亡率8%。尿失禁21例(23.9%),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随访期在1年内与随访期超过1年者尿失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3年存活率90.5%(38/42),5年存活率70%(14/20)。结论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效果理想,肿瘤相关死亡率较低,肾功能衰竭是重要的患者死亡原因,术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年内达到稳定,在随访期内患者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 王剑松詹辉左毅刚王海峰丁明霞杨德林
- 关键词:膀胱癌新膀胱并发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