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秀
- 作品数:46 被引量:4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植物几丁酶与抗病性的关系被引量:4
- 1997年
- 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几丁酶而未发现其底物,几丁酶在植物保卫机制中所起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不同发育程度植物中几丁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病原菌及灭活菌体处理对植物几丁酶的影响。
- 李晓杨家秀
- 关键词:植物几丁酶抗病性诱导活性
- 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 1993年
- 根据生物间遣传学的观点,从寄主(小麦品种)与病原物(条锈苗)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利用小麦品种(系)与当年小麦条锈菌群体(菌株)相互作用。同一品种(系)多年用不同菌株进行毒力频率测定,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绵阳系等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不抗条锈病,毒力频率为42.2~84.7%。条锈菌小种的异变和小麦品种(系)的易变性,是我省条锈病流行和品种抗锈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 杨家秀刘正德黄光明李云鹤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毒力
- 玉米青枯病菌分离及田间发病调查
- 1993年
- 1991年对我省6个县(市)的49份玉米青枯病病株进行分离。其中腐霉(Pythium),占75.5%,青霉(Penicjllium),占57.1%;镰刀菌(Fusarium),占12.5%;细菌(Bac-teria),占10.2%;丝核菌(Rhizoctonia),占4.0%。并对9个县(市)的生产推广品种,抗鉴圃和育种圃中的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调查,一般发病株率在5%,严重的可达20~50%。
- 杨家秀李晓杨晓蓉何文凤
- 关键词:玉米青枯病病菌
- 四川玉米矮花叶病毒株系及分布研究被引量:7
- 1993年
- 经过3年在我省玉米主栽区采集的玉米、高梁等作物的带病标样,采用生物方法测定,证明了我省玉米病毒病的优势株系为甘蔗花叶病毒,并查明了该病毒的寄主范围。
- 杨家秀李晓杨晓蓉何文凤
- 关键词:玉米矮花叶病毒病
-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抗白粉性及抗锈性的研究被引量:9
- 1992年
- 对小麦野生近缘植物33个种40份材料接种携不同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系,及四川占优势条锈菌和叶锈菌小种表明,对白粉病高抗或免疫的材料11份,占27.5%;对条锈病免疫的材料37份,占92.5%;对叶锈病免疫或高抗的材料36份,占90%。其中,对3种病害均免疫或高抗的有蓖穗冰草、麦(?)草、多花偃麦草、旱麦草、鹅观草及杂草型黑麦6个种共7份材料.并认为,采用多个毒性基因的菌系组合进行抗白粉病性鉴定,可以筛选出抗谱更广的材料.
- 李隆业黄元江谭万忠杨家秀陆峻峻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
- 硬粒小麦SW AHEN 3抗条锈(条中30、31)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硬粒小麦 SWAHEN 3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新小种条中 30 ( CYR30 )和条中 31 ( CYR31 )免疫 -高抗。为明确 SWAHEN 3抗条锈性状的遗传规律 ,将 SWAHEN 3与高感硬粒小麦品种 Kappli杂交 ,获得杂种F1、F2 群体 ;将 SWAHEN3与川育 1 2等 5个四川高感普通小麦品种杂交 ,获得杂种 F1。对抗×感硬粒小麦杂种 F1、F2 群体分小种 ( CYR30和 CYR31 )接种鉴定 ,结果表明 ,杂种 F1抗性反应与抗病亲本 SWAHEN3一致 ,为免疫 -高抗 ;杂种 F2 群体中免疫 -高抗单株与抗 -高感单株之比符合两对显性互补基因分离比例 9∶ 7。对抗病硬粒小麦×感病普通小麦杂种 F1分小种 ( CYR30和 CYR31 )接种鉴定 ,结果表明 ,杂种 F1抗性反应也与抗病亲本 SWAHEN3一致 ,为免疫 -高抗。分析表明 ,SWAHEN3对条中 30、31的抗性受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其抗性基因能在与四川高产小麦的杂交后代中完全表达。
- 杨武云余毅胡晓蓉杨家秀颜济杨俊良
- 关键词:硬粒小麦条锈病抗性遗传抗病育种
- 小麦-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创新材料的选育及抗病性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利用小麦 -异源直接杂交法回交结合开放授粉处理 ,在诱发材料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 ,从组合Curren cy/小偃 6号 //川育 12号 /3/A30 2中选育出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NR98117- 9S等 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都具有与亲本小麦品种小偃 6号及川育 12号不相上下的农艺性状 ,对条锈生理小种条中 31和混合菌种表现高抗 ,可作为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育种中的间接选择在创制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上的可行性。
- 舒焕麟杨家秀杨足君李光蓉
- 关键词:小麦小黑麦抗病育种
- 玉米的抗性评价主要病害及控制技术研究
- 李晓罗林明杨晓蓉杨元明杨力王胜杨家秀
- (一)玉米抗多种病害的鉴定与评价:从“七五”以来,对全省19个地(市)州及大专院校和全国品种资源的15个省(市)提供的16105份(次)的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了抗大、小斑,丝黑穗、矮花叶、青枯病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玉米抗病性病虫害防治方法
- 四川玉米新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 1998年
- 玉米是四川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70万公顷。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及多种叶斑病和虫害发生。为了确保四川玉米持续稳产、高产,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从“七·五”开始配合育种攻关项目,承担了全省玉米新杂交种(组合)及自交系的抗(病...
- 张帆李晓杨晓蓉杨家秀何文凤李云鹤
-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自交系抗病性
- 玉米抗小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
- 1997年
- 玉米小斑病(Bipolars Maydis)是世界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1970年曾使美国损失玉米165亿kg,我国的华北玉米区和华南部分玉米区也是该病的主要发生区。该病的流行与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密切相关,而防治该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是选用抗病品种。为此“七五”、“八五”期间国家把玉米种质资源抗小斑病的筛选鉴定列为攻关内容。本文报道1992~1995年的研究结果。
- 高卫东戴法超朱小阳杨家秀李晓杨小蓉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