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艺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肪乳预处理对大鼠静脉注射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脂肪乳对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导致的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72只,体重200~280g,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n=8)、布比卡因对照组(B组)、布比卡因+脂肪乳组(C组)、罗哌卡因对照组(D组)、罗哌卡因+脂肪乳组(E组),B、C、D、E每组再分为致死组(1组)和取材组(2组)(每组n=8)。A组经大鼠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3ml/(kg·min),6min后开胸取心,B、C、D、E组大鼠经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或脂肪乳3ml/(kg·min),共5min,再以2mg/(kg·min)速度泵入相应的局麻药,取材组泵入局麻药1min开胸取心肌,致死组泵入局麻药致心跳停搏。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大鼠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的时间及各对应时相局麻药的累积剂量,A组及取材组测心肌ATP含量。结果:C1组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的时间比B1组明显延迟、布比卡因用量大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1组与E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心肌ATP酶含量比较,A组>D2组>C2组>B2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2、E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乳能够减轻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ATP含量有关,但脂肪乳对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无明显作用。
- 杜艺程桥韩峰李婧
- 关键词:脂肪乳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心脏毒性ATP酶
- 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II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5~1.2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5~1.0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Ramsa(y镇静分级评分)2级开始镜检,肠镜抵达回盲部停止给药。C组:未用药。结果Ramsay评分:T组2级96.7%,C组1级100%(,P<0.01)。VAS(视觉模拟评分):T组明显小于C组(P<0.01)。T组入镜时间短于C组(P<0.05)。检查过程中:SBP、DBP、HR、LF、HF、L/H:C组明显上升(P<0.05,P<0.01);BIS:T组明显降低(P<0.01);血糖:C组升高(P<0.05)。T组检查成功率、操作者和患者的满意率、患者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结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镇痛麻醉效果,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 余淑珍陈太钢郭剑津薛文英郭建锴王子毅邢学武李慧杜艺李婧郭政
- 关键词:药物投与系统二异丙酚哌啶类清醒镇静镇痛结肠镜检查
-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与瑞芬太尼的干预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及瑞芬太尼预处理对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组)。S组犬开胸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I/R组犬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2h;RPC组为缺血前以1μg/(kg·min)微泵输注瑞芬太尼30min进行预处理,余同I/R组。再灌注2h时处死犬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I/R组、RPC组与S组相比,心肌组织NF-κB含量显著升高(P<0.05),RPC组与I/R组比较,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显著增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再灌注2 h时心肌组织NF-κB的表达。
- 李文兵刘保江韩冲芳郝钰李慧杜艺张莉师瑾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瑞芬太尼
- 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血浆靶浓...
- 余淑珍郭剑津陈太钢薛文英郭建锴王子毅邢学武李慧杜艺李婧郭政
- 关键词:药物投与系统二异丙酚哌啶类清醒镇静镇痛
- 文献传递
-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抗氧化的作用及最佳浓度。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P组)、1%、2%、3%七氟烷后处理组(S1、S2、S3组),每组各8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3 h后血浆MDA、SOD和CK-MB含量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P组相比,各S组心肌梗死面积、MDA、CK-MB均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S1组与S3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S3组相比,S2组心肌梗死面积(28.5±1.35)%、MDA(8.205±2.874)nmol/ml、CK-MB(22.935±2.064)U/L均显著降低(P<0.05),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通过调节MDA与SOD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中剂量组(2%七氟烷)效果更明显。
- 李婧韩冲芳李晓欣杜艺杨文曲
- 关键词:七氟烷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抗氧化
- 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叭浆靶浓度0.5-1.2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5~1.0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Ramsay(镇静分级评分)2级开始镜检,肠镜抵达回肓部停止给药。C组:未用药。结果:Ramsay评分:T组2级96.7%,C组1级100%,(P〈0.01)。VAS(视觉模拟评分):T组明显小于C组(P〈0.01)。T组入镜时间短于C组(P〈0.05)。检查过程中:SBP、DBP、HR、LF、HF、L/H在C组明显上升(P〈0.05,P〈0.01);BIS在T组明显降低(P〈0.01);血糖在C组升高(P〈0.05)。T组检查成功率、操作者和患者的满意率、患者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均明显高于C组僻〈0.01)。结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镇痛麻醉效果,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 余淑珍郭剑津陈太钢薛文英郭建锴王子毅邢学武李慧杜艺李婧郭政
- 关键词:药物投与系统二异丙酚哌啶类清醒镇静镇痛
- 脂肪乳预处理对大鼠静脉注射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致心脏毒性的影响
- 目的:研究脂肪乳对静脉注射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导致的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72只,体重约220-250g,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A组)(n=8)、布比卡因对照组(B组)、布...
- 杜艺
- 关键词:脂肪乳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心脏毒性ATP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