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晓东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大瑶山
  • 2篇地块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扬子地块
  • 2篇碎屑
  • 2篇碎屑锆石
  • 2篇碎屑锆石U-...
  • 2篇泥岩
  • 2篇锆石
  • 2篇华夏地块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构造环境
  • 2篇寒武纪
  • 2篇寒武系
  • 2篇沉积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断裂带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6篇广东省地质过...

作者

  • 6篇杜晓东
  • 6篇邹和平
  • 4篇丁汝鑫
  • 4篇劳妙姬
  • 2篇苏章歆
  • 1篇陈诗艾
  • 1篇曾长育
  • 1篇周永章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钦-杭结合带南段韧性剪切带印支期活动记录:以防城—灵山断裂带为例被引量:18
2015年
钦-杭结合带南段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韧性剪切带,防城—灵山断裂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综合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特征和千糜岩绢云母单矿物40 Ar/39 Ar测年结果,表明钦-杭结合带南段防城—灵山韧性剪切带印支期可能存在两期活动,一期为早三叠世,另一期为晚三叠世,早期活动导致近E-W向变形,晚期形成NE向右旋韧性剪切带。根据千糜岩绢云母40Ar/39Ar年龄数据分析,认为防城—灵山断裂带在印支期发生右旋剪切活动的具体年龄接近于(203.9±1.7)Ma。
丁汝鑫邹和平劳妙姬杜晓东周永章曾长育
关键词:印支期韧性剪切带
广西横县马山晚侏罗世钾玄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兼论钦杭成矿带西南段燕山期构造背景被引量:10
2015年
广西横县马山杂岩体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出露于防城—灵山断裂带的西侧,为一套包括辉长岩、玄武(玢)岩、闪长(玢)岩、二长(斑)岩、普通角闪正长岩、石英正长岩、花岗岩在内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浆岩岩系。文中对其中的中性浅成侵入岩进行研究,获得二长闪长玢岩样品的40Ar/39Ar坪年龄为(153.8±0.6)Ma,表明岩石形成于晚侏罗世。所研究的岩石样品富K、富碱、w(K2O+Na2O)=5.73%~8.54%、K2O/Na2O=0.87~1.7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轻稀土元素,无明显的Nb-Ta-Ti负异常,为典型板内钾玄质岩石。其(87Sr/86Sr)i变化范围在0.705 11~0.705 47,εNd(t)变化范围在0.6~1.4,206Pb/204Pb为19.019~19.228,207Pb/204Pb为15.720~15.737,208Pb/204Pb为39.372~39.518,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浆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地幔(EMⅡ)两个端员的混合。结合前人对南岭西部侏罗纪岩浆岩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山杂岩体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桂东南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是钦杭带西南段燕山期花岗岩和相关矿床形成的重要的地质构造背景。
劳妙姬邹和平杜晓东丁汝鑫
关键词:钦杭成矿带
广西大瑶山-大明山地区寒武纪砂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杜晓东邹和平苏章歆劳妙姬陈诗艾丁汝鑫
关键词:沉积岩构造环境寒武纪
文献传递
广西大瑶山—大明山地区寒武纪砂岩-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环境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大瑶山—大明山地区位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是研究华南大地构造问题的关键部位。对区内寒武纪地层中采集的27件砂岩、泥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Al2O3/TiO2(11.95-36.26,平均20.81)、低Rb/Cs(13.02-68.27,平均32.21,接近上地壳值)和低Cr/Zr(0.14-1.15,平均0.59)比值。在砂岩-泥岩物源判别函数和Ni-TiO2、Th/Sc-La/Sc、La/Th-Hf图解中,投点特征均显示大瑶山—大明山寒武纪沉积岩的物源以上地壳长英质、石英质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火成物源及古老再循环沉积物。通过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图和La-Th-Sc、K2O/Na2O-SiO2等图解判别,再根据大部分样品的δEu值(变化于0.47-0.68,平均0.58);δCe(0.61-1.10,平均0.89);Tb/Yb(0.21-0.41,平均0.34);La/Sc(1.45-7.66,平均3.97);Th/U(3.37-11.18,平均5.80)等特征,及其与不同构造环境参数进行对比,并结合浅水沉积标志、沉积古地理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寒武纪碎屑岩成分主要代表了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物源,早古生代岩石中不存在反映"华南洋"洋壳成分的地球化学证据。
杜晓东邹和平苏章歆劳妙姬陈诗艾丁汝鑫
关键词:沉积岩构造环境寒武纪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6
2014年
大明山地区位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的西南段,对该区寒武系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次研究对该区2件寒武纪砂岩样品分选出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测定和分析。锆石的透射光及阴极发光图像、Th/U比值、稀土元素特征说明其主要为岩浆岩锆石。222个谐和年龄数据显示出5个主要年龄区间:550~560Ma、750~780 Ma、950~1020 Ma、1560~1740Ma和2390~2450Ma,其中以950~1020Ma区间表现为最突出的峰值。对比大明山与大瑶山地区的寒武系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最明显的年龄峰值(980Ma)揭示物源区曾是Grenville期造山带的一部分。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结合古水流及相关地质证据,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寒武纪时扬子—华夏之间可能没有大洋的分割,而是一陆间海(intercontinental sea)格局。本次研究还在大明山寒武系中测得8颗具有太古宙年龄的古老锆石(≥2500Ma,其中1颗≥3200Ma)。这些锆石具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均≥0.4,稀土分布多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指示其来自岩浆岩,反映物源区在太古宙发生过岩浆作用。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华夏地块太古宙锆石年龄信息,认为华夏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基底或接受过古老陆块的物源供给。
邹和平杜晓东劳妙姬丁汝鑫
关键词: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华夏地块扬子地块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邹和平杜晓东劳妙姬丁汝鑫
关键词: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华夏地块扬子地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