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霓

作品数:45 被引量:1,19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进食
  • 21篇进食障碍
  • 8篇厌食
  • 8篇神经性
  • 7篇神经性厌食
  • 6篇心理治疗
  • 6篇信度
  • 5篇多动障碍
  • 5篇厌食症
  • 5篇神经性厌食症
  • 5篇注意缺陷多动...
  • 5篇量表
  • 4篇心理
  • 4篇抑郁
  • 4篇住院
  • 3篇药物治疗
  • 3篇照料
  • 3篇照料者
  • 3篇诊疗
  • 3篇症状

机构

  • 42篇北京大学第六...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青岛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河北省第六人...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广州华侨医院
  • 2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福利会国...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43篇李雪霓
  • 16篇张大荣
  • 16篇孔庆梅
  • 8篇司天梅
  • 5篇王玉凤
  • 5篇程嘉
  • 5篇陈超
  • 4篇舒良
  • 4篇苏允爱
  • 4篇杨婧
  • 4篇耿淑霞
  • 4篇钱英
  • 3篇顾伯美
  • 3篇陈妍
  • 3篇黄悦勤
  • 3篇张岚
  • 3篇栗克清
  • 3篇唐登华
  • 3篇杨磊
  • 3篇王振

传媒

  • 21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心理与健康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社区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健康向导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第三届泛亚太...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西汀治疗继发于生活事件的抑郁症
2005年
目的 :探讨氟西汀治疗继发于明显生活事件的抑郁症的效果。 方法 :对 6 2例最近 1年内生活事件量表 (LES)总分 >30分的抑郁症患者采用氟西汀治疗 6周。 结果 :治疗结束时Hamilton抑郁量表 (HAMD)总分自 2 2 . 6 3± 4 . 2 3下降至 9 .97± 5 . 86。Hamilton焦虑量表 (HAMA)总分自 2 3 .13± 5 . 32下降至 10 . 2 4± 6. 4 1。HAMD迟滞因子、睡眠因子和临床疗效总评分也显著下降。第 1周即显著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 :氟西汀可有效治疗继发于明显生活事件的抑郁症患者 ,起效较快 ,不良反应小。
刘平肖计划郑安琳汪士昌陈瑞英李雪霓曹奕贾艳滨唐登华郑晔史蔚
关键词:氟西汀抑郁症
进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进食障碍患者体重指数、进食相关行为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8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986例进食障碍患者,其中男54例,女932例。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Questionnaire,EDQ)及进食障碍调查量表-1(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1,EDI-1)进行进食障碍相关临床表现的横断面调查。使用1∶4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年龄及诊断亚型对进食障碍患者症状表现的潜在影响。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男女进食障碍患者EDQ项目数据和EDI-1评分差异。使用多重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症状的性别差异。通过网络分析进食障碍患者最为重要的症状并进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1)匹配后男女患者分别为54例和213例,两者在年龄(t=-0.02)及诊断亚型构成(χ^(2)=0.2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男女进食障碍患者期望体重指数与目前体重指数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6,3.2)kg/m^(2)与-0.3(-2.3,2.4)kg/m^(2);Z=-2.64,P<0.01],男性患者期望体重高于目前体重,女性患者期望体重低于目前体重。(3)男性进食障碍患者选择减少主食作为节食方式的比例较女性患者小[41.5%(17/41)与63.2%(117/185);χ^(2)=6.60,P=0.010]。(4)男性进食障碍患者对瘦的追求和内省因子分均低于女性患者(Z=-3.19、-2.26,均P<0.05)。(5)在控制一般资料以及其他因子分后,性别对对瘦的追求因子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3.10,P<0.001)。(6)网络分析显示,男女进食障碍患者的核心节点均为内省和对瘦的追求,与总体进食障碍群体一致。结论男性进食障碍患者的瘦身动机弱于女性,在症状网络中其最重要的症状为内省和对瘦的追求,这可能与女性相似。
郑理匀陈超张大荣李雪霓孔庆梅司天梅
关键词:进食障碍性别差异体重指数行为症状心理特征网络分析
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效度被引量:220
2009年
目的:考察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scale,PSP)中文版(PSP-CHN)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收集165例符合DSM-IV-T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患者用于研究者一致性培训,155例进行大体社会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Scale,PANSS)和PSP-CHN检查,分析PSP-CHN量表的内部一致性、PSP-CHN与GAF的一致性(效标效度)以及与患者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关联效度)。66例患者在首次PSP-CHN评估后的5~7天内,由另一名研究者对患者进行第2次检查,评价PSP-CHN的重测信度。27例PANSS总分≥60分的患者,接受系统药物治疗8周,评估8周后PANSS及PSP-CHN评分改变,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PSP-CHN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4,PSP-CHN总分的研究者之间一致性Kappa值为0.56(ICC=0.94),重测一致性ICC=0.95。PSP-CHN总分与GAF有较好的相关性(ICC=0.95),与PANSS总分及分量表分负相关(r=-0.79,-0.57,-0.63和-0.71,P<0.01)。治疗8周后,治疗有效患者(定义为PANSS与基线比较的减分率≥50%)PSP评分增加(平均增加21.2)明显高于部分有效的患者(定义为PANSS与基线比较的减分率<50%,PSP增加10.2分)。结论: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是评估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一个简洁、易操作、较稳定的工具,适用于临床实践或研究中使用。
司天梅舒良田成华苏允爱闫俊程嘉李雪霓刘琦马燕桃张卫华党卫民张鸿燕
关键词:信度心理测量学
一个人的“战争”——进食障碍患者的治疗时机
2014年
近些年,来医院就诊的进食障碍病例直线上升。找们打开电视,或者随便拿起一本杂志,关于美食、减肥瘦身、塑身操、卡路里、名模、新款服饰等等信息扑面而来。大家视身材苗条为时尚、高雅、有吸引力的标志,这种文化氛围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因此,体重偏低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某些人群中,如演员、模特等,进食障碍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李雪霓
关键词:进食障碍战争医院就诊身材苗条文化氛围
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服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额外给予连续12次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除没有接受团体治疗外,其它条件与研究组相同,观察为期12周。在入组时及12周末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的评估。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基线水平(33.85±6.80 vs 51.22±5.60,44.26±7.17vs 52.41±5.80,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3.85±6.80 vs44.26±7.17,P<0.001);两组患者社会功能量表得分高于基线水平(56.58±4.35vs50.25±3.50,53.23±3.52 vs 50.10±3.67,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6.58±4.35vs53.23±3.52,P<0.001)。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功能的康复,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仪玉伟李雪霓魏时懿秦卫红靳玉宏
关键词:团体心理治疗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社会功能
中国神经性厌食症诊疗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4年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自我饥饿、体质量显著减轻和营养不良为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在所有精神疾病中,神经性厌食症死亡率最高,其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和危及生命的医疗并发症。然而,目前在中国,对于神经性厌食症不能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6名医学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陈涵陈妍韩慧琴李雪霓张岚孔庆梅乔慧芬匡桂芳孙建琴虞阳金富锐蒋晶晶张大荣栗克清王振陈珏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营养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被引量:46
2010年
目的:考察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scale,PSP-CHN)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收集74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test revision,DSM-IV-TR)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其中6例参加了研究者之间一致性培训,68例(急性期42例,稳定期26例)进行了大体功能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GAF))、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17items,HAMD-17)和PSP-CHN检查,分析PSP-CHN量表评估抑郁障碍患者的内部一致性、PSP-CHN与GAF的一致性(效标效度)以及与患者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关联效度),32例患者在首次PSP-CHN评估后的5~7天内,由另一名研究者对其进行第2次检查,评价PSP-CHN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重测信度。26例HAMD17评分>17分的患者,接受标准化治疗8周后,评估HAMD17评分和PSP-CHN的评分变化。结果:PSP-CHN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1,PSP-CHN总分的研究者之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2(ICC=0.94),重测一致性ICC=0.90。PSP-CHN总分与GAF总分呈正相关(r=0.95,P<0.001),与HAMD-17总分负相关(r=-0.54),急性期和稳定期与PSP-CHN总分相关的抑郁因子不同。结论: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可以评价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和社会功能,但是总体信度低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评估。
司天梅舒良田成华苏允爱闫俊程嘉李雪霓刘琦马燕桃张卫华党卫民张鸿燕
关键词:抑郁障碍信度
104例进食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了解住院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诊断标准的104例住院进食障碍患者按不同临床类型分组,对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AN和BN患者的怕胖心理、闭经、误工误学时间及减少食物对身体影响的方式等临床特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AN患者较BN患者发病年龄早,体象障碍比较多见(P均<0.01,或P均<0.05)。BN患者比AN患者有更多抑郁症状,病程较长,就诊年龄晚(P<0.01)。结论:进食障碍两大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疾病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贪食症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席巧真李雪霓张大荣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
北京某综合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某综合大学9个院系的所有一年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使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问卷、Beck无望问卷、青年健康危害行为问卷(YRBS)、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PDQ-4)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及相关心理行为问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一学年内自杀意念和一周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2055人填写了问卷,一学年内自杀意念的报告率8.1%,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有物质滥用(OR=4.37,95%CI:2.27-8.41)、一学年内有过明显抑郁情绪(OR=3.21,95%CI:2.20-4.68)、一学年内使用过远程求助(OR=1.78,95%CI:1.13-2.81)、一周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OR=2.14,95%CI:1.36-3.37)、分裂样人格因子分(OR=1.21,95%CI:1.07-1.37)、边缘人格因子分(OR=1.23,95%CI:1.09-1.38);一周内自杀意念的报告率5.5%,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一周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OR=4.62,95%CI:2.86-7.46)、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OR=2.96,95% CI:1.34-6.56)、一学年内有过明显的抑郁情绪(OR=2.35,95%CI:1.49-3.69)、女性(OR=1.65,95%CI:1.09-2.52)、边缘人格因子分(OR=1.50,95%CI:1.30-1.72)、分裂型人格因子分(OR= 1.17,95%CI:1.03-1.34)。文科专业显示为一学年内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OR=0.63,95%CI:0.41- 0.95)。大一学生一学年内寻求精神卫生服务的比例占12.5%,9.8%使用远程求助方式。在使用当面求助方式上女性多于男性(4.8%/2.9%.x^2=4.42,P=0.035);报告有自杀意念者一学年内总体求助、当面求助、远程求助比例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22.5%/11.3%、7.4%/3.2%、18.2%/8.9%,x^2=23.0、10.3、19.7,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风险的筛查指标除自杀意念外还应考虑纳入抑郁、物质滥用、人格特点、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大学生精神卫生服务宜从鼓励求助行为、主动提供延伸式服务、大力发展
李雪霓刘海骅刘肇瑞郭琦黄悦勤
关键词:自杀意念大学生影响因素
女性进食障碍与DSM-Ⅳ轴Ⅰ疾病共病研究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与DSM-Ⅳ轴Ⅰ系统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的情况。方法以DSM-Ⅳ轴Ⅰ诊断的定式临床检查(SCID-P-I)为工具,比较62例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与DSM-Ⅳ轴Ⅰ系统其他精神障碍的终身共病情况。结果 69.4%的患者与至少1种DSM-Ⅳ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终生共病,而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的终生共病率分别为58.1%、38.7%和9.6%,与2种以上的轴Ⅰ精神障碍终生共病率为33.9%。神经性贪食组患者终生共病率最高为85.2%,其中神经性贪食组共病焦虑障碍和至少2种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高于神经性厌食组患者(P<0.05)。结论女性进食障碍与DSM-Ⅳ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的的共病率较高。
仪玉伟张大荣李雪霓孔庆梅钱英靳玉宏
关键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共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