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斌 作品数:34 被引量:16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72例乳腺浸润性癌HER-2免疫组化与FISH技术检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IHC和FISH技术对172例乳腺浸润性癌HER-2进行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检测,比较两者检测的结果和相关性。结果:172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行IHC检测结果30例为(1+),88例为(2+),42例为(3+),12例为(-)。172例乳腺癌标本进行FISH检测结果71例为阳性,101例为阴性。其中FISH结果阳性标本中IHC检测有2例(1+),30例(2+),39例(3+)。IHC检测HER-2为(3+)的病例FISH检测中阳性符合率92.9%(39/42),且检测HER-2(-)的病例FISH检测均为阴性,IHC检测HER-2(2+)的88例患者中有58例经FISH检测证实HER-2呈阴性,30例呈阳性。FISH检测共发现47例17号染色体多体,其发生率为27.3%。用IHC检测HER-2发现有25例标本存在肿瘤之间的不同表达,而在这25例标本的FISH检测结果中有11例存在HER-2基因瘤内遗传异质性。结论: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IHC和FISH检测在免疫组化强阳性的标本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免疫组化染色强度与HER-2基因扩增呈正相关。理解和判断HER-2基因遗传异质性对肿瘤药物应用及HER-2基因检测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李辉斌 吴坤河 陈文静 张宴 郜红艺 顾霞 张江宇关键词:乳腺浸润性癌 HER-2 荧光原位杂交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子痫前期Logistic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目前针对子痫前期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多集中在差异基因筛选及microRNA方面,缺乏Logistic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公共数据库下载GSE48424数据集并筛选差异基因。采用加权网络分析方法(WGCNA)筛选与子痫前期最为相关模块,与差异基因取交集。对GO、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进行蛋白网络互作分析(PPI),采用CytoHubba软件分析鉴定了10个关键基因。将GSE48424数据集分为训练集(70%),验证集(30%),使用关键基因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在GSE48424数据集中共发现了180个差异基因。WGCNA分析中brown模块与子痫前期最为相关。选取其与差异基因取交集,共筛选出73个重叠基因。GO及KEGG分析显示重叠基因功能主要与囊泡组织、TNF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相关。PPI鉴定了10个关键基因。筛选出4个基因(NUAK1、SGK1、MAP2K1、RNASEL)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主成分分析提示正常组与子痫前期组间存在差异。结论本文通过GEO数据库中GSE48424数据集,采用WGCNA方法筛选关键基因,利用NUAK1、SGK1、MAP2K1、RNASEL基因构建子痫前期Logistic预测模型。 黄珊 蔡双明 李辉斌 张温麑 肖焕舜 余丹峰 钟旋 陶珮 罗毅平关键词:子痫前期 PTE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PTEN蛋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及其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DC中PTEN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p53、EGFR、Ki-67的表达情况,并对PTEN蛋白与临床病理随访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与PTEN蛋白的表达无关(P>0.05)。PTE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ER(2=31.116,P<0.001)、PR(2=15.137,P<0.001)、HER-2(2=12.099,P<0.001)、Ki-67(2=58.409,P<0.001)、p53(2=9.922,P<0.001)及EGFR(2=11.188,P<0.001)相关。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ER、PR、HER-2、P53、Ki-67临床病理学指标相关,提示PTEN蛋白与乳腺癌的预后指标有关,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陈文静 李辉斌 杜瑞 吴坤河 林慧娟 张江宇关键词:乳腺癌 临床病理 172例乳腺浸润性癌HER-2免疫组化与FISH技术检验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IHC)和荧先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中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的一致性.方法:分别选用IHC和FISH技术对172例乳腺浸润性癌HER-2进行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检测,比较两... 李辉斌关键词:乳腺浸润性癌 HER-2 Kaposi型血管内皮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Kaposi型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2014—2020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3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患者均为婴幼儿,年龄分别为29天、1个月11天和3个月,病例1位于胸腹部,病例2位于左膝关节外侧,病例3位于左侧季肋部,均发生于皮肤或皮下浅表软组织,肉眼观肿瘤呈紫红色,实性,质韧,边界欠清。镜下肿瘤呈多结节状,结节由短梭形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细胞组成,簇状分布,形成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化CD31、CD34、FⅧ、ERG、D2-40、SMA表达阳性,Glut-1表达阴性。1例近期随访无复发,2例失访。结论 Kaposi型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好发于婴幼儿的罕见的血管源性肿瘤,主要病理特征是异常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临床上可伴发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应注意与不同类型的血管肿瘤相鉴别。 杜瑞 吴坤河 彭海艳 吕威 李辉斌 万志彬 张姗姗 秦艳 郜红艺关键词:血管性肿瘤 临床病理 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tion cytology,FNAC)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 086例乳腺肿块行FNAC涂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评估肿块性质,其中221例获得术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 221例乳腺肿块的FNAC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照分析,诊断符合率为96.83%,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6.36%,对良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为99.44%,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3.64%,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潜在假阳性率为0.56%;阳性预测值为97.44%,阴性预测值为96.70%。结论乳腺肿物FNAC检测可准确反映乳腺病变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叶倩 饶金 易艳平 桂月娥 李辉斌 廖雨荷 赖日权关键词:细针穿刺 细胞学 活组织检查 Calretinin和PGP9.5在先天性巨结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Calretinin和PGP9.5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8例HD患者和20例非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扩张段HD和狭窄段HD、非HD组织中行Calretinin和PGP9.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8例HD扩张段中,40例可见成熟神经节细胞,8例见不成熟神经节细胞,Calretinin和PGP9.5均表达阳性。HD狭窄段Calretinin阳性1例,阴性47例;PGP9.5显示增粗神经纤维46例,无增粗2例。20例非HD中Calretinin表达阳性19例,1例神经纤维阳性,未见神经节细胞;PGP9.5均呈阳性表达。狭窄段HD与非HD中Calretinin阳性率、PGP9.5标记的增粗神经纤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5%(95%CI,0.84-0.99)和95%(95%CI,0.73-0.997)。结论:病理形态学诊断联合Calretinin和PGP9.5检测对于H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加准确。 陈文静 杜瑞 李辉斌 林慧娟 张江宇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 免疫组织化学 钙视网膜蛋白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精子相关抗原9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AG9)在各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2011年12月~2013年6月病理诊断为CIN的宫颈上皮活检或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正常宫颈(20例)、CINI(30例)、CINII(34例)、CINⅢ(26例)宫颈上皮组织标本中SPAG9蛋白的表达。结果:@SPAG9蛋白在CINI~Ⅲ各组中的阳性表达率(91.18%~93.33%)均高于正常宫颈组(P均〈0.01),CINI、CINII及CINII组间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PAG9免疫反应评分,CINII组织中SPAG9蛋白的表达评分高于CINⅡ组织(P〈0.05),后者的表达评分又高于CINI组织(P〈0.05)。结论:SPAG9蛋白在CIN各级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强度与CIN的组织学分级相关,SPAG9蛋白可以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标记物。 叶倩 饶金 李辉斌 朱嫦琳 余志衡 唐林国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标记物 HLA-G表达差异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在正常妊娠和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LA-G蛋白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组(n=19)和正常妊娠组(对照组)(n=29)的表达情况。结果:HLA-G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LA-G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发生的因素。 康小玲 郜红艺 吴坤河 李辉斌 廖燕霞 凌月仙关键词: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 绒毛 反复种植失败人群年龄、BMI与非整倍体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反复种植失败人群的非整倍体的影响。方法共纳入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反复种植失败行植入前非整倍性基因测试(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PGT-A)治疗的79个周期,按取卵年龄分<35岁组和35~39岁组,再进一步根据不同年龄组的BMI分体重过低组(<18.5kg/m^(2))、正常组(18.5~23.9kg/m^(2))和超重组(24.0~27.9kg/m^(2))。比较胚胎整倍体率等结果。结果<35岁组患者囊胚整倍体数和整倍体率明显高于35~39岁组(P<0.05),不同BMI组间(体重过低、正常和超重)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抗苗勒管激素、囊胚整倍体数和整倍体率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龄分层分析不同BMI组间囊胚整倍体数和整倍体率间差异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35~39岁年龄段体重正常组的囊胚形成率最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年龄增加至35~39岁时,整倍体率明显降低以及体重指数的异常可能影响囊胚形成率。超重以及体重过低可能不影响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非整倍体率。 罗燕群 李辉斌 黄翠玉 黄莉 朱秀兰 张曦倩 刘风华关键词:反复种植失败 非整倍体 年龄 身体质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