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薇薇

作品数:53 被引量:303H指数:1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2篇皮瓣
  • 7篇瘢痕
  • 7篇扩张皮瓣
  • 6篇面部
  • 5篇皮肤
  • 5篇聚丙烯酰胺水...
  • 5篇畸形
  • 4篇脂肪移植
  • 4篇肉毒
  • 4篇肉毒毒素
  • 4篇软组织
  • 4篇皮瓣存活
  • 4篇自体
  • 4篇自体脂肪
  • 4篇细胞
  • 4篇继发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4篇存活
  • 3篇眼睑

机构

  • 23篇清华大学
  • 2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北京卫生学校

作者

  • 53篇李薇薇
  • 19篇朱琳
  • 18篇刘志飞
  • 16篇杨建民
  • 16篇曾昂
  • 14篇乔群
  • 12篇王晓军
  • 12篇张世红
  • 11篇陈强
  • 7篇张一鸣
  • 7篇孙家明
  • 6篇张海林
  • 6篇白明
  • 5篇王璐
  • 4篇易传勋
  • 4篇王玉荣
  • 4篇崔雅宁
  • 4篇冯锐
  • 3篇刘嘉锋
  • 3篇冯晓玲

传媒

  • 13篇中华整形外科...
  • 10篇中华医学美学...
  • 9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药物警戒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2010中华...
  • 1篇美丽人生 和...
  • 1篇'98全国电...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面部脂肪室的自体脂肪移植面部重塑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出现松弛、凹陷等衰老外观。自体脂肪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脂肪室的研究,使得面部脂肪移植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面部脂肪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陈强李薇薇汤洁莹张世红杨建民
关键词:自体脂肪移植
局部皮瓣在类圆形软组织缺损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局部皮瓣在类圆形软组织缺损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21例皮肤肿瘤及瘢痕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为类圆形患者,直径为1.5~8.0 cm。根据缺损部位、邻近组织器官、周边皮肤张力、切口隐蔽性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A-T皮瓣、“风筝”皮瓣、双叶皮瓣等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21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36个月,切口瘢痕平软,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厚度等方面较匹配,局部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形移位,肿物无复发,功能及外观修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中、小面积类圆形软组织缺损,在美学理念和分区就近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缺损部位、邻近组织器官、周边皮肤张力、切口隐蔽性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局部皮瓣修复,可获得更佳的功能与美学修复效果。
陈强杨建民汤洁莹张世红李薇薇
关键词:局部皮瓣美学修复
液质联用色谱测定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可靠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色谱(HPLC—MS/MS)和同位素稀释定量技术,以选择反应监测(SRM)方式测定医用聚丙烯酰胺样本及20例聚丙烯酰胺临床样本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以丙烯酰胺标准品为对照,样本经水溶液振荡提取,硅藻土柱净化。色谱条件:MG120C18色谱柱(5μm粒径,150mm×4.6mm),柱温均26℃;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1:9,流速为0.6mL/M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丙烯酰胺分离良好。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可达3000μg,/L。加标水平在50斗g/L时,回收率为103.1%,相对标准差(RSD)为6.20%。医用聚丙烯酰胺样本中丙烯酰胺含量为3.9×10^-9-3.1×10^-8g/L。20例聚丙烯酰胺临床样本中丙烯酰胺含量为(14.39±6.40)×10^-9g/L。结论该方法样本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适合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李薇薇张珙李晖刘志飞朱琳吴永宁乔群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丙烯酰胺
基于面部解剖学微创技术在中面部年轻化的临床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改善面部老化的需求与日俱增,面部抗衰已逐渐成为整形美容外科领域的治疗热点。中面部解剖结构复杂,关键解剖结构的改变会加速衰老的过程。目前各种抗衰手段层出不穷,部分技术、设备尚未在中国人群中大规模应用,缺少行业统一规范。为此,临床上根据中国人面部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衰技术成为患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和挑战。为了使面部抗衰的治疗更精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好的实现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面部不同解剖层次的衰老特点,并对各种微创抗衰手段的发展背景、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文献回顾,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邵辉王璐董芮嘉杨建民李薇薇富秋涛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微创技术
小型猪背部成对扩张皮瓣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估背部成对皮瓣扩张器埋置在活体小型猪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共选用6只10~12 kg重的中国小型猪,每头猪分别在背部两侧共设计6个5 cm×7 cm 100 mL手术区域,背部脊柱左侧术区埋置扩张器,...
李薇薇刘志飞乔群王晓军朱琳曾昂张海林白明冯锐
关键词:小型猪皮瓣存活扩张皮瓣
文献传递
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先天性左鼻翼缺失一例
2006年
李薇薇王玉荣孙家明
关键词:鼻唇沟皮瓣先天性一期修复皮下脂肪层X线片示带蒂皮瓣
性激素受体在瘢痕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了解雄激素受体 (AR)、雌激素受体 (ER)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D1)、p16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对 30例瘢痕标本进行研究 ,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 ,观察上述指标的表达。结果 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所有指标均为阴性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D1、p16、AR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D1和AR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 ,且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16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比增生性瘢痕为高 ,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病理性瘢痕中cyclinD1和AR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AR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它可能是通过与其配体结合后促使与cyclinD1有关的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的。在瘢痕疙瘩里可能存在cyclinD1的促细胞增生作用超过P16细胞抑制 ,所以细胞呈现持续增殖状态 ;而在增生性瘢痕里cyclinD1与p16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刘嘉锋张一鸣易传勋孙家明李薇薇
关键词:性激素受体瘢痕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雌激素受体
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窝化脓性汗腺炎1例
2022年
化脓性汗腺炎以反复发作的结节、脓肿、窦道、瘢痕为主要特点,缺乏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易复发的特点使其治疗具有挑战性。该文报道了1例利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双侧腋窝化脓性汗腺炎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陈强张世红杨建民汤洁莹李薇薇
关键词:化脓性汗腺炎腋窝
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设计手术切口。将脱垂的泪腺复位于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然后酌情去除上睑松弛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以及疝出之眶隔脂肪,并形成满意的重睑形态。另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自2001~2004年,共治疗15例(30只眼),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重睑形态满意。2例(3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眼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治疗重点是通过手术泪腺复位和行重睑成形术改善眼睑形态。
李薇薇王玉荣孙家明
关键词:眼睑松弛症泪腺脱垂重睑成形术
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应用邻位及远位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方法切除眼睑分裂痣上、下睑病变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选择应用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耳后SMAS蒂岛状皮瓣或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区均直接缝合。练果2003年以来,共收治患者16例,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10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3例及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3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睑为2.5cm×2.0cm,下睑为4.0cm×3.0cm。1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及1例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14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结论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和面积等选择合适的邻位或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且供区隐蔽、无继发畸形。
王晓军朱琳刘志飞乔群曾昂李薇薇王阳
关键词:眼睑分裂痣外科皮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