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危险区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明确胫骨远端内侧钢板固定操作时对胫前动脉的风险。方法对10具新鲜小腿标本行胫骨远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实验,模拟术中操作以确定钢板螺钉与胫前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动脉的危险区域在胫骨内踝上(15.4±3.3)cm,换算成胫骨长度百分比位置即胫骨内踝上(40.0±8.4)%;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36.6,42.4)%。结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时,钻孔及螺钉固定操作可能会损伤胫前动脉,笔者提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危险区的概念,指导临床手术,减少术中的医源性损伤。
- 张雄王晓冬孙大兵乔晓霞张洁王建忠李聪杰高文山
-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胫前动脉应用解剖学
- 舒芬太尼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小梁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小梁结构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OVX组、OVX+低、中、高剂量舒芬太尼组(1、2、4μg/kg),每组10只。取股骨行uCT扫描测量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体积分数(BV/TV),并观察骨小梁数量及软骨数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损伤情况;采用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量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和蛋白印迹检测骨匀浆液中骨标记蛋白成骨相关转录因子抗体(Osx)、胶原蛋白Ⅰ(Colla1)和远中缺失同源盒基因2(Dlx2)和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CAR、TRAP)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骨小梁结构明显破坏,排列无规则,BV/TV、Tb.Th、骨小梁数量、软骨数量及Osx、Colla1、Dl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降低(P<0.05),Tb.Sp、破骨细胞数量及OSCAR、TR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升高(P<0.05);与OVX组比较,OVX+中、高剂量舒芬太尼组骨小梁结构相对完整,排列趋于紧密,BV/TV、Tb.Th、骨小梁数量、软骨数量及Osx、Colla1、Dl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升高(P<0.05),Tb.Sp、破骨细胞数量及OSCAR、TRAP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改善骨小梁微结构、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骨小梁损伤并进行骨重塑。
- 吴敬峰赵亚丹朱文明及超李聪杰
- 关键词:骨质疏松舒芬太尼骨重塑骨形成
- 鱼腥草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过氧化和免疫失调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鱼腥草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大鼠过氧化和免疫失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鱼腥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制备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鱼腥草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术后分别给予0.5、1.0、2.0 g/kg鱼腥总黄酮灌胃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比较各组大鼠骨体积分数(BV/TV)、特定骨表面积(BSA/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骨小梁和软骨含量,检测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CAR)、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骨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外周血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V/TV、Tb.Th、骨小梁和软骨含量、骨组织SOD水平降低(P<0.05),BSA/BV、Tb.Sp、OSCAR和TRAP基因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骨组织MDA、GSH水平升高(P<0.05),骨组织和外周血IL-17、IL-23、IL-10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鱼腥草总黄酮中、高剂量组BV/TV、Tb.Th、骨小梁和软骨含量、骨组织SOD水平升高(P<0.05),BSA/BV、Tb.Sp、OSCAR和TRAP基因及蛋白水平降低(P<0.05),骨组织MDA、GSH水平降低(P<0.05),骨组织和外周血IL-17、IL-23水平降低(P<0.05),骨组织和外周血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鱼腥草总黄酮可以降低骨质疏松症大鼠过氧化和免疫反应,改善成/破骨细胞间的功能平衡。
- 吴敬峰赵亚丹朱文明及超李聪杰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过氧化反应免疫失调
- 应用钛网修复髂臼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 目的:随着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广泛开展,需要施行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Revision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 李聪杰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90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三组:改良椎管组(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n=30)、内固定术组(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n=30)和联合治疗组(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n=30)。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性融合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指数,血清护骨素(OPG)及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水平。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改善(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椎管组和内固定术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3、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血清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RANKL水平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改善(P<0.05)。而三组的颈椎曲度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李聪杰
-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 基于磁共振对腰椎Modic改变及椎间融合术后的评估和相关基础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基于磁共振的椎体骨质量评分对Modic改变椎体内脂肪分布情况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椎体骨质量(VBQ)及终板骨质量(EBQ)评分系统,研究伴有和不伴有Modic改变(MCs)患者的椎...
- 李聪杰
- 关键词:MODIC改变脂肪分布MMP1AGGRECAN
- 应用钛板修复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应用钛板修复髋臼不同面积骨缺损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周围生物力学变化及初始稳定性的研究。[方法]选取12具30~50岁男性尸体骨盆。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具,于髋臼负重区人工制造出占整个髋臼50%、60%、70%的三种混合型骨缺损(AAOSⅢ型),作为骨缺损组;应用钛板+植骨+骨水泥+高分子聚氯乙烯杯固定,对三种程度的骨缺损进行髋臼重建;无骨缺损组行单侧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试验模拟人体单足直立位,在CSS-44020型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应用双页型压敏纸测定各标本在轴向加载,持续加压下,髋臼顶负重区在不同程度骨缺损应用钛板修补与正常初次髋关节置换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1)载荷200 N时,骨缺损组50%,60%,70%和无骨缺损组平均应力分别为267.628 6 N;268.635 2 N;270.691 4 N,266.463 8N。经方差分析,F=0.715,P〉0.05,按α=0.05水准,各组应力值无明显差异;(2)以钛板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臼顶负重区的应力变化规律相同。在50%骨缺损组,载荷200 N,400 N,600 N受到应力分别为267.628 6 N,507.831 4 N,693.177 1 N。[结论](1)在同一载荷下,应用钛板重建修复50%~70%髋臼缺损组间与初次髋关节置换组髋臼应力变化无明显差异。随加载负荷的增加,臼顶负重区压应力随之增加。在生物力学方面未出现应力集中及假体不稳等现象;(2)钛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强度高,可根据髋臼缺损修剪,使其完全贴附于缺损臼壁,金属网孔能够刺激并且允许新生骨组织长入形成"锚固效应",使金属网架和髋臼壁合为一整体,既增加髋臼抗压强度,又降低金属网架的断裂和疲劳的可能性。
- 刘向东韩永台李聪杰商永伟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生物力学钛网
- 应用钛网修复髋臼大面积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 目的:随着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广泛开展,需要施行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RevisionofTotalHipArthroplasty)也已成为常规的...
- 李聪杰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翻修髋臼骨缺损生物力学钛网
-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修复桡骨火器性骨缺损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骨缺损是导致火器性股损伤骨不连的首要原因,火器性损伤相对比较特殊。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均存在较大弊端,难以满足基层医院需求,采用具有良好血管能力、骨能力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火器性骨缺损将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修复方法。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在兔桡骨火器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128只家兔随机分为手术致伤组和火器伤组,每组64只。火器伤组采用56式滑膛枪发射质量为0.25 g的钢珠,建立火器伤桡骨损伤模型;手术致伤组仅用手术方法造成兔桡骨1.2 cm损伤模型。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进行修复处理,取家兔相关组织细胞,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制备多孔支架材料,并将获得的材料分别植入手术致伤组和火器伤组家兔桡骨骨缺损部位,分析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在兔桡骨火器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与手术致伤组相比,修复8,12,16周后,火器伤组家兔骨缺损部位灰度比值、健侧与修复侧桡骨的抗压缩力学比值降低(P<0.05),新生骨面积增多(P<0.05);修复2,4周后,骨缺损修复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说明,与单纯手术致桡骨损伤相比,烧伤致桡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由于局部出现了缺血缺氧,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治疗效果更理想。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能够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修复,将其运用于火器烧伤中能够提高其合成及分泌成血管因子,提高其局部血流量、降低抗压缩力学比值,且新生骨面积较大。
- 王建忠李兵仓任宝高飞李聪杰刘伟王晓冬雷鸣高文山
- 关键词:生物材料血管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