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芳
-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误诊84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误诊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2012-2013年我科诊治的84例儿童UACS的临床资料。其中,误诊支气管炎54例,慢性咽炎1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抽动症5例。咳嗽病程2个月到2年。确诊鼻窦炎26例,过敏性鼻炎24例,鼻窦炎合并过敏性鼻炎14例,单纯性鼻炎7例,腺样体炎13例。对鼻窦炎,予鼻喷激素、抗组胺、黏液促排剂、抗感染、鼻腔冲洗;对变应性鼻炎,予鼻喷激素、抗组胺、鼻腔冲洗;对腺样体炎,予鼻喷激素、抗组胺、黏液促排剂、抗感染、鼻腔冲洗;对单纯性鼻炎,予鼻用激素、鼻渊通窍颗粒。结果治疗14d后,总缓解率达86.9%(73/84)。结论 UACS容易误诊,临床医生需加强认识明确诊断后对因治疗,UACS预后良好。
- 刘云亮张沁铭李燕芳戴立青林秀梅
- 关键词: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误诊儿童
- 儿童慢性单纯性鼻出血与粉尘螨过敏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单纯性鼻出血与粉尘螨过敏的关系,为儿童慢性单纯性鼻出血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36例慢性单纯性鼻出血患儿为鼻出血组,80例因非鼻部疾病就诊我科患儿为对照组,均行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比较两组患儿的皮试阳性率。结果鼻出血组136例中有87例粉尘螨点刺阳性,阳性率为63.97%,对照组80例中有21例粉尘螨点刺阳性,阳性率为26.25%,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00<0.01)。结论儿童慢性单纯性鼻出血与粉尘螨过敏关系密切。
- 刘云亮毛竹钟文辉霍玉廷张沁铭李燕芳
- 关键词:儿童鼻出血过敏性鼻炎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 28304例正常产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报告及筛查体会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了解正常产新生儿听力损害发病率。总结筛查经验,使筛查顺利进行。方法:对2009—2011年3年来本院产科正常产28304例新生儿在出生72h左右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进行初筛,未通过者42天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复筛,异常者约在3个月进行听性脑干反应诊断。结果:28034例新生儿初筛率100%,初筛通过率94.88%(26856/28304),未通过率5.11%(1448/28304)。复筛率74.79%(1083/1448),复筛通过率78.30%(848/1083)。235例未通过筛查的最终184例前来行听性脑干反应诊断检查,最终确诊听力损害者42例(57耳),发病率为1.50%0。结论:新生儿听力损害发病率即使在正常产儿中也较高,但新生儿听力筛查失访率仍较高,因此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极其重要。
- 李燕芳刘云亮张沁铭戴立青杨闽燕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听力障碍
- 孟鲁司特钠联合糠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行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行孟鲁司特钠联合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7,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提升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安全性理想,可在临床推广。
- 霍玉廷刘云亮张沁铭毛竹李燕芳葛品
-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儿童过敏性鼻炎
- 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效果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82例慢性鼻窦炎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78.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0%和9.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2%盐水鼻腔灌洗加负压置换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刘云亮霍玉廷林军霞毛竹张沁铭李燕芳
- 关键词:儿童慢性鼻窦炎鼻腔灌洗负压置换
- 2893例早产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了解早产儿听力状况,探讨早产儿听力筛查和随访的方法。方法对1 000例无高危因素足月儿(足月组)、1 021例低危早产儿(低危组)及1 872例高危早产儿(高危组)出院前(天龄2~32d)行TEOAE初筛,42天行TEOAE及AABR复筛,未通过者在3月龄、6月龄行听力学诊断,通过者也在3、6、9、12月龄采用TEOAE行听力随访,随访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诊断。结果足月组初筛未通过87例(8.70%),复筛未通过11例(1.10%),诊断听力障碍2例(0.20%),其中1例双侧轻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聋。低危组初筛未通过95例(9.30%),复筛未通过16例(1.57%),诊断听力障碍6例(0.58%),其中2例传导性聋(中耳积液),2例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单侧轻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危组初筛未通过251例(13.40%),复筛未通过58例(3.10%),诊断听力障碍24例(1.28%),其中6例传导性聋(中耳积液),2例听神经病,4例双侧轻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2例双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5例单侧轻度感音神经聋,2例单侧中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随访:低危组1例中耳积液自愈,1例单侧中度感音神经聋听力好转;高危组2例听神经病、2例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1例中耳积液患儿病情加重。结论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且存在听力波动及迟发性听力下降等,采用OAE联合AABR进行筛查及随访极其重要。
- 刘云亮李燕芳张沁铭翁其珠葛品
- 关键词:听力筛查随访早产儿听力损失
- 5602例3~6岁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的有效方法及其听力损失发生情况。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5 602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2周内行TEOAE复筛,复筛未通过者1月内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等听力学诊断。结果初筛通过5 277例(94.20%,5 277/5 602),未通过325例(5.80%,325/5 602);复筛323例,通过148例,未通过175例,其中耵聍栓塞23例(4.10%,23/5 602);接受听力学诊断132例,听力正常58例,异常74例,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74/5 602),包括:分泌性中耳炎65例(1.16%):其中单侧轻度传导性聋38例,双侧轻度传导性聋21例,单侧中度传导聋5例,双侧中度传导聋1例;感音神经聋9例(0.16%):其中双侧轻度聋3例,单侧轻度聋2例,单侧中度聋1例,单侧全聋2例,一侧轻度聋、一侧中度聋1例。结论本组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以传导聋及轻度、单侧感音神经聋为主;TEOAE检查可用于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
- 刘云亮李燕芳张沁铭霍玉廷施晓茜葛品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方法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80例新生儿进行研究,所有新生儿分别在出生48 h和72 h进行听力初筛以及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分析新生儿最终筛查方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中的180例新生儿中初筛显示为阳性的新生儿有15人;复筛后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新生儿有8人;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学诊断后发现存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有4例,新检出率为2.22%,其中单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有1例,双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有3例。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发现共计27名新生儿属于易感基因携带者,携带率为15.01%;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有4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其中GJB2299delAT杂合型突变与SLC26A4IVS7-2A>G杂合型突变各1例,GJB2235delC杂合型突变2例。结论将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方法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价值较高。
- 张沁铭毛竹霍玉廷刘云亮李燕芳黄珊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听力障碍基因筛查
- 儿童急性喉炎激素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优化儿童急性喉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喉炎的12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布地奈德组40例,甲泼尼龙组40例,地塞米松组40例,3组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然后分别给予不同激素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病程时间的差异,利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地奈德组的喉鸣消失、咳嗽消失、声嘶消失、呼吸困难、病愈时间均优于地塞米松,咳嗽消失、病愈时间优于甲泼尼龙;布地奈德、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的有效率分别为95%、87.5%、75%,布地奈德、地塞米松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118,P=0.006)。结论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优势明显,能更快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时间,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可弥补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局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郭敬民张沁铭李燕芳欧萍陈丽娟杨闽燕
- 关键词:布地奈德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急性喉炎儿童
- 福州地区过敏性鼻炎儿童705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AR)的主要过敏原,为其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05例AR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过敏原的整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季节过敏原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705例AR患儿中,SPT阳性者609例(阳性率86.38%)。其中粉尘螨(82.26%)、户尘螨(72.19%)、狗毛皮屑(25.53%)、蟑螂(21.13%)、鸡蛋白(20.28%)、树花粉(19.57%)、猫毛皮屑(18.29%)、混合霉菌(16.31%)等为主要过敏原。≥5岁组粉尘螨和户尘螨的阳性率高于<5岁组(χ~2粉尘螨=20.478,χ~2户尘螨=27.517,P<0.001)。粉尘螨和户尘螨阳性率存在季节性差异,粉尘螨夏季的阳性率高于冬季(χ~2粉尘螨=9.672,P<0.007),户尘螨夏季阳性率高于春季(χ~2户尘螨=9.104,P<0.007)。结论福州地区AR儿童的最常见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和户尘螨。年长的儿童(≥5岁组)阳性率较高,夏季的发病率较高。SPT可以协助诊断AR,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 钟文辉陈陆飞阮冠宇刘云亮张沁铭李燕芳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儿童皮肤点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