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护理
  • 2篇COPD
  • 1篇地奈德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药性分析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原菌分布
  • 1篇生理过程
  • 1篇衰竭
  • 1篇栓塞
  • 1篇栓塞症
  • 1篇通气治疗
  • 1篇气雾剂
  • 1篇气雾剂吸入
  • 1篇气雾剂吸入治...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李海燕
  • 3篇张艳艳
  • 1篇齐景宪
  • 1篇谢玉珍
  • 1篇张晶晶
  • 1篇单永利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对策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及低浓度氧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罩式BiPAP无创通气呼吸机治疗,同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PaCO2、PaO2、pH值,对照组无明显改善,观察组具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李海燕张艳艳
关键词:BIPAP无创通气护理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护理体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应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抽取80例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高剂量布地奈德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低剂量布地奈德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情治疗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低剂量布地奈德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
李海燕张艳艳
关键词: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咳嗽变异性哮喘
家庭访视对提高COPD患者吸氧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吸氧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有氧疗指证的稳定期COPD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3例。两组患者出院时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健康教育和家庭氧疗指导。对照组采取不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组每月进行1次家庭访视。比较两组患者吸氧依从性和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家庭氧疗依从性佳占81.4%,对照组家庭氧疗依从性佳占48.8%,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及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和养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别,出院后6个月,两组两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访视可以有效提高COPD患者吸氧依从性,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李海燕张晶晶单永利
关键词:家庭访视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102份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占64.2%,革兰阳性菌26株占23.8%,真菌13株占12.0%;共分离出多药耐药菌3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5株占41.7%,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30.6%,鲍氏不动杆菌8株占22.2%;多药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34.0%,鲍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哌拉西林较敏感,耐药率<1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人员重视。
李海燕张艳艳谢玉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病原菌耐药
早期肺性脑病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的疗效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12—2015-12我院收治的早期肺性脑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早期肺性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呼吸兴奋剂泵)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对比2组临床疗效、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48h意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h、48h,试验组意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意识状态尽快改善,且能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李海燕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实验性急性多发微小血栓栓塞症IL-6、TNFa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家兔多发微小血栓导致急性肺栓塞后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了解它们对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thromboembolism ,PTE)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方法 :2 6只健康中国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栓塞组 ,每组 13只。肺栓塞组家兔经股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制备PTE模型 ,且动态观察PTE前后IL 6、TNFa的变化。结果 :肺脏栓塞部位肉眼观 ,见肺表面点片状出血灶 ;镜下肺小动脉血管内可见多发微小血栓形成 ,肺泡及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肺泡和间质内有局灶出血。肺栓塞后血中IL -6、TNFa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PTE后TNFa、IL- 6参与炎症反应及新鲜血栓形成 ,从而影响PTE的病理生理过程。
李海燕齐景宪
关键词:PTEIL-6血栓栓塞病理生理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