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洁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影像
  • 4篇肿瘤
  • 4篇肺癌
  • 3篇化疗
  • 3篇CT
  • 2篇药物疗法
  • 2篇影像分析
  • 2篇疗法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电刀
  • 1篇动脉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转移
  • 1篇多发性骨转移...
  • 1篇胸部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治疗
  • 1篇影像表现

机构

  • 10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白城市医院
  • 1篇吉林省第二荣...
  • 1篇长岭县中医院

作者

  • 10篇李洁
  • 2篇卢卫平
  • 2篇王强
  • 2篇张大航
  • 1篇刘宏伟
  • 1篇吴巍
  • 1篇赵文莉
  • 1篇吴宁
  • 1篇林冬梅
  • 1篇陈曦
  • 1篇王爽
  • 1篇吴洪芬
  • 1篇李恒
  • 1篇丛琦
  • 1篇刘刚
  • 1篇张晓凯
  • 1篇郑丽茹
  • 1篇黄志成
  • 1篇李沛
  • 1篇张强

传媒

  • 4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3
  • 5篇2001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腮腺肿瘤与颈深淋巴结肿大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讨论腮腺和颈深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关系及本身组织密度和生长特点,对CT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40例颈部及颌下占位病变的病历做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20例,从病变的生长部位、相邻关系及本身特点去分析病变的定位、定性特征。结果 颈深淋巴结位于动、静脉的浅面,病灶小,无淋巴结外累及时,病灶周的指肪间隙存在,与血管可分界,本组中有2例小于1.5cm的淋巴结可见其旁的脂肪间隙,而肿大淋巴结较大时,其旁的脂肪层消失。并且病灶向外生长,与其相邻的胸锁乳突肌也分之不清,本组讨论的肿大淋巴结中,中心液化坏死不明显。而腮腺肿瘤病灶小时,未全侵及腮腺,可见到正常的腮腺组织,呈脂肪密度。病变侵及范围广,腮腺组织显示不清,主要靠咽旁间隙定位,咽旁间隙的脂肪组织移位于肿瘤的前内侧。结论 腮腺肿瘤与颈深淋巴结肿大的区别主要根据解剖部位,然后分辨不同组织的密度和生长特点才能做出诊断。
赵文莉李洁任士义李景军
关键词:淋巴结肿大CT
肺癌化疗后影像、组织学分析(附24例报告)
2001年
卢卫平刘刚李洁王强
关键词:组织学药物疗法肺癌
胆囊癌的CT诊断
2001年
目的 研究胆囊癌的LT表现及特征,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胆囊癌的CT表现、分型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 本组25例胆囊癌中,腺癌23例,未分化癌2例。CT表现为肿块型17例,结节型4例,壁厚型2例,阻塞型2例。其中肝受侵害者8例,肝内转移者5例,腹腔淋巴结转移者11例,伴梗阻性黄疽者2例。结论 CT对胆囊癌的诊断及其对肿瘤浸润范围及程度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以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
吴洪芬李洁赵瑞珅南英姬张强
关键词:胆囊癌CT
肺罕见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被引量:5
2001年
吴宁李洁林冬梅王爽石木兰
关键词:肺肿瘤肺癌CT影像学诊断
食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1996年
食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吉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王徽李洁孙英蕾隋长平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科郑丽茹袁庆海孙晓燕关于食管动脉灌注化疗(Esophagealarterialinfusion,简称EAI)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国内外...
王徽李洁孙英蕾隋长平郑丽茹袁庆海孙晓燕
关键词:食管肿瘤中晚期药物疗法
乳腺癌钼靶X线的临床分析
2001年
李洁张大航姜天骄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X线诊断
CT引导下经皮肺内病变穿刺活检的方法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内孤立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肺内病变患者103例进行了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灶直径最小1.1 cm,直径最大5.7 cm。其中男性80例,女性23例,取出病变组织或细胞,做出明确的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结果对103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总的诊断成功率为100%,5例少量出血(发生率为5%),10例出现气胸(发生率为10%),其中1例气胸严重需放置引管处理,自行吸收。结论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诊断肺内孤立病变的好方法,它以高准确性和低并发症逐渐得到同行们认可,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李丹光隋长平李洁朱长青
关键词:穿刺活检经皮穿刺活检肺内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CT导引
肺癌胸部多发性骨转移瘤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肺癌胸部骨骼多发转移瘤X线及CT征象及鉴别诊断法。方法收集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并胸部骨骼受侵88例。对胸部X线及CT征像进行分析。结果骨转移发生在肋骨68例、胸椎33例、肩胛骨8例、锁骨1例、胸骨10例。其X线和CT征像不同。结论CT较X线更能敏感显示骨转移瘤及对骨骼侵范程度及范围,是诊断骨转移瘤的理想检查方法。
李恒黄志成李洁张大航
关键词:CT征象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TACE术后的影像分析及指导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R I)扩散加权成像(DW I)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影像评估及指导价值。方法搜集30例行TACE治疗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于术前24~48 h、术后24~48 h、14~16 d及30~32 d(二次TACE术前)行MR I平扫、增强及DW I扫描,b值选300、600及800 s/mm2,比较不同时间段瘤区组织的平均表现扩散示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同期肿瘤MR I信号变化。结果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4~16 d病变ADC值最高,是肿瘤细胞液化、坏死高峰期。术后30~32 d ADC值下降,与二次TACE对比,肿瘤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二次TACE发现病变18处,MR I平扫及增强诊断相符率85.7%。DW I诊断相符率94.7%。不同b值图像分析,b值选600 s/mm2时,图像较清晰,病变敏感性高。结论核磁功能成像DW I对肝癌TACE术后肿瘤细胞残存、复发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可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方案。
陈曦李洁吴巍赵瑞坤隋长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肿瘤
高频电刀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58例报告)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研究在肺癌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癌组织侵及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造成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残留,进行热灼处理,达到使肿瘤环死的目的,了解热灼后组织学改变,观察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产Ⅱ型高频电刀,对58例中晚期肺癌,手术中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者,胸膜有播散种植转移者,以及大血管受侵、气管支气管受侵者,残留不可切除的,实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使残留癌组织凝固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结果 术后经病理证实在淋巴结清除过程中有残留者36例,占62%(36/58)。术后序贯治疗55例,其中放疗加化疗17例,单纯化疗38例,失访3例。术后超过3年者21例,死亡7例,失访2例。术后超过2年者30例,死亡6例,失访1例,术后18~24个月者7例均建在。术后随访55例,两年生存(35/55)63.6%。结论 对残留的癌组织施行高频电刀热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对根治切除的目的,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李沛王强张晓凯卢卫平刘宏伟李洁丛琦
关键词:肺癌高频电刀序贯治疗放疗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